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查出肌瘤的女性来说,“不手术、不吃药就能缩小肌瘤”的宣传,像根戳中焦虑的“软刺”——怕开刀的恐惧、对“良性肿瘤”的不安,让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购物平台上的“医用贴剂”上。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宣称“消瘤”的医疗器械贴剂,藏着不少违规套路:有的冒充“中药成分”,有的超范围吹功效,甚至用“日本进口”“备案号”做幌子,本质是利用信息差“围猎”焦虑的女性。

“中药贴”“医用级”是噱头:一类器械根本不能加中药打开某购物平台,“宫瘤清穴位贴”“宫大夫贴敷治疗贴”的宣传页里,“纯中药贴”“医用级消瘤”是核心卖点。“五心大药房”的客服说:“我们是一类医疗器械,纯中药成分,贴关元穴和命门穴,很多患者用了都反馈缩小了。”“宫大夫”的主播更在直播里强调:“中药渗透直达病灶,3cm肌瘤拍四盒,贴完就能看到效果。”

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

但查国家药监局备案才发现,这些“中药贴”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一类医疗器械的核心规则是“不能含中药、化学药物等发挥药理作用的成分”,因为它们的本质是“物理刺激”。比如“宫大夫”的贴剂备案号是“鲁潍械备20220011号”,备案内容明确写着“由球状体和医用胶布组成,仅起压力刺激作用”;“五心大药房”的“宫瘤清”备案成分是“远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跟“中药”没有半毛钱关系。

山东众之康(“宫大夫”贴剂的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直接承认:“一类器械不能加中药,我们的产品只有物理成分。”可到了商家嘴里,“物理刺激”就变成了“中药渗透”——这不是虚假宣传是什么?

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

“消瘤”“缩小”无依据:专家说“最多缓解不适,根本消不了瘤”比虚假成分更离谱的,是“消瘤”的功效宣传。“宫大夫”的直播里,主播拍着产品盒说:“坚持贴,3cm以上的肌瘤都能缩小,甚至消掉”;“孝目标旗舰店”的“肌瘤贴”更吹“三步消瘤:渗透、修护、巩固,当晚脱落”,还配了“肌瘤根除不除不要钱”的图片。

但这些“神效”,在医生眼里全是“天方夜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唐志坚说:“一类医疗器械的作用是刺激穴位、缓解局部不适,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证明它能缩小或消除肌瘤——透皮给药对大分子的中药成分来说吸收率极低,根本到不了病灶。”

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

中医科主任医师白文也见过不少受的患者:“有个患者肌瘤6cm,本来该手术,却信了‘贴剂消瘤’的宣传,结果贴了一个月,肌瘤没小,皮肤还过敏红肿。后来还是得做手术。”连商家自己的评论区都藏不住真相:有消费者说“所谓穴位压力就是个小钢珠,压都压不准”,还有人吐槽“评论全是假的,加了售后微信天天发套路优惠”。

备案号混乱、冒充进口:套路藏在“细节”里除了虚假宣传,这些产品的“备案号”和“进口身份”也全是套路。比如“宫大夫”的贴剂,宣传里一会儿标“皖阜械备20200077号”,一会儿标“鲁潍械备20220011号”——查国家药监局数据库,“皖阜”的备案号根本不存在,“鲁潍”的备案企业是山东众之康,跟“宫大夫”的宣传完全对不上。

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

还有“本桑医学研究旗舰店”的“日本制”贴剂,包装上印着日文,宣传“日本技术200%清宫瘤”,结果消费者晒的包装上,生产企业是贵州苗百通药业,备案号是“黔东南械备20240372”。客服解释“原料进口,国内组装”,但企查查显示,“本桑制药”是湖南大盛公司的商标,这家公司去年刚因“虚假广告、误导进口关联”被罚款123万——所谓“日本技术”,不过是消费者的“洋包装”。

别让焦虑变成“收割利器”:肌瘤没那么可怕其实,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80%的女性可能都会遇到。唐志坚说:“直径小于5cm、没有症状的肌瘤,根本不用治疗,调整情绪、作息,别熬夜别压力大,定期复查就行;就算需要治疗,目前也没有‘神药’或‘神贴’能消瘤,最多用桂枝茯苓丸这类中药抑制生长,真到了手术指征,还是得听医生的。”

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神贴”,抓的就是女性“怕手术、怕麻烦”的焦虑——把“物理刺激”包装成“中药消瘤”,把“缓解不适”说成“根治肌瘤”,本质是用“信息差”赚黑心钱。对女性来说,与其信“不手术消瘤”的童话,不如多问一句“备案号查过吗?”“专家说过有效吗?”——毕竟,健康从来不是“贴一贴”就能解决的,理性对待才是最稳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