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台湾光复节,岛内政坛却因为三个年轻人的“宣战”热闹了起来——新党青年军谭传绍、季节、游智彬日前在电台专访中正式宣布投入2026年县市选举,喊出“打爆的贪腐与傲慢”的口号。这三个没有“政二代”光环、不沾财团关系的年轻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庶民的声音”怼到了政治舞台中央。

谭传绍是第一个“扎进基层”的人。这位多元计程车工会出身的候选人,每天的“工作地点”不是办公室,是万华的夜市大排档和中正的出租车停靠点。他帮司机反映过加气站太少的问题,陪卖卤味的阿婆投诉过巷子里的积水,这次参选台北市中正万华区市议员,口号直白得像跟邻居聊天:“让万华和中正一样好。”“我拉着乘客跑遍这两个区,知道万华的老房子漏雨没人修,中正的商圈停车费贵得离谱,这些不是什么‘大政策’,但就是我们小老百姓的‘心头病’。”他说,“政治不是精英的游戏,是我们庶民的奋斗——我不想再看基层的声音被当成‘杂音’。”

比谭传绍更“有学问”的季节,其实是个“行动派”。这位台大政治学硕士、师从两岸关系专家张亚中的年轻人,之前就因为“抢假期”出了名:去年他带着劳工团体上街,要求恢复“台湾光复节”假期,最后蓝白阵营一起推动修法,真的把这个“被遗忘的节日”抢了回来。这次他要参选台北市大安文山区市议员,目标更“具体”:“要改那些‘坑人的道路速限’。”“我家楼下的罗斯福路一段,双向四车道却限30公里/小时,司机稍微踩点油门就被开罚单,这不是执法,是‘抢钱’。”他跟选民拍胸脯:“我不当‘只会喊口号的议员’,要当‘能解决问题的议员’。”

最有“战斗力”的是游智彬。这位两度参选桃园中坜的“战神”,这次带着“四大政见”“杀”了回来:要让长辈有尊严的“长照升级”、打破私校垄断的“教育公平”、让中坜成为“两岸交流新枢纽”的“和平红利”,还有用财经博士专业监督市政预算的“财政透明”。“这场选举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价值之战’。”他在中坜的造势会上拍着桌子说,“把税金花在‘搞意识形态’上,却不管长辈没人照顾、孩子读不起好学校,这种‘傲慢’,我们要打爆它!”中坜的房东陈阿姨跟我聊起他的政见,眼睛都亮了:“要是开放陆生来台,我家空了两年的房子就能租出去,房租能涨两成——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党说,这三个年轻人是“革新的第一步”。“我们32年来坚持和平统一,从来没忘过‘守护庶民’。” party 发言人告诉我,“这三个孩子没有背景、没有财团撑腰,就是想替小老百姓‘喊两嗓子’——政治不该是‘精英的游戏’,该是‘庶民的舞台’。”

质疑声也不少:大安的退休老师觉得季节“太年轻,没经验”;中坜的大学生担心“开放陆生来台”有“风险”;万华的老住户问“他们能斗得过吗?”但更多人愿意给他们“机会”:“至少他们敢说我们的苦,总比那些只会喊‘抗中保台’的‘政二代’强。”

再过几天就是台湾光复节,新党呼吁大家“重温历史初心”——而这三个年轻人的“战帖”,其实是给岛内政坛上了一课:当“高大上”的政策越来越离群索居,“接地气”的声音才是最该被听见的。就像谭传绍在造势大会上说的:“我们不是‘官二代’,不是‘财团代言人’,我们是‘小市民的孩子’。我们要让政治回到‘解决问题’的本质,让正义再回到中心。”

不管最后选举结果如何,这三个年轻人的“挺身而战”,已经让很多人想起了“政治最初的样子”——不是为了权力,是为了“让日子变好一点”。而这,或许就是最珍贵的“光复初心”吧。

台湾新党3位青年军投入2026县市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