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著名展品有苏轼的《潇湘竹石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罗中立的《父亲》、
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倪瓒的《鹤林图》等。
1、苏轼的《潇湘竹石图》
《潇湘竹石图》以长卷式的构图,画远山近水、怪石翠竹,展现的是潇湘二水合流处的一隅景色。画中,一片小土坡上,放着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几丛疏竹从石头缝里钻出。它们的背后,则是烟水云山,呈现出缥缈空蒙之感。2、蒋兆和的《流民图》
蒋兆和是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主要代表画家,他的《流民图》便是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3、罗中立的《父亲》
油画是清代后期传入中国的西方画种及绘画技法,早期的油画家在学习实践中,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油画作品,是中国油画的先声。
而罗中立的经典作品《父亲》,不仅是对中国美术馆而言的珍宝,更是对整个中国油画历史而言的代表性作品。4、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
中国美术馆藏的这幅《带鸟的步兵》,是毕加索1971年所画。画中,一个步兵头戴褐红色帽子,穿着蓝色衣服,左手持剑,一只代表和平的鸽子立在剑柄之上,神情平和。而步兵的嘴巴微张,却似乎透露着一股惊愕。5、倪瓒的《鹤林图》
《鹤林图》描述的是周玄初天外呼鹤的故事,在《鹤林图》中倪瓒没有画周玄初本人,而是画了一只仙鹤,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中国美术馆著名展品介绍
对于一些朋友来讲,出去旅游必逛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当地的各种博物馆展览馆,有的是因为对历史的好奇有的则是对艺术的追求。这些展馆里面的每一件展览品都是非常的有意义有价值。而在新年伊始,中国美术馆也即将要开展了,这也引起了很多喜欢美术艺术的朋友们的极大兴趣,都想趁此去参加观看本次的展览。因为美术馆中不乏有很多珍贵的艺术品,有的甚至年代久远非常的有历史价值。这些艺术品能一直完整的保留至今,供大家欣赏,这其中对于这些展览品的保存也就极有讲究的。下面就来细说看看对于这些珍贵的展览品该如何保存。一、室内置放空间大,物品固定
对于大多数的展览品来说都是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都是要在室内进行保存,以为很多展览品因为年代久远,任何的一些外在因素都可能对其造成伤害,而且这些展览品的置放空间也一定要相对宽敞,并且要固定在位置上,以避免在大家走进欣赏时被不小心碰到摔坏,所以一般这些展览品都是放在某个玻璃空间内,大家是没有办法近距离触摸到的。二、温度湿度要适宜
对于一些绘画书法作品来说,非常容易受到空气的湿度跟温度的影响,湿度高的话很容易造成墨迹晕染开来损坏作品,温度高的也是一样的,会造成染料受热融化,从而破坏这些展览品,所以对大部分的展览品来说,室内的温度跟湿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我们自己在进入展览馆时都能很直观的感受到跟室外的差别。三、定期检修维护
每一件展览品都是非常珍贵的,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展览品,一定是要精心维护的,所以每个展览馆都是有专业的维护工作人员,会定期对这些展览品进行检查维护,以确保这些展览品能更好更完整的保存下来。
这些展览品都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去参观都应该多看少碰,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中国美术馆最近展览
在今年中国美术馆要开始举办新年展览,这一次展览的展品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可以慢慢参观。不过要注意的是,春节出门参观的人比较多,大家还是带上口罩做好准备工作。 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
展览时间:2021.01.09—2021.03.14
(周一闭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户外雕塑园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辛丑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美术馆为广大观众献上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盛宴。
本次展览定位“耕耘”。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说:“这个展览,千言万语融为四个字——美在耕耘。即将到来的牛年春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耕耘者就是最美丽的音符。我们赞美耕耘者,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我们感恩耕耘者,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民。” 展览信息
“瑞牛呈祥”
在美术馆圆厅重点展示“牛”题材的经典名作,涵盖雕塑、国画、油画、版画、漆画、书法,以及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共70余件,是融汇经典、喜庆、祥和为一体的烘托新年氛围的主题版块。这其中既有展现馆藏齐白石、李可染、董希文的牛题材经典之作,也有呈现刘开渠、王合内、熊秉明等雕塑名家以“牛”为内容的作品,还有剪纸、年画、春联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体现生活乐趣与时代特色的崭新创作。
“时代壮歌”
“时代壮歌”篇章呈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关注现实、歌颂新中国的宏大叙事作品。中国艺术家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和工厂火热的车间感受新中国的新气象,满怀激情地表现自豪、幸福的新中国人民;还有表现改天换地的新中国的建设景象的作品。这些作品汇成时代的壮歌,激荡人心。
“大地诗韵”
“大地诗韵”篇章展出作品71件,除了遴选自馆藏古今中外的大师名家作品之外,还邀约了当下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专门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的丰富性以及对文化发展面貌的关照与回应,不仅反映祖国河山的美好,彰显人类栖居之地的多彩,还折射出艺术家内心景观的曼妙。
“艺心同音”
“艺心同音”篇章精选馆藏作品45件,通过对经典藏品进行新的研究和阐释,以“对话”为策展理念,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在面对风景与记忆、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中的共同理念: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艺术规律的探索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石榴同心”
“石榴同心”篇章以54件套馆藏佳作,表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精神”。展品中既有新中国成立以来表现民族题材的名家名作,如叶浅予的《高原之春》、朱乃正的《春华秋实》等;也有近几年来我馆收藏的中青年艺术家的新作及主题创作中的优秀作品,展现出新时代的创作风貌和新的民族风采;还有描绘各民族生活的欢歌笑语和劳动收获的日常图景,如《苗寨欢歌》《草原之歌》等。
“医者仁德”
“医者仁德”篇章精选26件绘画、摄影、雕塑作品,勾勒出各个时期医护工作者伟大的精神。不仅呈现了新时代艺术家对抗疫过程中“医者”的刻画,也从馆藏经典中精选了近现代美术史中关于“医者”形象的重要作品。其中既有医生的肖像,如靳尚谊刻画的静默深沉的《医生》、张得蒂塑造的神圣坚韧的《日日夜夜》等,传达出白衣战士的高洁品格和理想主义精神;也有医护工作者的群像,如朱乃正的《新曼巴》、邓子敬的《新医班》等。
“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篇章展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工艺美术精品佳作以及邀约部分工艺美术大师的新作共36件。在品类上,包含了石雕、木雕、漆器、陶瓷、刺绣、唐卡等。这些作品呈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较高的创作水平,他们工艺精湛,充分挖掘自然材质的美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些作品显现了美术大师们的匠心独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文脉传承中物态的凝练。
“书为心画”
“书为心画”篇章遴选中国美术馆藏画家书法精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集体呈现。展览旨在倡导书法与国画相互促进,呼吁国画家重视书法与题款,以提升国画的品味;也鼓励书法家从国画中汲取有益养分,以丰富书法的内涵。
“人民的形象(续篇)”
中国美术馆在继2015年“典藏活化系列展”首展“人民的形象”之后,再次梳理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创作,讴歌人民伟大业绩,激励人民情怀,推动当代创造。展览精选出中国美术馆藏肖像和人物画作品100件,这些精彩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契合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造像。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