11月3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里,把对中国科技的看法说得透亮——“美国当初确实低估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潜力”。

黄仁勋:美低估中国科技发展潜力

这句话不是随口讲的。他给了个扎实在的数字:“现在中国已经能完全依赖自身产业,每年生产数百万颗AI芯片。”作为全球AI芯片领域的“老炮儿”,黄仁勋的话里藏着对行业的“门儿清”——当美国还在纠结“技术限制”时,中国已经把“自给自足”做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黄仁勋:美低估中国科技发展潜力

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替中国科技说句公道话”。就在上周APEC工商峰会上,面对“对华出售先进半导体是否危及安全”的追问,他直接摇了头:“合作才是对双方最好的选择。”甚至没藏着对中国市场的在意,“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想继续服务这个市场”——毕竟,谁都不愿意错过一个“跑起来带风”的市场。

黄仁勋:美低估中国科技发展潜力

更早之前的9月,他在一档科技节目里更“呛”。当主持人提到“有人说中国造不出AI芯片”“中国没有制造能力”时,黄仁勋直接提高了声音:“这太荒谬了!”他掰着手指头数,“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制造,从手机到高铁,哪一样不是靠制造拼出来的?现在我们之间的差距,不过是几纳秒而已——这叫‘落后’吗?”

黄仁勋:美低估中国科技发展潜力

黄仁勋的话,像给半导体行业泼了盆冷水。作为“见过世面”的人,他比谁都清楚:科技从来不是“关起门来”的游戏。当美国还在“低估”中国时,中国已经把“潜力”变成了“实力”——数百万颗AI芯片的年产量,是生产线转起来的底气;实验室里的“几纳秒差距”,是科研人员熬出来的突破。

“不要低估任何一个愿意拼的国家。”黄仁勋说这话时,眼神里带着点坚定。而中国科技的“拼”,从来都不是“跟谁较劲”,而是“跟自己较劲”——从“0”到“1”,从“有”到“好”,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说到底,黄仁勋的这些话,不过是说了句实话:中国科技的潜力,从来都不是靠别人“让”出来的,是自己“拼”出来的。而当全世界都看清这一点时,“合作”自然会成为最聪明的选择——毕竟,科技的从来不是“你赢我输”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