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家长都认识到培养小孩艺术兴趣的重要性,其实艺术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孩们充分认识生活中的美,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都能发挥出积极作用,为了充分培养出小孩对艺术的兴趣,建议家长积极带孩子参加艺术展览,多带小孩融入现实生活,并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只要注意了这些,想要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其实很简单。

小孩没兴趣看艺术展览

带孩子参加艺术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激发小孩的艺术兴趣是最好的方法

艺术兴趣的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要实现对小孩的教育和培养也有很多捷径。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很抽象,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家长能够解释清楚,到底艺术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而小孩们有一个特点,他们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家长解释不清楚艺术到底是什么,想要实现艺术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可能的事。

解决这一困扰的方法很多,带小孩参加艺术展览,让小孩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艺术,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孩们对于参加艺术展览其实都有参与的欲望,他们会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欣赏展览会上的每一件艺术品,在参观的过程中,小孩们的艺术兴趣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尤其是在他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作品之后,他们会非常认真的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认真观察艺术品。只要家长们充分利用好节假日多带小孩去参观,小孩们的艺术兴趣都会得到培养和提升。

艺术其实来源于生活,多带小孩融入到现实生活,也能培养小孩对艺术的兴趣。

人们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艺术,只要留心观察。无论是家庭墙壁上所粘贴的壁纸,还是公园中奇特的艺术造型,或者小吃街上手工艺人制作的糖人,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艺术。家长要多带小孩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艺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当小孩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艺术时,他们就会感觉现实生活五彩缤纷并由此而产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只要家长利用好这种兴趣,就能实现对小孩们艺术兴趣的培养。

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对于培养小孩的艺术兴趣也有现实意义。

小孩与成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他们在学习和理解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他们能够深入到不同艺术领域之中。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想要培养小孩们的艺术修养就要从小开始抓起,只有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才能充分培养起小孩的艺术兴趣。以小孩们都特别喜欢的美术为例,作为小孩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一种艺术形式,家长可以为小孩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带他们到自然界去写生,在最初的阶段,主要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其实只要家长们给小孩创作艺术品提供实践的机会,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使小孩们充分感受到艺术所带给人们的快乐。想要培养小孩对艺术的兴趣,家长必须要让小孩们知道什么是艺术,要多带他们参加相关展览,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充分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乐趣才能实现对小孩们艺术兴趣的培养。

小孩没兴趣看艺术展览怎么办

其实孩子很多都对绘画有着天生的兴趣,在孩子小时候拿起手中的画笔进行涂鸦的时候,那就是萌芽的开始。如果孩子有兴趣,那自然好引导。如果到后面越来越失去兴趣,可能就是家长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四五岁是画画的最佳年龄,很多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色彩和图案的浓厚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和涂抹,甚至会拿着妈妈的口红到处乱画。三四岁的孩子思想还比较模糊,也没有耐心坐下来听老师讲课。

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不要让他们丧失对绘画的兴趣就行了。可以引导他们画在应该画的地方,但是不要阻止他们绘画。等到了四五岁,小孩一般已上了幼儿园,从心理上已经认同了集体授课的方式,而且也对事物的形状、特点有一个比较主观的把握。

至于孩子要选择什么画种进行学习,低龄初学者,以儿童画、卡通画为主。1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素描。素描对造型要求比较高,年龄太小很难把握。而国画则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只是教给孩子国画的技巧,主要希望他们自己创作。据对3岁到5岁小学员的追踪显示,接受过早期艺术教育和启蒙的孩子在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方面,比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同龄孩子都要高出许多,受过早期艺术教育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性格开朗乐观,兴趣也比一般孩子广泛。所以对三四岁的孩子进行美育教育,有助于教会宝宝发现“美”的本领,激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现在很多的美术班都会遵照以“练”为主的原则,发展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初步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熟练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运用。比如小熊美术的课程设置,会让孩子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和眼、脑、手的综合训练,发展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孩子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技巧。让孩子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有更多创作的自由和表达的机会,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大胆绘画和创作,鼓励孩子突破模式,充分发挥创作才能。当孩子自发作画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成人的要求去画。当孩子画得恰到好处时,成人可以从旁叫声“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以建议启发的口吻给予指点,绝对不能取而代之。

让孩子多学一些适合幼儿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有条件可让孩子参加美术班的学习。为孩子创造条件,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比赛,让孩子的美术才能充分得到发挥。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多肯定,多鼓励,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小熊美术不仅课程设置科学,老师互动生动,最重要的是几十块钱就有十节课,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去尝试感不感兴趣,能不能参与进去,是一非常好的尝试机会。学习画画其实是一个学习观察生活的过程。家长虽然没办法教给孩子绘画的技巧,但是却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例如当孩子提出要画鱼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鱼”的造型,一起上网找一些鱼的图片,对照理解。家长可以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鱼都是由什么组成的。这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和小手。当然别忘了,最后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有“成就感”。

小孩没兴趣看艺术展览怎么说

我邻居家的小孩很小就表现出了对画画的兴趣,也会拿着粉笔在墙上画画。我邻居看见之后就给他报了个班学画画,小孩子可开心了。可是刚开始孩子还小而且没有基础,自然画的就没有那么好,我邻居就天天让她孩子画十几幅画,慢慢的孩子对画画产生了厌恶,开始有点不好好学了。在之后,她就和她妈妈讲能不能不去上补习班了,我邻居说“钱都花了怎么能不去?你这不是浪费钱么?而且当初不是你要学习的吗?就你这三分钟热度学啥能学成?”我邻居家的孩子就这样被迫去上补习班。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有疑问:明明给孩子报补习班是为了孩子好,又或者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兴趣班,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好好学呢?家长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呢?孩子问什么不愿意学艺术

1. 孩子的抵触心理

正如上面故事所说,孩子刚开始对艺术感兴趣,只是很单纯的喜欢,并没有功利心,也没有想过要去比赛什么的。但是很家长就会很自然而然的体现这种功利心,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只是过度的强迫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去学。本来挺好的兴趣,慢慢的也会被磨没了,孩子就会开始讨厌去学习艺术,反感艺术,这样更不利于孩子学习。

2. 没有孩子感兴趣的

音乐、画画、唱歌等这些艺术都是需要一定的天分的,但并是所以有的孩子都有学习艺术的天分。家长有时候会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了什么艺术拿了什么奖,就会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习,请问家长考虑过孩子的天分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兴趣没有?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有的孩子的兴趣就只是看看书而已,你让一个完全对艺术不感兴趣、喜爱读书的孩子去学习艺术?怎么能学的好、学的精呢?3.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

做家长的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去学习艺术,很好理解。十对父母十对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是有没有想过孩子自己的意愿呢?有的家长会说,“小孩子嘛,什么都不懂,让她干啥就干啥就行了。”小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面对家长的强迫,他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照做。可是让该释放自己天性的年纪去每天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孩子也不会快乐。孩子不是大人们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毕竟郎朗只有一个。学习艺术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 锻炼记忆力

艺术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是因为艺术学习能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令他们的脑袋变得更灵敏更协调,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感受力而且对于发展他们的空间感和时间感更是有很大帮助。记忆力和感受力提高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上来了,孩子的成绩也就上去了。学习越好的孩子越觉得学习有趣,自然就不用家长在担心孩子成绩的问题了。2. 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有了大胆的创想,孩子的智力才不断发展,有了丰富的想象,孩子的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艺术更抽象了。但艺术学习却又是世上最容易熏陶孩子性情的东西,因为它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学习艺术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室别的东西所无法替代的。

3. 提高孩子手脑协调能力

试想当孩子面对乐谱开始演奏时,他在几秒钟之内把所看到的音符和各种标记并立刻作出反应,随后通过大脑发出的指令,让手指灵巧地活动起来。这一系列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但是不能过早的让孩子去学习,这会大大的挫败孩子对艺术的积极性,应当适当的给孩子放些音乐,教孩子跳跳简单的舞蹈,让孩子生活在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中,提高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只有孩子有兴趣了,才会努力的去学习,才可以更好的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正确引导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孩子从产生某种兴趣,到形成爱好,到发展成一定的特长,应该说是有一个过程的,家长们不能急于求成,而且必须注意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1. 营造氛围,激发动机

文学巨匠鲁迅曾说:“读书人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鲁迅先生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有一种很好的文学氛围,他从小熟读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歌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等,为他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那么父母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孩子兴趣,选择给孩子放音乐还是看画展,亦或去跳跳广场舞。也可以想孩子讲述一位艺术家成功的故事,引起孩子对艺术家的崇拜感从而喜欢这门艺术。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自然就会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把家长的愿望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

如果是孩子自觉想做的事情,功效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是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功效就会事倍功半。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除了营造一种家庭的艺术氛围,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上。铃木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为了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他十分注意激发孩子学琴的动机。他先让孩子一边玩,一边看别的孩子练琴,当孩子看到别人都有琴,而自己什么也没有时,就产生了一种想要得到琴的愿望,铃木先生并不急于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给他一把不出声的琴,让其练习拉琴姿式、指法等。

过一段时间后,孩子拉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铃木先生才满足其愿望。营造氛围、激发动机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准备阶段,做家长的不可忽视。

2.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错过了学习的机会。但是他们不愿孩子也像自己一样缺乏艺术修养,往往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各种绘画书籍,买来各种乐器,请来家庭教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艺术修养欠缺,就很难给孩子带来美的启迪和艺术熏陶。试想,如果家长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去剧院,不喜欢美术展览,不爱听音乐,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拥有艺术细胞,对此产生兴趣呢?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将化成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渗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催化剂。3. 善于对孩子表扬和鼓励

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笨拙,无论他把事情做得多么糟糕,做家长的都不要一味责备,应该悉心引导,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关心和鼓励,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如果孩子在房间画画,将地面弄得很脏时,家长千万不要大发雷霆,也不要因为孩子画得达不到要求而加以制止。应当及时关心、询问,孩子画的好,就要给予肯定性评价,加以鼓励,然后可以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可以画画,哪些地方不可以画画。家长还应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绘画环境和绘画工具,最好抽时间参与孩子的绘画,一起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甚至可以用孩子的画装饰、布置房间。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把画画得更好。久而久之,绘画就会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当一名画家将成为他的梦想。

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方式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每位家长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和孩子的不同表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