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大学的娃,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刚出炉的“麦可思-2025年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给了个清晰答案——2025年受访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1744元,比2016年的1212元涨了532元,涨幅约43.9%。
具体来看,不同学生的开销差距不小:占比最高的是1301~1600元区间,有22.3%的学生落在这一档;紧随其后的是1601~1900元(16.7%)和1901~2200元(16.5%);还有约一成(9.9%)的学生每月花费超过2501元,构成了高消费群体。
钱够不够花?七成多学生(71.7%)表示“没问题”——43.8%刚好满足日常需求,27.9%能略有结余;但也有24.9%的学生偶尔会“口袋见底”,3.4%的人经常不够用,得靠兼职或向家里追加预算。
至于钱花到哪儿去了,除了基本餐食,大学生的消费重心挺“实在”:超四成(40.1%)会在学习上投入,比如买专业书籍、报网课、考证书;差不多比例(39.7%)会花在个人娱乐上,追剧充会员、买游戏皮肤、和朋友去剧本杀都算;还有31.7%用于社交活动,宿舍聚餐、给同学过生日都是常见开销;25.2%的学生会为形象管理花钱,买护肤品、新衣服、做发型,毕竟“面子工程”也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这届大学生的消费越来越“线上化”:98.5%的人过去半年有网购经历,月均网购次数超过7次。其中43.8%的学生每月网购6~10次,36.7%买1~5次,甚至有18.1%的人每月网购超过10次——小到日用品,大到电子产品,手机几乎成了他们的“移动超市”。
其实这组数据背后,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缩影:他们在基本生存需求之外,愿意为自我提升付费,也重视娱乐和社交;既依赖线上消费的便捷,也在平衡着开销与需求。对家长来说,或许得重新理解孩子的消费结构;对学生而言,如何理性规划生活费,也是成长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