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游、慢生活,正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度假取向。离开喧嚣的城市,绕开拥挤的景区,到保持着生活原貌的乡镇去,你会发现,这一片广阔的天地,才是真正放松身心的理想之所。四川省乐山市有个五通桥区,下辖1乡11镇、154个自然村。
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宜居宜游,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个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本报曾于1987年6月连续刊登了3篇介绍五通桥的稿件。
今年十一前夕,当年采访这里的记者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重返五通桥,度过了几天休闲的自由之旅。
9月25日星期三 出发抵达
10点20分从首都机场起飞,奔赴1600公里外的成都,从成都乘长途汽车至乐山市,在肖坝坐公交301路至五通桥总站,下午6点完成了这最后的200公里,一天马不停蹄,没有人在囧途。投店住宿,享用五通桥小吃,晚饭后逛街。
变化真是太大了!涌斯江边的老旧房屋不见了,一条沿江修建的仿古商业街灯火绚丽,经营各种小吃的大排档、当地人最爱逗留的茶社、适合年轻人的酒吧和咖啡厅、KTV、露天大众舞场等等,都为百姓的休闲生活注入了新的元素。逛到晚上10点多了,眼见街上行人稀少,进了一家茶社,要了杯竹叶青,望着一根根欢快下旋的翠绿嫩芽,就想啊:一整天也没坐船呐,怎么老感觉晃摇呢?
9月26日星期四刘记古榕茶摊老街
一宿没睡好,昨天到达时随机入住的客店,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勉强,一大早儿就搬家,住进了五通桥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三星级酒店丽源宾馆,没有预订,但房价不高,单间160元,酒店人员很专业,房间整洁、设施齐全,连想不到的都给备下了,没说的,真正的人性化服务。洗洗先睡,一觉到中午。
五通桥涌斯江四望关的舟桥
酒店紧邻涌斯江的四望关和闻名于世的小西湖。选中一家刘记夫妻店吃午饭,没有雾霾,不用担心PM2.5,四张小桌都摆在屋外,要了一荤一素加时令青菜豆腐汤。店家刘俊36岁,十几年前曾在北京崇文门的一家火锅店打工,听我说曾来过五通桥,亲近感倍增,他坐在我身边说:您看过当年的龙舟赛吗?我说:那年正好赶上。他说:那时我还小,家住30公里外的山村,半夜就起来了,和村里的老老少少走路往区上赶。龙舟赛时那场面,人山人海,彩旗、锣鼓,还放鞭炮我说:不是放的鞭炮,是子弟兵用轻机枪打了一匣子空包弹。当时离得远,看不清,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您明年端午节来吧,现在的龙舟节更热闹了。我说:当年你是走30公里夜路赶过来,如今你一过马路,站江边儿就看了,我呢?当年从乐山坐车20公里来的,要是再来就得飞机汽车的1800公里了。那也累不着您,我们这儿也要建高铁了。对了,春节时您也该来看看,我们这儿的年味儿,足!以后再来,起码在吃上我照顾好您,保证让您满意。你这话老哥我信!不说远的,这几天我都在你这儿吃了。
五通桥夜景五通桥涌斯江
从彩虹桥乘101路公交车仅3站,总共1公里吧,就到了黄桷井大桥,下车就是老街沿茫溪河蜿蜒的工农街,往里走300米,又见到了那棵500多年树龄被尊称为树王的老榕树,依旧是根深叶茂、挺拔骄人,偌大的树冠之下仍是那个不小的茶摊,有人在打牌,有人在旁观,有人聚在一起聊天,也有人独自喝茶,悠闲。微笑着和陌生的人们打招呼,人家也都客气地邀我坐下喝茶,我说先去转转这条街,回来再喝。
前面有所老屋,那种典型的蜀地风格,当年该是中上等人家的住宅,看上去年头不短了。门里门外各坐着一位阿婆,她们可能天天都是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听着轻柔的水声,看着偶尔过往的行人。坐在门外的阿婆说她86岁了,里面的阿婆82岁,门里的阿婆马上接过话来:我可不是82,我还小呢,说着伸出两个手指:我还不到两岁,不信你看,牙还没得长齐。其实牙都掉完了,这么说着她自己也笑了,多风趣的老人啊。
走过之处,榕树一棵又一棵,绿竹一片又一片,路过三两家茶室,生意不火也不淡,可这工农街上有大约一半的老屋缺门少窗无人居住了,人们说其中有私房也有公房,基本是属于危房了。不宽不窄的街上那叫一个清静,年轻人骑着电瓶车从身边经过,多是遇到老人,拄拐棍儿的,背手慢步的,偶尔,都是偶尔,安静,缓慢。有时我也停下脚步,细细端详那些骨架坚韧的老屋,揣摩它们当年的那份体面和骄傲,是啊,若无繁华,从前又怎么会叫宝庆街呢?望着街边茫溪河宽阔寂静的水面,眼前仿佛是官家或商贾的船队在大大小小的码头上装装卸卸,那景象该不逊于今日的马路车流。此时的人是静的,心是下沉的,沉落于时光隧道中,阿婆们的那种静,我似乎懂了。
走到十多年前建成的慈恩寺,我沿原路返回,老榕树下的茶摊又多了几个人。刚才打过招呼,也就不生分了,拉过竹椅坐进了人堆儿,3元一杯的当地花茶飘雪,名字淡雅,味道醇厚。人们说甭瞧现在茶座大多空着,每到初一、十五,往慈恩寺上香的人就会把茶摊坐满。我掏出白沙散着,问那位一直不言不语、有点端着劲儿、叼着当地土烟的老哥:烟卷儿合您口味儿不?一中年妇女说:跟你说话呢,烟卷儿合不合你口味?抽土烟的老哥答:不花钱的都合。一句话大伙儿都乐了,得嘞,不用您抬手,一根烟给他夹耳朵上了。在此喝茶的基本是40岁往上的,淳朴、随和,大多健谈,他们最说得清五通桥的风云变幻,天南地北、古往今来,反正是一锅烩,聊吧。本来嘛,我是来快乐休闲的,一个人度假本就有着明显的孤独特征,不聊天?闷葫芦?那怎么行啊。 相关推荐:《且喜蜀中风景好 桥滩春色似杭州》一一五通桥民俗旅游见闻之一
1987年6月20日《中国旅游报》一版
早就听说,五通桥的民俗旅游搞得好,光顾过那里的外国游客无不挑指赞誉。今年端午前夕,我终于有机会访问了五通桥。
四川称为天府,乐山为天府之胜,五通桥便是胜中之秀了。远在秦代,这里是犍为郡的一部分,清代乾隆之后取名五通桥,如今是乐山市的市辖区,在乐山城以南25公里。从古至今,多少雅士豪客泼墨五通桥:且喜蜀中风景好,桥滩春色似杭州,浓装淡抹赛西子,满城山水满城景。
五通桥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岷江从这里悠闲南下,茫溪河、涌斯江在城中汇聚,使竹根滩、四望关、青龙嘴三镇鼎足而立。江河汇流处宽阔、宁静的水面是这座小城的中心,世间雅号小西湖。
五通桥确是与桥分不开。虽说名字中所指的只是一座古桥,但今天的五通桥更加名副其实了。城中有钢筋混凝土大桥,土木结构的人行桥,钢索飞架的吊桥,小船连成的舟桥。不同风格的桥为这座小城增色,更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五通桥的人们更喜欢以船代桥,有些人为了几分硬币可以在集市上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到了要过江过河的时候,却要舍桥就舟,情愿花钱买船票。这也许是风韵古朴的舟船给予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小西湖边的三面街是五通桥城区的骨架,城乡之间举步之遥,如果不是涌斯江与茫溪河勾出了城区的脉络,你很难分清城乡的界线在哪里,因为看上去都是绿色的。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多种林木、农作物和蔬菜的生长。在绿荫叠翠的五通桥,最赋诗意的要数古榕和竹子。广西的刘三姐,当年在一棵大榕树下把绣球抛给了阿牛哥,那棵榕树至今也不过是200多年的历史,而五通桥的榕树不仅多,而且老,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就有好几棵。根深叶茂、坚韧挺拨、雍容富贵的榕树是五通桥的骄傲,在榕树下打纸牌、喝盖碗茶、摆龙门阵是五通桥人的又一乐趣。
五通桥堪称竹的世界。乡间,田头是竹,塘边也是竹,有的成行,有的成片,农家宅院不打围墙,种上一圈竹子,美观又经济,用着也方便。南方的竹如同北方的松,四季常青,浑身是宝。记得古人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在人民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这些年,五通桥竹器加工业的路子走得更宽了,精美的竹编工艺品深受广大外国游客的喜爱,也是乐山市外贸出口的一个主要项目,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了五通桥的竹,倒使我有了这样的感受:既有竹,又何愁无肉呢?
古人迷恋景色有过这样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相看两不厌。我不敢效古人说什么厌不厌的大话,更何况五通桥的景色我还没有看全。我倒有个深深的感受,那就是我非常羡慕五通桥人。自然美景,秦汉遗风,又值国事图强,使得五通桥在发展的道路上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国际旅游涉足五通桥,民俗旅游项目在五通桥的产生,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记者 刘志斌)
1987年6月24日《中国旅游报》一版
《愿持彩练当空舞 古朴纯真享宾朋》一一五通桥民俗旅游见闻之二
从乐山城动身去五通桥之前,有人告诉我说:五通桥旅游局只有4个人,可他们硬是把民俗旅游搞起来了,真是不容易。这话更激发了我的采访欲望。
到了五通桥才明白,这4个人不光是属于旅游局的,五通桥区人民政府的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和旅游局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人手紧张,倒是言不为虚。
旅游局副局长程蜀华还兼任外办和侨办的主任。有人说:这种职务上的安排,说明区委和区政府有意要把旅游局摆得更高一点。是否如此?我没打听,不过区上的领导对旅游业确实看得很重,去年增设了区旅游局,并拨给了一辆上海牌轿车,这是其它部门享受不到的高待遇,车子虽然陈旧了一点,可用程副局长的话说:我们小地方的人,知足了。
从去年7月到今年5月,我们已接待了1200名外国游客。五通桥的民俗旅游能够搞起来,这和上级领导、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程副局长开始介绍情况,我一边记录,一边思索。若是和旅游热点相比,10个月接待1200人算得了什么?可这是在五通桥,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它标志着五通桥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向国际旅游业进军的号角吹响了。如此评价,恐非过分。
民俗旅游,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容易办的事情,不就是让老外看当地的风土人情吗?五通桥的人想得并不这么简单。民俗旅游项目中的节目设置,必须坚持一个土字,但是又不能土得掉渣,俗不可耐,而是要把土与俗同文明与典雅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健康的美。他们以古朴纯真为标准,为游客做了这样的安排:访问教师之家、个体川菜厨师、养植专业户和当地书画名人,骑自行车领略田园风光,到鱼塘钓鱼,去茶馆品茶,等等。
虽说是做了精心的选择,但这些毕竟是来自五通桥平凡的日常生活,外宾能感兴趣吗?他们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
去年7月20日至8月16日,联邦德国青年园林协会一行15人在华作业务性旅游考察。他们游览了北京、广州、西安、昆明、成都、峨眉山和五通桥,回国之后写了《中国之行考察报告》。他们在五通桥只呆了半天,但报告中对五通桥的描写,译成中文将近2000字,篇幅之长,仅次于对北京的介绍。这个团的领队曾说:过去我们并不了解,中国的四川有个五通桥。以后再来中国,要压缩在大城市的停留时间,到五通桥多呆几天。
今年3月,一个22人的丹麦旅行团抵达北京之后,该团领队丹麦国立博物馆远东部部长约翰霍恩比女士就向国旅总社的导游提出:到四川后要先去五通桥,后去峨眉山。这使导游甚为吃惊和担心,因为五通桥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约翰霍恩比女士倒是心中有数,去年她曾访问过五通桥,正是由于她的宣传,这个团的全体成员对五通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他们到了五通桥又都感到遗憾,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半天的时间太短了,以至时间到了,客人们仍不愿离去。导游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情景在一些热点城市,甚至在有的同样是搞民俗旅游的地方也是很少见的,很多时候是不等你催,客人早早就上车等候开拔了。为人鲜知的五通桥却使外宾动了感情,真是出人意料。
面对五通桥开展民俗旅游取得的成绩,我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们在工作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程蜀华同志笑了,回答说:我们是吃川菜长大的,生活中的麻辣酸咸都能消化,这些不提了,没得味道。我们还想干点事,盖一座乡土气息的茅屋别墅,置几辆当地特色的牛车,可我们没有财力,只是空想罢了。我很后悔,提了个俗气的问题,而人家回答得很实在缺钱,人民币50万。记者总是提问,总想参与,但一到动真格的,只好把唾液咽回去。
丰富、生动的节目组成了五通桥民俗旅游这条美丽的彩练,那一环环、一段段需要看个仔细。我还得继续采访,继续去问。(记者 刘志斌)
1987年6月27日《中国旅游报》一版
《令人愉快的家庭 技艺兼备的厨师》一一五通桥民俗旅游见闻之三
在离五通桥城区不远的竹根村,有个4口之家。5米来宽、10米多长的庭院长着花、草、树、竹,芬芳吐翠,犹如一个小植物园。7间房子是1917年盖的,其中3间正房是典型的蜀乡风格,屋脊角度大,屋面微斜宽展。屋里洁白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除了客厅显得拥挤一些,两间卧室的陈设都很简朴。这就是五通桥有名的教师之家。
我去采访时,见到了这一家的女主人56岁的沈静萍老师。沈老师很健谈,她对我说,人们称我们是教师之家,是因为我和老王、女儿和女婿都是教书的,要是从我父亲算起,一大家子人里教书的有18个。我和老王都退休了,可是当老师的人心里静不下来,我们老俩口身体还行,愿意继续为社会出点力。搞旅游我们是外行,可旅游局的同志找我们商量的时候,我们还是答应了。开始我和老王还担心,咱们这个普通家庭能使外宾满意吗?后来明白了,外宾对了解中国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最有兴趣。我们根据客人的这一兴趣,接待的时候不搞死套套式的东西,生活就是要自然,用不着去导演。记得去年法国原子能研究中心的一位工程师和他的母亲来家做客,那位法国老人和我母亲聊得可开心了。老人说:还是中国的传统好,老年人有儿女照顾,没有孤独感。在法国就不是儿女结婚后就出去单过,顶多星期天回来看看,平时对老人不管不问,忘了老人是怎样一把屎、一把尿把他们养大的,我这个儿子就是这样。工程师在一旁笑,他说,这不能怪我,整个法国都是这样。他们是早上来的,下午5点多了还舍不得离开,临走时工程师说:明年我要带母亲和我的夫人一起来。
沈老师拿出一本像册,指着一张照片让我看,她说这个丹麦家庭和我们家一样,夫妇俩只有一个女儿。他们来时正好我女儿也在家,两个姑娘一见面,就象多年不见的亲姐妹。她们不在客厅呆,怕我们听她俩的悄悄话。那位丹麦父亲笑着说:要是这两个孩子之中有一个是男孩,咱们非搭亲家不可!今年5月7日来了20位丹麦客人,他们听说老王是体育教师后,就问会不会武术?老王给客人表演了一套拳,这下麻烦了,老的少的都要拜他为师。老王教了他们一套简易太极拳,客人一边学一边说:师傅请慢点。
听着沈老师的介绍,发生在这个小院里的一幕幕轻快的场景印入我的脑海里。我相信,那些来过这里的外宾,他们的感受会比我更深。
我把采访川菜厨师陈玉书的时间选在了下午,因为他承包的餐馆仅在上午开业。
陈玉书今年47岁,瘦高的个子,性情豪爽,一口当地话说得很快。他家三代开餐馆,祖传的手艺他接过来了,还有所创新。外宾到他的馆子用餐,都说他烧的川菜和别处的不同,味道特别鲜美,客人们常常顾不得斯文二字,连菜带汤吃得盘子见底儿。更使外宾惊叹的是,陈玉书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而且还画得一手好画。他作画的速度快得惊人,他在一尺多宽,三尺多长的宣纸上走笔如飞,三分钟之内能完成一幅画,而且是内容充实,形态逼真。他最爱画的是公鸡,所以才有陈鸡公这个绰号。
我问他:开餐馆和绘画,你更喜欢哪一个?他说:开馆子是为了生计,我一生追求的是艺术,遗憾的是我至今并没有多大长进。陈玉书自幼爱画,他天资不愚,人也勤奋,14岁时,国画大师吴国桢招他为关门徒弟。以后的路他走得艰难曲折,命运最终安排他接下父辈的职业,可他仍然爱画。陈玉书对我说:我下午不做生意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绘画上,下午的时间不是看书,就是出去写生,到了旅游旺季,我每天要做好几桌菜,下午又要给客人画十几幅、几十幅画,虽然累一点,可我很高兴,我喜欢这样生活。
陈玉书的一手好菜使外宾回味无穷,他的画呢?就象五通桥的影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带到世界各地。
北京老旧自行车展览会
汽车汽车的定义按照《词海》的权威说法:“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用汽油机,故简称汽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但这样给汽车下定义有失严谨。一则摩托车也是自行驱动、无轨、用汽油机;二则拖拉机也使用内燃机、无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三则过去的蒸汽机车是采用外燃机;四则现在的汽车还可以用天然气、煤气、甲醇等为燃料,何况还有太阳能车、电力车等。目前对汽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此作以探究从而较科学地反映汽车的特征。 我们认为,给汽车下定义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汽车的产生与发展。汽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并且汽车的种类和用途也是日新月异;第二,以汽车原意为依据。汽车源自西方,应以西文原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予以定义。英文中的“汽车”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会动的�”构成的,这就是“Automobile�汽车�”的来历,其意思是自己会动的,即自动车;第三,汽车与其它相似机械相比是有区别的。在汽车定义中,不应完全涵盖相似机械的所有特点。 下面从蒸汽机车的出现及其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后来发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风力车。再随着机械业的发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轮车、发条车等。但这些车辆都因缺乏使用价值而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十八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成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它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769年,法国工程师兼陆军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前三轮车(题图)。当时制造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为牵引火炮。车身为木制,用三个庞大车轮支撑。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米。车的前部设有“梨”形锅炉,锅炉后部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产生的蒸汽被送入两个汽缸,推动两个活塞运动。通过简易曲轴把活塞运动所产生的力传给前轮,由前轮带动整车行驶。这辆车看上去虽显笨重,制作简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采用了机械动力,实现了自驱动,亦即现代意义上的“自动化”,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此为起点,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及美国又先后制造出运载物资、运送人员等用途更加广泛的蒸汽机车,车身和其它结构有了很大改进。到十九世纪中期,便形成了一个蒸汽机车的全盛时代(本文专指公路蒸汽机车)。蒸汽机车在人类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蒸汽机车与现代汽车相比具有自身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装有车轮,能在道路上行驶等特点。不同之处,它是以外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但外燃也好,内燃也罢,都属发动机范畴,只是形式不同。由此可见,从动力来源看,不论它使用何燃料,只要靠自身驱动,就已具备汽车的基本条件。蒸汽机车可以称之为汽车。 二、以内燃机为动力 的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Karl Benz),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主要用于人员乘坐的现代汽车“奔驰一号车”(图2),并获得了专利权。车上装有三个实心橡胶轮胎的车轮,前面一个小轮,后面两个大轮;将一台单缸四行程汽油发动机设置于两后轮之间;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靠齿轮和链条机构传给装有差速器的后轴,行驶方向靠操纵杆控制。为了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感,在车架和车轴间装有钢板弹簧悬架,使之更加具有现代汽车的特点。 以内燃机作为驱动力可使汽车的车体轻颖灵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省力。同时也使得汽车工业得到了一次技术和理念上的升华。“汽车”一词是外来语,冠之“Automobile〃�其中并没有内燃机、外燃机和使用什么燃料之意,更没有特指以汽油为燃料,其本意就是“自行驱动”。诸如前文所述的汽车定义,就不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了。 三、不同燃料和 不同用途的汽车并存 1898年法国人狄塞尔(Deisel)首次在慕尼黑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研制的柴油内燃机,使得汽油汽车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同年,美国人阿尔道夫·布什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柴油汽车。柴油汽车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开发汽车用燃料的途径。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又研制出以天然气、煤气、甲醇为燃料和以电能、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这些以不同燃料和以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动力的汽车的研制成功,既打破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汽车就是以汽油为燃料这一概念的框架,也打破了汽车就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源的观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汽车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用途更加广泛,并随之派生出了具有各种用途的动力机械,使汽车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象。诸如:洒水车、消防车、工程车、大型平板运输车、扫雪车、翻斗车以及担负各种军事任务的汽车不胜玫举(图3)。这些汽车虽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用途迥异,但都未异出汽车的整体特性,都是基于交通运输这个本能派生出来的。按照西方“汽车”初现时的界定,它们都应属于“自动车”的范畴。 摩托车是英文Motorcycle的译音。Motor是发动机,cycle是自行车�江苏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越跑越快》)。三轮摩托有两种,一种是在功率较大的二轮摩托车上加装一个有车轮的边斗而成的侧三轮摩托车;另一种是一轮在前居中,两轮在后的三轮摩托车。这就说明摩托车是在自行车或类似自行车的车体上加装发动机而成的。它的车架与汽车的车架有着截然不同。而三轮摩托车则是由二轮摩托车派生出来的。它虽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不是“汽车”。 拖拉机是一种农用机械,其用途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分离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公路上拖拉机随处可见,人们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和农用机械,这种情况在我国更为普遍。可见从用途上无法说拖拉机就不是汽车。可是拖拉机与汽车相比,在整体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汽车的车身不可分体,除个别车类中的部分车型,如:大型平板运输车,驾驶室与载物平板不共车架外,其它各类车辆,驾驶室与车厢要么一体,要么统一固装在一个车架上;拖拉机的车身�相对于汽车�是两半式,中间活络连接,驾驶室与车厢不能固装为一体,且驱动轮大,从动轮小�车头�。故此,拖拉机同样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也不是“汽车”。 综上所述:汽车属于“自动车”范畴中一个发展着的家族,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特点。汽车是一种以自身动力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驾驶室与车厢一体或固装在同一车架上,能在道路上行驶的轮式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具有其它特殊用途的无轨自动车辆。 给汽车冠以准确的定义并非易事,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汽车是一种公共事物,是属于全世界的,给它一个名副其实的解释是所有汽车人的责任。
北京老旧自行车展会时间
展会时间:2015年11月6日-8日展会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主办单位 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振威展览集团承办单位 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支持单位 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北京展独特优势1.经销商大会同场对接:组委会向全国有实力的经销商发出邀约,同时组织华北区域经销商联盟莅临展会;展会现场,开通经销商贵宾路线,举办经销商圆桌会议,为厂商、展商提供专业对接洽谈会。2.全民创业“展示店”推荐:互联网+席卷制造业,万众创业潮流涌动。本届展会将为展商提供“自行车电动车线下展示店”模型,由厂商在展会现场搭建“创业展示店”,组委会评选并向全体参展观众推荐,力促厂商的新型“创业展示店”在北京市场落地开花。3.专业测试车道品牌评选:组委会将在展会现场设立专业测试车道,组织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有关科研机构制定专项测试标准,对自行车、电动车品牌进行专业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评选年度创新、优秀品牌,并召开发布会颁奖授牌。4.成立国际自行车城际联盟: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科隆、阿姆斯特丹、拉斯维加斯等城市的行业组织建立国际城际联盟,组织采购商莅临展会,并为国内厂商走出去疏通渠道5.组织2016创新新品发布会:组委会为整车厂商、零部件厂商举办能够代表下一年度趋势产品、创新产品等新品发布会,提供新颖策划服务,邀请媒体及专业采购商参加,并评选出代表2016行业趋势的创新产品。6.发布《2016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发展白皮书》:同期举办“瞻望2016——中国自行车电动车发展趋势论坛”,并在论坛上由组委会及专业机构共同发布《2016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发展白皮书》,发布最新调研数据,为行业发展指路。2015中国(北京)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cycle)将于2015年11月6日-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A、8B号馆(老馆北三环东路6号)举办,欢迎您届时参观参展!展品范围·自行车整车·车架╱前叉及零件·轮胎╱轮圈及零件·传动零件·操控零部件、配件·机械设备及工具·电动车整车·综合类·电动车零部件·骑行装备、户外用品·童车及零部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