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术馆于2008年3月竣工,位于中央美院校园内,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馆之一。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天然岩板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同时也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物充分融合及协调。美术馆总面积为14777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局部地下一层。展览及陈列面积

中央美院艺术展览中心

共4150平方米,其中二层为固定陈列展,展示古代书画和美院资深教授的赠画藏品,以及当今美院在籍教授的作品;企划展厅设置在三层及四层,均为天光围幕的敞开式现代化展厅。三层11米高的展厅可为当代艺术展览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美术馆藏品库房位于地下二层,1120平方米,采用国际最新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在软硬件方面均可达到国际水准。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位于一层,其中报告厅可容纳380人,为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及新闻发布会等提供了便利场所。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还有服务台、咖啡厅、书店等。

随着新馆的建成使用,美术馆将以中央美术学院学术研究为基础,策划与国际接轨的各式展览及学术活动,使美术馆成为国内外艺术交流的平台,为美院师生、公众以及中外艺术家提供一个观摩、学习以及展示的实际空间。特别是在学术展览之余,新馆将积极开展公共与社区美术教育活动,使其成为中国标志性、专业化、国际化的专业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是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设计,位于望京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内校区用地东北角,建筑占地面积3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

新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立体外形为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三个出入口以回旋镖的翅尖和弯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跟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协调中富有变化,整个外部结构整齐和谐、层次分明。建筑物内部,中间没有立柱,形成大面积展厅,展厅采光利用壳体的一个水平剖面形成类似月牙形合三角形采光顶,以自然采光满足对光线的要求。整个建筑外形独特,布局合理。

设计师矶崎新先生具有丰富的美术馆设计经验。他一共设计了12个美术馆,其中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央美院的美术馆是矶崎新在北京的第一项设计,也是他在中国设计的首座美术馆。他在这个美术馆的设计中追求自由和超越。在技术方面,美术馆的设计超过了他以往所有的作品;在思想上,表现得更为自由。矶崎新非常熟悉东方文化,他为美院设计的美术馆体现着东方化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难能可贵的是该部分设计与原有的深灰色的院落式建筑风格相协调,可谓国内一流。

建成后的美术馆高24米,总共6层,地上4层,地下2层。地下一层有报告厅以及创作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地下二层设定了健全的书画保存机构,包括修复室、研究室、暂时和永久典藏室。地上分为四层,一层为观众提供空旷的公共空间,设有书店、咖啡厅以及可以容纳380人的会议厅;二层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主要满足固定展览的需要,该层完全采用灯光,避免了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对书画的损害,适合书画长期展览。美术馆注重灯光的方向性和可变性问题,采用国际一流的德国Erco的技术,同时为了配合灯光,地面采用较为粗糙的南方的密石,很好地解决了灯光反射的问题,在内部空旷的空间里,与作品发生关系的空间参数只有光的状态变化一项,体现出当代展览的一种理想状态。在该层有40米的珍藏陈列室,长期陈列明清的精品画作,方便研究和观赏。三、四层主要针对大型展览,没有立柱,空旷的空间,展厅采光利用壳体的一个水平剖面形成类似月牙形合三角形采光顶,以自然采光满足对光线的要求,可以满足多种大型展览的需要,如三层提供高11米,千余平方米的大展厅。在这种空间中不仅适用于“白色立方体”般的传统展览方法,而且在展览中能够展示出适合展厅特征的“场地特性型”的作品。为了满足各种特殊展览的需求,设有特殊展厅。

美术馆的空间设计满足多种展览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以牺牲内部的美感为代价,在内部才采用大弧面曲线元素,用不规则的曲线划分出多个层面,线、面结合富于变化、有很强的现代感。为了整个美术馆内部造型的统一,注重设备的选择应用,尤其在灯光和展陈条件上。实用与美观并重,打造出内部空间的完美与协调。

这样一座不仅在建筑规格上已达国际水平的美术馆,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再配合以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学术研究精神的背景,无疑将成为中国最重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艺术品的收藏,藏品涉及古今,兼顾中西,包括了美术的各个领域,体现着各个艺术类别与众不同的风格样式。由于中央美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专业门类齐全的国家高等美术学院,作为学院整个教学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馆的部分藏品同时也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历程。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现已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3万余件,包括清代以前及近现代艺术大师、当代著名美术家的代表作和建院以来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国内外艺术家本人及家属、国外政府、团体捐赠的美术作品,以及由我国政府和其他文化机构转交来的国外艺术品。收藏的品类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年画、织绣、少数民族服饰和用具等民间美术品,还有一批青铜、陶瓷、雕刻工艺及铭刻拓片等中国古代文物。

美术馆的藏品中包括十分珍贵的欧洲油画原作,还有许多由我国油画家在国外著名博物馆内精心摹绘的具有相当研究价值的西洋名作临本,早年留学国外艺术家的创作及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的作品反映了从油画传入我国时直至当前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古代书画收藏方面,有周之冕、朱耷、虚谷、黄慎、董其昌、袁江、任颐、吴昌硕等历代大家的多种绘画原作,其中大约一百幅的中国古代名家书画已载入国家《中国古代书画目录》,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除了在古代书画收藏上的成就之外,美术馆还较为系统的收藏了清末至建国以前近代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和建国以后著名老一辈中国画家和优秀中青年中国画家的作品。藏品之中包括20世纪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林风眠、吴作人、李苦禅、李可染、黄秋园等名家的作品以及当代部分著名中国画家的作品;木刻、铜版、石版等形式风格多样的版画作品,我馆收藏也相当丰富,展现了版画艺术在我国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文、叶浅予、刘凌沧、萧淑芳、张仃等临摹的涵括敦煌、永乐宫、麦积山等石窟寺庙壁画的摹本以及部分我院早期学生所临的壁画也在收藏中。 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已经2008年3月投入使用。新建美术馆

位于望京新校院内,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占地3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为地下2层,地上4层的建筑。展馆包括藏品库房、固定展厅、临时展厅以及艺术家创作室,报告厅、会议室、咖啡厅、商店等完善的服务设施。美术馆无论从外观设计,内部设施等方面均为国际一流,必将成为北京又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中心。

新建美术馆藏品库房1120平方米,采用国际最新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在软硬件方面均可达到国际水准;展览、陈列面积4150平方米,顶高最高约11米,适合架上绘画、现代设计、多媒体及装置多类型展览;同时可容纳380人的报告厅更是为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及新闻发布会等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随着新馆的建成使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在国家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加速提高馆藏水平、服务水平、科研水平和自动化管理水平,向公众开放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审美领域,向世界呈现一个辉煌的文化艺术殿堂。

中央美院艺术展览中心在哪

中国现有九所全国重点美术学院,不区分排名。分别是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上海)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西安美术学院(西安)、

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大连)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广州美术学院(广州)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拓展资料

美术学院 (academy)是指以推动国家艺术发展、培养艺术家,并通过定期展览和授予荣誉会员来提升成员专业和经济地位等种种目的而组织的艺术家团体。

意大利早于16世纪就成立了美术学院,法国、英国、美国相继在17、18、19世纪建立了各自的美术学院。由于享有官方与半官方地位,学院始终坚持保守的艺术准则,拒绝承认那些作品或思想与传统学院的完美标准格格不入的艺术家。

而美术学院最为人所诟病之处,在于它因为不断拥护被前一代所摈弃的作品——同时又拒绝当前的创新作品,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创作,到了下一代竟又被视为与旧标准同样僵化的新标准。

在20世纪初叶,那些思想已经超越19世纪学院限制的艺术家,除非举办个展,否则作品极少有公诸于世的机会。

随着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成立,以及一般大众与艺术收藏家对抽象艺术和其他现代艺术作品鉴赏力的提升,使得改革派艺术家不再依赖学院的认同,而院士与异端分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逐渐缓和。

但是美术学院仍然是培育传统或保守取向艺术家的中心。

现存的重要的美术学院中有法国美术学院,伦敦皇家美术学院,纽约国家设计学院。

参考资料

美术学院——百度百科

中央美院展厅

如果是全校参观 建议从南门开始 虽然路不太好 但是有免费停车场。入校门左手边是宿舍 右手边是一食堂 建议右转至7号设计楼开始第一站参观,结束后从设计楼原入口出右转 参观位于设计楼东北方向的雕塑楼,从雕塑楼正门出到达东门后 参观5号楼(校门正对的),从五号楼西门出参观校史馆,结束校史馆后到达国旗杆(校史馆正门对面),向北 钟楼为图书馆,沿南区北门东走到达最后一站中央美院美术馆。参观结束从美术馆出右转绕馆半圈到达石膏雕塑陈列馆,西行20米左转穿过门洞参观地下展厅,从展厅出来西行到达国旗杆 一路南行至南门结束参观(北区为人文 基本没有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