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1日清晨,巴黎八区的豪宅外飘着薄雾,69岁的尼古拉·萨科齐攥着妻子的手,穿过举着“无罪”标语的支持者人群——这位曾在爱丽舍宫执掌法国5年的前总统,即将成为现代史上首位被监禁的国家元首。他的行李箱里装着三本书(包括《基督山伯爵》)、家庭照片,还有人建议他带上耳塞——毕竟接下来要住的地方,可不是总统府的镀金房间。

萨科齐的“新住所”是巴黎市中心的拉桑特监狱。红砖墙爬着青苔的大门上,刻着1867年的建造日期——这座比他大两倍的老监狱,见证过19世纪冤案主角德雷福斯的羁押,如今是巴黎市区唯一还在运营的监狱。虽说名字里藏着“健康”(拉桑特法语意为“健康”),但它的名声早被骂了20年:2000年监狱医生写回忆录曝光,走廊里老鼠乱窜,犯人的皮肤病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墙壁霉斑渗水,通风口吹进来的风都带着腐味;欧洲反酷刑委员会多次批评这里“非人道”,连法国网友都调侃“晚上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还有老鼠啃墙的声音”。

萨科齐服刑监狱曾被批老鼠滋生

不过萨科齐不用挤普通牢房。他被分到“脆弱人士区”——其实就是VIP区,9平方米的单人房有床、桌子和独立洗手池,2014年翻新过,比普通区2-4人挤3-5平的条件好太多。这里能花钱买零食、租电视(只能看公共频道),但他说“不要求特殊待遇”——可“特殊”早藏在细节里:入狱前4天,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和他秘密见了40分钟,这事曝光后,社会党领袖福尔直接骂“这是暗示某些人高人一等”,连宪法原则都快踩线了。马克龙辩解是“人道主义举动”,但法国人都在问:前总统的“特殊”,到底是人情还是特权?

入狱第一天,萨科齐就翻开了稿纸——他要写书。监狱的餐食是面包、汤和廉价肉类,每天1小时放风时间,家人每周能探望1-2次,每次30分钟。他的儿子路易站在豪宅外喊“我们要抗议”,支持者举着他的照片喊“尼古拉无罪”;另一边,极右领袖勒庞刚因挪用公款被禁选5年,右翼选民的不满像堆着的干柴,萨科齐的入狱成了点燃的火柴。

萨科齐服刑监狱曾被批老鼠滋生

有人说,拉桑特监狱的老墙里藏着两个法国:一个是前总统的VIP单人房,一个是普通犯人的拥挤牢房;一个是支持者眼里的“冤案受害者”,一个是反对者眼里的“破坏规则者”。萨科齐攥着《基督山伯爵》走进监狱时,或许没想到——他的入狱不是一个人的结局,而是法国社会撕裂的又一道口子:当“铁腕总统”变成“阶下囚”,当“历史监狱”还在运行,那些没解决的问题,正顺着老墙的裂缝渗出来,像监狱里挥之不去的霉味。

傍晚的巴黎街头,有人举着萨科齐的海报走过拉桑特监狱的巷口。老监狱的钟声响了七下,风里飘着面包店的香气——而墙里面,萨科齐的笔落在纸上,写着属于他的“狱中记”,也写着一个国家的困惑。

萨科齐服刑监狱曾被批老鼠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