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评车北京车展

大家好!这里是汽车微观社,全网最全最关注 坦克300的栏目。

今天是北京国际车展的首日,作为疫情之后首个国际性汽车展会,本次车展也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复苏的信号。虽然参展的新车、重磅车型众多,但我们跟大家的目标基本一致,只待坦克300预售。

并没有价格,甚至连车型配置都没有,可能有很多小伙伴要问,那它去北京车展都干嘛了?别急,一起往下看。

每每这种重要展会车企都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但WEY却不走平常路,以坦克300营销总监? 和资深汽车媒体人 的"走郑路"反套路组合让人眼前一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回看哈。据他介绍,坦克300仍处于动态打磨中,暂时没有预售,后续会根据情况适时公布价格,不过他承诺了会于12月交付,此外他还宣布了一个千人大计划,这个后面再说。

本次展出了三辆车,分别是大家口中的城市版、越野版和改装版,基本是坦克300家族的全部成员了,但厂商并没有承认这些车型,起码从名称上并没有。城市版(适时四驱)城市版为首次曝光,外观方面与其他版本的区别是车身同色的轮眉、大尺寸镀铬中网、银色行李架以及HT轮胎。根据已知的消息,城市版会采用适时四驱系统,大概率为H9那套双速TOD,并支持选装前、后锁。内饰部分就不过多介绍了,相信大家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座椅条纹和材质,它采用了类似 Alcantara 的翻毛皮材质,质感和手感不错。城市版的外观更突出精致与豪华感,适合那些90%时间都在城市的用车场景。越野版(分时四驱)而搭载分时四驱的越野版才是坦克300的精髓,这套系统内部称为MTS系统,采用了最传统的分动箱结构,具有极佳的可靠性,能充分应付任何恶劣环境。类似诸如三把锁、坦克掉头、蠕行模式和专家模式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越野装备也都会配备。

展车还装备有电动绞盘,这应该不是全系标配。 改装版(分时四驱)

作为家族中越野能力最强的选手,改装版以几乎满配的状态展出,仅从外表看,已知的改装就有ARB越野射灯、百路驰KO2 AT胎/防脱轮毂、车顶行李箱、高位社会后、氮气减震、升高底盘等,配置相当之奢华, 相信悬挂部分也有相应改装,此外该车轮拱和前杠细节也与其他两款有所不同。据悉该车由 运良越野 操刀改装,并非最终发售版本,但是可以肯定未来官方的改装版本也会按照这个路数改。改装版的配色也是首次展示,类似灰色的荒漠绿,很显质感与硬朗的车身线条也特别搭。根据现场越野版的参数信息,展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60mm/4785mm(带绞盘)*1930mm*1927mm。比之前官微公布的 4720mm*1930mm*1927mm稍大。其搭载的发动机型号为 E20CB,最大功率为167kW/5500rpm,最大扭矩 387N-m/1800-3600rpm,该款动力也搭载在VV7车型上,与H9的发动机调校略微不同,对于越野车来说,低扭的输出非常重要。其他方面,分时版的变速箱为8AT,并装备有80L的大油箱,相信会有700公里的理论续航。虽然没有公布预售和价格,但仍然有机会优先提车,WEY品牌推出了"千人共创官"的招募计划,目的是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坦克300的研发和生产中,进一步打磨完善提升体验。 坦克300是WEY品牌在硬派豪华越野车细分领域的首次尝试,极简的线条加上硬朗复古的外观让坦克300一经露面就征服了无数车友,对于这样一款主打兼顾豪华和越野的车型,同级的对手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它这么受关注的原因。毕竟国内越野圈"苦JEEP久矣",稍显遗憾的是,此次车展并没有大家期盼的预售价和上市,不过官方已经发话12月交付用户,这种不预售就上市的策略也是厂商自信的证明,至于它的真实表现如何,请一起期待。

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评论~

这里是 汽车微观社,喜欢可关注

【部分图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后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评文章怎么写

1.文章文采斐然,辞藻华美,语言朴实,文笔清新,情感丰富,人物形象饱满,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情节合理,跌宕起伏,描写生动,引人入胜,艺术感染力强,结尾画龙点睛,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意味悠长。

2.文贵新,发人深思动人心;文贵奇,使人入神着人迷;文贵精,如果删句一场空;文贵真,热情打动石头心;

3.文章主题明确,文情并茂。深深的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4.八千里路的云与月,全部在阅读中走进了我心灵的深处;

5.平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字字珠玑。辞藻华丽营造氛围;

6.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人心;

车评文章

网络上对车的分析不能说是没有价值的。至于靠谱不靠谱,我觉得没有一个厂家研发一款车严谨吧。区别就在于,生产商说的是数据,网络评价只是一些能看得见的东西,其实真正一辆车的内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网络评车大概就是以下几点:这个大灯怎么样,前脸格栅像什么,车身弧度代表什么,座椅,钢圈有什么改变,内饰空间有着怎么样的改善,后备箱能放多少东西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发动机和变速箱只说型号,没有实质性的介绍。这些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并不是网络评车没有高手存在,只是作为一般消费者只能了解到这个层次,所以只能从这个层次来向大家传达。比如说涡轮增压和自然吸气有关油耗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如果真正搞清楚没有几千字写不下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崎岖山路涡轮增压省油,代步车还是自然吸气省油。所以外观基础配置的评价是一个中性的,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决定你这辆车买来干什么,那就得好好研究研究了。也可以从常规的思维去理解,比如一些重要的部件,发动机同样的排量,为什么有的是三缸,而有的是四缸,缸径越多扭矩越大。如果对扭矩没有要求那就可以选择三缸机,因为三缸机运转速度更快,更节油。至于网络评车我觉得可以分块去参考,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很多没有集合到一块。信息的多样化是一件好事,参差多态才是生命的本源。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也算是百家争鸣,就评车的领域而言,有狼虫虎豹,也有清新可人,教育生产流水线上培养了大批的工程师,不是每个人都会进入生产一线,自媒体给了他们机会,我们要感谢时代。如同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所有信息一样,我们要选择性过滤,就评车视频而言,难免会泥沙俱下,有金玉良言和真知灼见,也难免会有五毛充值和信口胡言,对于旁观者而言,不见得要有察见渊鱼的眼睛,但要有起码的去伪存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间会对所有的一切做出选择,包括 汽车 视频的流量明星们。对于 汽车 消费者而言,自己的感受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是参考,一定要试驾。我认为是这么多 汽车 视频媒体,文章等等内容,你感兴趣可以多看,当你看多了 汽车 内容后你就会自己变得非常了解了,你自己也会有认知和判定。那个时候你自己就可以分辨出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有瑕疵,再结合你心中的观点,你就是一个懂车人了。我是车聚,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1、21世纪什么给人的印象最深刻,那就是信息技术的极速发展!对整个 社会 的生活、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目前的整个 社会 供应结构中,大类消费品的供求关系应该说是供多需少,市场角度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汽车 行业同样不例外,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乃至五六线的地方我们见到的 汽车 销售网络都是非常多的,这也是目前国内 汽车 市场的真实写照。2、毫无疑问,信息爆炸时代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幸福的,货比三家、择优选择已经成为大家购物的理性选择。以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观念或多或少与整体 社会 信息资源不匹配,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差有关系,有时候花了钱却买不到好东西,纯粹以价格来论价值,事实上呢也许并不是那么回事。而在全民都可以是信息链条上的参与者时代,第三方的主观或者客观的评测、推荐,实际车主的真实体验,更多的平面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以及各种细节剖析、买车选车的技巧分享等都能够让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你有更多的资源去选择一款真正属于自己的价格即价值的车。3、其实对于更多的供应端来说,全民信息时代导致信息差越来越小,各个行业的价格、利润已经越来越透明,竞争更加激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处于供应端的老板感慨生意不好做的原因之一。无疑这对于消费端的我们来说是有利的。4、任何人的话我们只能作为参考,凡事都是自己拿决定,毕竟打要到自身才会感觉到痛,作为 汽车 这个大件消费来说,更是要亲自上阵,不怕麻烦、多对比、多问、多检查细节,最终买到属于自己的最爱最优!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了,买车亦是如此。以前买车只能去4S店实地看车,了解车辆配置、性能等,在各种 汽车 论坛、车企官网、短视频平台等都可以了解到任何一款车的配置、价格等等。网上的那些车评人或者说论坛里的报道、推荐真的靠谱吗?了解 汽车 的渠道 现在我们了解 汽车 的渠道,除了去4S店外,主要是依靠 汽车 论坛以及车评人的自媒体,那我们就首先来说说这两种渠道。汽车 论坛主要是以 汽车 之家和易车网为主力军,里面的主要内容多是提车贴、口碑帖等等,最初的时候,确实能真实的从上面了解到一台车的优缺点,相当靠谱。可是随着各大车企营销策略的跟进, 汽车 论坛现在已经基本被各4S店攻陷了,论坛里面的绝大多数帖子都并非真实车主所发,而是4S店的水贴,厂家对4S店每月发帖以及发帖质量等都有考核和奖励,所以现在 汽车 论坛看看热闹还好,不要百分百相信。而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一些车评人开始转战各大短视频自媒体发布评测视频,一开始确实像模像样评测,后来慢慢才发现,其实称呼他们为 汽车 广告自媒体才更合适。车评人的意义 我一直认为,国内并没有几个真正的车评人,有的都是 汽车 广告人,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只能单纯的了解一辆车的配置、价格等等,和4S店销售顾问介绍的相差无几,至于说好还是说坏,取决于是否收了厂家的钱。当车企发布新车时,营销里面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大V合作,即便邀请不到知名大V,也要邀请本地比较有名的大V参与店内的新车发布活动,简单点说,就是钱到位,自然有人来替你宣传。也并不是没有车评人,那些不是单纯介绍车,而是从技术方面,比如发动机、变速器等等方面评测的,不崇洋不媚外,也不一味的护着国产,一切从公平透明出发的,还是不错的。总结 无论是 汽车 论坛还是各大车评人的自媒体,都只能作为你了解车的参考,不要盲目的相信,前段时间某车主过于信赖某二手车网红结果被坑的事件还记忆犹新。某拆车车评人被厂家起诉并判赔百万余元、某体型壮硕车评人卖假机油等等新闻层出不穷,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他们评车也许是出于爱好,但是更多的还是为了利益,这些利益有的是来源于厂家充值,有的是涨粉后变现……参考可以,切忌盲目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