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阿根廷联邦第七法院的线上法庭里,前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的视频画面刚稳定下来,她的第一句话就带着味:“这不是审判,是一场服务于紧缩政策的表演——他们想让大家忘记米莱政府正在讨论的就业和养老金改革。”当天,被称为阿根廷“史上最大规模案”的“笔记本案”正式开审,87名被告、超过400名证人、预计两年的审理周期,让这场线上听证从一开始就裹着“政治争议”的外衣。
这场案件的核心证据,是一本“司机的笔记本”。2018年,阿根廷《民族报》公开了联邦计划部一名司机的记录:从2003到2013年,他每天接送的“现金袋”行程——时间、路线、涉及官员名字,甚至现金袋的重量都写得一清二楚。检察机关据此指控,克里斯蒂娜是已故丈夫、前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打造的“非法受贿团体”头目,2007至2015年执政期间,至少收了38笔贿赂,总金额1720万美元,而她是这些钱的“最终受益人”。
此时的克里斯蒂娜,早已不是当年在总统府发表演讲的“铁娘子”:今年6月,她因另一起案被判6年监禁,一直软禁在家;这次“笔记本案”,她再面临5到10年刑期。但她显然不买账——听证会结束后,她在X平台上写道:“他们把这个‘伪造的笔记本’冰在冰箱里,需要转移注意力时就解冻。现在大家都在担心明天的面包钱,审判就开始了,这是丑陋的司法闹剧。”
“笔记本案”的由来其实早有伏笔:7年前,《民族报》的报道曝光了这本“现金行程本”,司机记录的10年“送钱路线”,直接指向基什内尔派的核心圈。如今87名被告中,既有前政府高官,也有和基什内尔家族合作的企业家。负责此案的法官说,“调查持续7年,现在开审是按司法程序走”;但克里斯蒂娜的支持者反驳,“早不开晚不开,偏在米莱改革争议最大的时候开,这不是政治操作是什么?”
米莱政府的经济改革确实让阿根廷人焦虑:削减能源补贴让电费涨了3倍,调整养老金计算方式让老人收入缩水,开放进口让本地小商家倒闭……普通民众每天盯着物价上涨,哪有心思关心“十年前的现金袋”?听证会当天,阿根廷社交平台上的讨论里,有人骂“分子该坐牢”,有人刷“米莱在转移矛盾”,更多人说“不管谁赢,我们都是输家”。
这场线上审判的节奏已经定下:接下来每周一次听证,明年3月起增加到两次,超过400名证人要逐一出庭。对72岁的克里斯蒂娜来说,软禁在家的日子里,还要应对冗长的线上庭审,或许是种煎熬;但对阿根廷政坛来说,这更像一场“过去与现在的对决”——基什内尔时代的“反新自由主义”曾让穷人看到希望,如今却成了“”的代名词;米莱的“自由市场经济”承诺要“拯救阿根廷”,但改革的刀子却砍在普通人身上。
作为跑过拉美时政的老记者,我看着屏幕里克里斯蒂娜的脸——她的眼角有皱纹,声音不如从前有力,但语气里的倔强还在。而屏幕外的阿根廷网友,有人在刷“终于要清算了”,有人在骂“米莱在拿司法当工具”,还有人说“我更关心下个月的养老金能不能到账”。或许这就是政治最残酷的地方:当权力的游戏开始,普通人的生活,从来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注脚。
听证会结束时,我关掉直播页面,想起阿根廷街头那些排队买面包的老人,想起超市里涨价的牛奶标签,想起克里斯蒂娜说的“司法闹剧”——或许这场审判的真相,要等两年后才会浮出水面,但对现在的阿根廷人来说,他们更想知道的是:明天的生活,会不会比今天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