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艺术展览

关于唐卡的起源,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尼泊尔人认为,唐卡绘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较早起源于尼泊尔,随着公元7世纪莲花生大师入藏传入西藏,后来在西藏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反过来又影响到尼泊尔本地的唐卡绘画,这种说法同唐卡在7世纪在西藏出现亦可相互印证。在绘画唐卡的基础上,西藏又发展出堆绣、刺绣、织锦、缂丝唐卡和印刷着色唐卡等品种。在尼泊尔也叫帝卡。但是尼泊尔的唐卡绘画由于其本身所继承的优秀手工绘画传统,从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尼泊尔的古城Bhaktapur就因其唐卡绘画而著名,Bhaktapur 的旧皇宫,是昔日马拉王朝的旧皇宫,现在作为博物馆开放,在这里展出的10-19世纪的尼泊尔珍贵的绘画和唐卡艺术,其中可以发现唐卡绘画和本地传统绘画之间的亲缘关系。二 画唐卡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及大概步骤

一幅唐卡的精准制做得用不一样的工艺流程和专用工具,现就给各位介绍一下制作唐卡常用的专用工具:碳笔;大、中、特细微狼毫笔;颜料盒;画布。最先要做的是挑选一个光滑略厚的白纯棉布,画板不可以沾有油渍,不可以破孔裂开。画板的尺寸占比要适度,当画板钟头还能够在画板两侧补接画板,接缝处不可以发生皱褶,不可以留有线结,手术缝合线迹要匀称美观大方。

流程二是为唐卡着色,上色也是有要求的,一般先给天上和大地面上色,随后先后给服装、皮肤、云烟细支、花卉、水波纹、亭榭、长廓、贡品等着色。上色时一不可以错,二不能混。水彩笔着色时,要从左往右先后着色。制作唐卡许多关键点都需要留意,许多美术绘画的一部分都十分细腻,有一些一部分必须使用细细的的画笔工具一笔一笔的勾勒,因此许多唐卡的画笔工具全是用特细的兼毫来制做。

底稿解决完后,再依据界面勾勒的水泊,岩层,山坡,云雾缭绕等景色的不一样,在不同的景色上刷上相对应的色调。一次只上一种颜色,先浅后深。染完色后最后一步便是描线。勾线一共有五大类:平勾、浊勾、衣勾、叶勾、云勾。这种手法也是藏画造型艺术与众不同的画画手法。上色后的唐喀画就可开展水彩笔勾描,勾描线框不可以忽粗忽细,要温和顺畅,要像绣线那般绵软,又要像紧绷的银线那般有幅度。进行以上工艺流程后一幅很好的唐卡就制作取得成功。

西藏唐卡艺术展览馆了解下

唐卡在藏语意为“松树”,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

唐卡的幅面大小悬殊,小则边长不到一尺,寺庙用的一般幅面很大,如布达拉宫的无量寿佛国唐,长55.8米,宽46.8米。一般唐卡长约75厘米,宽约50厘米。依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

国唐(丝质类唐卡):用丝绸等拼贴缝合、编织等方式制作,又可分为刺绣、缂丝、织锦、缎贴、堆绣5种。

止唐(绘画类唐卡):用颜料画在布上,表现形式有金唐、赤唐、黑唐等多种,有的还有珠宝镶嵌其间。画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矿物质颜料和金箔,不但色彩艳丽,而且可以保持几百年依然鲜艳。

唐卡的题材广泛,有佛教内容的佛本尊像、护法神像、祖师像等,也有历史、民俗的内容,几乎包罗了西藏生活的所有内容,有“西藏的百科全书”之称。西藏佛教可分前弘期(8-9世纪)和后弘期(11世纪以后),前弘期作品几乎很少流传下来(据考目前已经发现几处壁画遗址),作品风格应该完全是印度式的。目前一般所说的唐卡都是指后弘期以后的作品。

根据历史背景与时代风格,唐卡风格略分为“外来影响期”(11-15世纪)、“本土画派兴盛期”(16-18世纪早期)、“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等三个时期。

唐卡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更多人喜欢和收藏唐卡,主要看中的是唐卡的艺术价值。一幅唐卡的价值,由画工、内容、尺寸、原材料、整体风格等诸多因素决定。如有些唐卡用到大量的黄金、宝石,青金石等矿石等贵重原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但是唐卡不是贵重材料的简单堆砌,也不是简单的炫技。一幅好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物力,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数十年。一个优秀的唐卡创作者需要博古通今,笃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反复训练,内外兼修,身心合一,创作出的作品才能达到至真、至善、至美。使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达到传情达意,达到思想的沟通和荡涤心灵的目地,如何使这些贵重材料发挥最大效果,才是衡量一幅唐卡收藏价值的关键。

见即愿满西藏唐卡艺术展览

12年开始我基本每隔一年就会进藏一次,对拉萨也算是比较熟悉了。晒太阳喝甜茶看朝圣,拉萨经典三件套,来一次两次这样玩没问题,久了呢就想玩点不一样的。 拉萨虽然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相比起来其他的一二线城市,休闲 娱乐 的选择依然比较有限,但是也正是因为拉萨的特殊性,这里也有很多你在其他地方完全无法体验到的精彩。 除非是经过特别的审批流程,拉萨是全城禁飞的,所以航拍爱好者无法用无人机记录这座伟大的城市,为了寻找独特的取景角度也会有人爬到药王山去拍布宫。但其实,你完全可以乘坐直升机在拉萨上空盘旋一圈,以上帝视角俯瞰这座日光之城。 直升机的起降点在次觉林机场,这是西藏首个通用航空机场,坐落在的拉萨河岸,和布达拉宫遥遥相望。次觉林机场距离拉萨市中心并不远,打车或这自驾前往均可,有些旅行社还会派车接送,非常方便。 上机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登记手续以及培训、安检。因为直升机机舱内噪声很大,除了和一般飞机一样要系安全带之外,还必须戴上耳机,有什么事情直接通过耳麦和机长沟通。 一切准备就绪,起飞!转瞬就升到高空,道路、河流、高楼大厦,还有雄伟的布达拉宫都在你的脚下。 整个飞行过程大约12-15分钟,收费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一个人780元。如果觉得意犹未尽,还可以选择包机去看纳木错,全程往返两个多小时,价钱嘛就要贵一些了。 沿途雪山湖泊密布,快门随便一按,就是大片。高原的圣湖能够非常清澈的反射天空的蓝色,西藏的海子从高处看和从平地看完全不是一样的感觉。 当别人忍着高反开车五六个小时才到达纳木错,你裹着风衣从直升机上缓缓走下来,简直当代凡尔赛。前提是荷包得够鼓。 关于安全问题大家不用担心,执飞的机长和副机长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 直升机是空客家外号“小松鼠“的H125,无论是性能还是安全性用等各方面远胜于其他单发直升机,擅长在高温高原等极端环境下工作。 价格:780元/人 航线:次觉林机场(起飞)-柳梧大桥-次觉林-洲际酒店-次觉林机场(降落) 预定方式:飞猪搜索关键词“ 拉萨直升机 ”找相关产品预定,或者通过公众号【 智游西藏 】预定。 在离大昭寺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白房子门口挂着一块“ 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画廊 ”的牌子。我相信,很多人路过过这里无数次,却未曾踏入过这方天地里。 这是西藏第一个由本土艺术家自筹资金组建的文化合作非盈利性质艺术机构,成立于2003年,根敦群佩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 根敦群佩是何许人也?他是西藏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高僧,他的传奇人生和精神学说是西藏近代文化艺术中独立创新精神的典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藏后学之仕。 画廊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型的展览活动和学术交流讲座,都是可以免费参观的。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很多年轻的西藏当代艺术家们,看到更多以西藏元素为载体的当代艺术作品。 在这里你会了解到西藏的艺术不仅仅只有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唐卡,油画、装置艺术、摄影作品同样也能表达西藏精神。 除了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画廊,在仙足岛还有一个今年才开放的私人美术馆—— 西藏介观艺术中心 。 这座艺术中心耗时九年才完成,场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建筑。很难想象在信仰之城拉萨还有这样一个现代前卫的空间。 整个室内没有明显的光源,利用拉萨阳光之城的优势打造了很多自然光的采光面。一天中不同时刻由光影交织出不同的画面,非常巧思。 这里也会有私人藏品和一些重量级的作品展出。 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画廊营业时间:10:00-24:00地址:八廓北街4号西藏介观艺术中心营业时间:10:00-22:00地址:仙足岛花园小区10排4号 说到藏文化就一定少不了唐卡,大多数人对唐卡的了解只停留在觉得唐卡很贵上面。从来没有了解过唐卡这门艺术,拉萨大大小小卖唐卡的地方很多,却好像没有可以亲自体验画唐卡的。 其实普通游客想体验唐卡文化,可以去上面我提到的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画廊的三楼。这里有几位学习了十几年唐卡的老师,他们会为你讲解唐卡的演变 历史 ,不同唐卡流派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唐卡特点,上完这一堂课之后就会对唐卡有更深入的了解。 由于我们日常看到的唐卡作品都比较精美繁复,很多人都会以为唐卡非常复杂,短时间是没法学的,但其实唐卡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短时间内我们也是可以完成一幅简单的唐卡作品的。 从最基础的绷画布开始就有诸多讲究,唐卡画布选用是平滑、密致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添加特殊用料后,对棉布进行打磨、刨平、晾晒,才能作为唐卡的画布。 准备好画布,就开始磨颜料了。我们都知道唐卡很贵,那是因为唐卡的颜料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以及一些珍贵的植物,比如藏红花、许康草、花青、黄莲花等。 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即使经历几百年的岁月,仍然能保持艳丽明亮。 画布和颜料准备妥当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画了,绘画全程老师都会在旁边指点,经过度量经、描线稿、勾线透稿、上色、勾线等步骤之后,属于自己的一幅唐卡就完成了。 去拉萨是很多人的愿望,如果恰巧你的愿望清单上还有一项是去夜店蹦一次迪的话,那我觉得可以合并一下了,改成“去拉萨蹦一次迪”。 我之前有介绍过拉萨的 没去过朗玛厅的西藏之旅是不完整的 ,算是藏族同胞的夜店。拉萨有着整个藏区硬件设施最好最热闹的朗玛厅,当然是不可错过的。 朗玛厅也是藏文化的一个体现,你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壕无人性的现代藏族同胞是如何进行室内软装的。 大型的朗玛厅会邀请一些知名的藏族歌手来表演,你能感受一把藏族人民追星的疯狂。藏族歌曲与时俱进,还有说唱rap,讲真还蛮好听的。 朗玛厅能打破语言的障碍,快速融入藏族同胞。跟随着藏语流行音乐的节奏,大家围在一起跳锅庄是最能让你感受到藏族同胞热情的时刻。 藏族朋友大多非常的好客,只不过因为语言障碍等原因可能不太会主动搭讪,但是一杯啤酒下肚再加上令人晕眩灯光,手舞足蹈,边说边比划,今晚大家都是兄弟。 如果不喜欢夜生活又想体验和藏族同胞一起跳锅庄的快乐,那你可以选择早上的时候去布达拉宫脚下的 宗角禄康公园 ,和晨练的拉萨市民们来一场百人锅庄。 朗玛厅推荐:金马演绎中心、尼威民族歌剧院、藏地阳光演绎会所 早些年的时候进藏必备一条信仰手串,条件好的还要在手串上装饰一下绿松石、红珊瑚让自己看起来更与众不同。 去拉萨的古玩市场逛逛“淘宝”,就成了去拉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冲赛康市场 就在拉萨的闹市区,是拉萨最大的日用小百货市场,服饰、日用品、食品、调料等各种东西都有,来逛的大多数都是本地人。 最有意思的其实是市场前面的三岔路口,下午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在这里摆摊卖文玩,颇有北京磁器口的意思。 每当冬季休农休牧的时节,这里会有很多藏族朋友售卖天珠、松石、蜜蜡、红珊瑚。通常卖东西的人会用一个细绳子将这些贵重物品串起来,挂在脖子里,再塞进袍子里挡住,不显山露水,看到像真正买家的人,才拿出来。 图自 @里格楞 不过如今鱼龙混杂,东西真真假假,大多数东西可能都来自义乌,如果不是行家的话看看就行,千万不要贸然出价砍价。 冲赛康市场营业时间:10:00-21:00 地址:北京中路31号 最初的进藏只是出于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于宗教并没有研究。直到后来的一次机缘巧合在昌都的强巴林寺看到了当地的僧众辩经,才对辩经有所了解,而相较与强巴林寺,拉萨 色拉寺 的辩经则更具代表性。 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区北部,单寺庙本身而言,并没有大昭寺有名,来这里的游客大多都是为了参观一场精彩的“辩论”。 辩经是在这里修行学习的僧众的必修课,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三点开始。辩经,可以想象成我们常见的辩论赛,只不过辩论的主题变成了佛教经典亦或是上师活佛给出的其他命题。 色拉寺的辩经出名最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两点,一是持续周期比较长,一场辩论下来再加上老师点评时间,动辄两个小时有余。 另外一点就是色拉寺辩经场面异常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同时辩论期间异常激烈,因为不懂他们的语言,经常会误以为他们要动手打架,但其实他们只是在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于话题的观点而已。 辩经通常是一位站着的提问者和一位坐着的辩者组成,站着的提问者会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给辩者施加压力,或怒目而视或大力击掌,催促辩者赶快回答。 对于我来讲,因为天然的语言屏障以及本身对于藏传佛教缺乏理解,很难明白他们到底在激辩着些什么,但每每看着他们认真的那股劲,还是会深受触动。 我一直对藏装很感兴趣,六七年前我就想体验一下,那时候没有能提供租赁的店,想穿的话只能花重金定做。 而如今八廓街三步一个写真店,五步一个影楼,满大街都是穿着藏袍凹造型的小姐姐,由于一些人对当地文化的不尊重,让拍藏式写真充满了争议。 我采访过一些藏族朋友,其实他们倒是很大度,很高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藏族服饰。大概就像我们看见外国朋友穿旗袍唐装一样,就算他们穿的不伦不类,我们也不会生气,反而会因为自己的文化被认可而感到欣慰。 其实大家只要不影响当地人的正常生活,不要拿别人的信仰当拍照的道具,不要去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拍照,都是没问题的。 在离八廓街半个小时车程有个叫做 天堂草原 的地方,来这里拍组藏式风格的写真就像穿越到金庸的小说里当了一回女主角,又美又飒,还不会影响八廓街上朝圣的人群。 图自 微博@风马映像摄影工作室 如果真的对藏装十分感兴趣,也可以去 西藏博物馆 的展厅了解其发展和历程,了解不同地区藏装的特点。 如果你也不满足于主流的游览拉萨的方式,不妨跟着今天的攻略来一起体验不同的拉萨吧。你会发现圣城拉萨,除了是信仰之城、日光之城,也有 时尚 现代的一面,女孩子们也爱化妆打扮,男孩子也喜欢喝酒熬夜,中年人也好攀比显摆,我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打破刻板印象,体验当地文化,才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