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之后,大家对野生动物以及整个生态自然环境都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在网上刚好刷到家附近有几个关于环保艺术的展,于是周末就和女朋友出去逛逛了。

垃圾生态艺术展览馆

最先来到的是一个白-无境之界的展馆。

一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这种纯白色的像是蚊帐一样的形状,走进一看有些事是用小珠子串成的。

蚊帐后面就是巨型塑料袋,或许我们之后都用不到塑料袋,它最后只是如现在这般只是一个展示品。

往里走可以看到和平鸽,我的解读是希望整个世界充满peace&love。

还有看着像铁人三项的雕塑,不过缠着得一身黄色的绳子是什么用意就不知道了。

随后走到一个小通道里看着是不是非常的魔幻?

引用现场展览的话就是,在“白”的世界,新物似曾相识,旧物似旧如新,曾经熟识的事物在无象万象的叠加态中,不断变化着自身,重构出你眼前所见的新生。

不过这个展挺小的,一下子就逛完了,然后又去了一个《重唤新生》的展,主要是呼吁大家对野生动物环保的。

这里所有的创作灵感全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废弃塑料,瓶子、旧玩具这些都成了展览中的一部分。在这里生活中丢的一些垃圾在这位艺术家的手里成为了一件件的艺术品。整个展厅里都充满了彩虹色,温暖而又治愈,每一件作品仿佛都在呼吁“环保刻不容缓”。

走累了坐下休息的时候发现我们周边都是一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也是一样用生活中丢弃的塑料、吸管、瓶子等废弃品制作而成的。

一只粉色的豪猪,我在第一眼真没看出来是豪猪,一直以为是刺猬,走进了看到介绍牌才知道是豪猪。

黑猩猩,加上了机器人的设定,感觉有些智能化,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猛兽侠》里面的猩猩队长。

在看到这只大熊猫的时候我是真的笑出声来了,因为我当时想的是大熊猫要是真的长成这样还会是国宝吗?

信天翁,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不光是信天翁,这次展览中的小动物都是濒临灭绝的物种,濒临灭绝的也不只是这几种,还有很多,正是因为人们缺乏保护的意识,才会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甚至是灭绝。

看到的动物都是用人们扔的垃圾制作而成的,当然这只是艺术品,我们是要通过这些艺术品看到环保的本质,去保护这些快要灭绝的动物们。

说归说,闹归闹,别拿环保开玩笑。 当我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的时候才能像这次展览的主题一样重唤新生。环保从来都不是一句“空壳”口号,与其指责他人的“破坏”行为,不如及时从自身做起,重新审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就像这次疫情的源头-蝙蝠,说是怪罪于它,倒不如说是我们人类自己作的。

兜兜转转很快地环保艺术展也看完了,但是感觉仍没有尽兴,正当我们在想去哪玩的时候女朋友说去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油罐公园,散散心,我是二话没说,直接驱车出发。不过话说前面的老哥你这让人写了一屁股的字是什么情况?

原车自带的专业级导航,可以显示道路标志信息,真的是不要太方便。

到达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光听名字就可以知道,它是将废弃油罐进行艺术改造而成的艺术品。

这里也是世界上首个油罐艺术公园,这些废弃的油罐,建筑师们花了6年的时间将它们改造成了现在的模样,困难在于整片区域的地下部分是穿越黄浦江的隧道,需要考虑到荷载的问题,而油罐又需要保留罐壁,罐壁是薄的,需要更多支撑物来保持建筑的稳固性。

一朵小花开的如此娇艳,额......请问这是什么花?

看着这些油罐和花花草草,能很好的感受到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就这么静静感受也能放松不少

顺着小道往江边走,感受清新自然的味道

在江边待了没多久我们就准备回去了,因为该吃饭了。

最后再说一说车吧,毕竟发在论坛里,还是得意思意思 S60自从买回来到现在开着的整体感觉还不错。车身外观设计还是很戳我的,无论是车灯还是车身线条,看起来流畅自然。里面的做工也很满意,用料实诚,手感摸上去也不错。动力非常不错,在高速上的表现特别给力。车子的操控也比较灵敏,当初选择S60就是看中它颜值高,安全配置高。

尾灯和老大哥S90一样,都是采用了E型光导式尾灯,辨识度高。

离地间隙还是挺高的,这样保证了一定的通过性,底盘低是好看,但是不实用啊,连过减速带都要下车去抬,那就实在是太没必要了。

内饰整体的视觉效果比较朴素,但是用料上非常环保,而且身体部位经常能触及的地方都是软的。

大量的钢琴烤漆工艺和真皮材质的使用也让车内看着比较豪华。 其实我也刚成为S60的车主没有多长时间,对这款车子了解还并没有那么透彻,不过这段时间还是有一点感受的,因为我的车子是T4,所以动力上调校的并没有很高,不过190的马力搭配上8AT日常绝对是够用了,车子在转速低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档位有一点顿挫的,当专属达到800转以上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消失了。不过这样并没有什么影响。刹车的话有点硬,感觉会很费刹车片,也可能是我开车手法不对。再有就是油门的线性很好,当你想保持在一定速度的时候会保持的很稳定。等以后有机会了还会分享用车感受给大家。 再附上一组以前拍的媳妇车模照。

提起她开车还有一段趣事,记得她刚学车那会,驾校教练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马路杀”,别人快撞车的时候都知道踩刹车,她可倒好,一看要撞车了,马上捂眼睛。教练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她了。所以就给她起了这么一个外号。

我自己暂时还没有戒掉烟,偶尔会在车上抽几根,女朋友很讨厌烟味,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打开cleanzone功能,这个功能也确实很好用,每次开了没多久,味道就逐渐消散了。不过我还是赶紧把烟戒了吧,不知道哪位仁兄戒烟成功了的,告知一声方法!

“喂,走了,该回家了!” 想着还是再碎碎念几句,讲道理这次环保艺术展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小震撼的,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注重一下环保,毕竟人类带来的每一次污染,终将危及到人类自己。大家也可以带着身边的朋友去下艺术展之类的,能让你亲身感受到艺术品的冲击力,希望你能在看过之后,能有不一样的感受,生活不止工作与娱乐,我们与大自然环境生生相息。

生态之城纪录片垃圾处理介绍

生态之城剧情介绍 · · · · · ·1集 2集 3集 4集 5集 6集 生态之城的剧情简介 · · · · · ·Discovery频道推出六集系列的创新节目,请来诺贝尔奖得主丹凯门探讨科技如何改变未来超级城市。节目中以模拟未来的「生态之城」做为模拟蓝图,这座人口高达1800万人的未来城市,将是2050年的城市范本。每一集节目将针对超级大城市所面临的危机问题,介绍四项节能减碳的创新科技,但丹凯门博士只能从中挑选一项重要科技,改变生态之城的样貌。内容大纲:1.食物供给 Hungry City本集主题是食物和饮水,《生态之城》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和饮水,进而衍生出庞大的碳排放量。本集介绍新加坡运用无土种植法的都市农业,运用声音来冷藏食物的冰箱,收集牛粪的沼气做成生质燃料,还有回收人类排放的污水净化饮用。这四项创新科技皆能减少生态之城的碳足迹,究竟哪一项能脱颖而出,得到丹凯门博士的青睐?2.运输之道 Road To The Future本集的主题是运输,生质燃料是目前热门的环保话题,德州的生物学家从一种特殊的硅藻里提炼燃油;通用汽车研发出环保的氢燃料电池车;马尼拉市的环保运动推动者,将柴油引擎改成电动马达;英国的女科学家以飞行翼的流线型设计,降低飞机飞行时的震耳噪音。这四项创新的科技最后何者会雀屏中选?3.垃圾处理 World Of Trash本集的主题是垃圾处理,人类每年都制造出大量的垃圾,排山倒海的废物让城市规划者大伤脑筋,科学家也预测2050年的地球,将会产生超过今日两倍的垃圾量。焚烧或堆填并非持久之计,面对这庞大的垃圾问题及地球资源的破坏,《生态之城》要如何才能够应付人类每日生产出来的十万吨垃圾呢?4.全新建筑 Building The Future本集的主题是建筑,建筑物里的暖气、冷气和照明系统,每年会排放一亿吨碳到大气里,这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建筑是污染的大怪物,消耗全世界2/3的能源,建筑物必须大幅改造,才能迎接低碳的未来。在本集节目中,将探究如何彻底改变建筑以防止它们成为浪费能源的无底洞。5.电力生产 Powering The Future本集的主题是未来电力,都市高度仰赖电力,要是没有稳定安全又环保的电力来源,都市是无法运作;专家预测在2050年,未来都市的用电,将会是今天的五到十倍,且各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超出目前的五倍。在本集节目中,将探究如何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提供电力。6.创新都会 City Of The Future诺贝尔奖的能源科学家丹凯门将从《生态之城》的前五集节目中,探讨这20种尖端新科技,并展开一场PK大赛。丹凯门博士希望到了2050年,生态之城这大都市会采用所有胜选的科技,藉由发展出来的新科技,改变我们的城市,提供能源给大楼、交通、食物和工业,进而迎接光明未来的大都市《生态之城》。

生态之城之垃圾处理

1、堆肥法堆肥工艺是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 ,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

2、堆肥法

堆肥工艺是使垃圾中的有机物, 在微生物作用下 ,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 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3、热解法

热解法是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的高温加热分解技术 ,利用热能使高分子物化合断裂,大分子量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可燃气体( 氢气 、CH 4 、CO等) 、 液体燃料( 甲醇 、 丙酮 、 焦油等) 和焦炭的过程。

4、焚烧法

城市垃圾焚烧可以达到热能回收、减容、减重、高温灭菌等目的, 具有明显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扩展资料:

古代的垃圾处理:据典籍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城市已经颇具规模,人口开始密集,当时的统治者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令。

唐代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其严格程度不逊于先秦。据《唐律疏议》记载,在街道上乱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罚。唐朝时还出现了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有人以此致富。

宋代为了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据《梦梁录》的记述,其职责包括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像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垃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