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一生都不得志,那个时代大家不欣赏他的画风,后来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变了,他的画开始畅销,以致现在的天价。

梵高生平: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人物影响: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时代大多数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却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挂历上,成了畅销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梵高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如梵高领带、梵高圆珠笔、梵高香皂、梵高电影,梵高歌剧,其作品更是国际油画拍卖市场上的遥遥领先者。
人物评价:
“梵高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成就比马奈和塞尚对后继者有更大的作用。”(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小文杜里评)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
“梵高的全生涯没入在艺术中。他的各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的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中国画家丰子恺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森特·凡·高
梵高艺术衍生品北京展览
我们经常可以在市场上看到很多艺术衍生品,它们不再是遥远的博物馆里被珍藏的不被触碰的作品,而变成了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实用品,有哪些有趣的创意让艺术衍生品产生新价值?法国是艺术之都,我们都知道的,他们的艺术衍生品品类繁多,博物馆商店的纪念品种类和风格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基本单一的艺术品复制缩小件,发展到以艺术品为灵感,并且多元化的设计艺术品。例如将梵高的艺术作品印制在皮具上,还有就是将一些艺术品进行实体化,这样都是艺术衍生品的价值。关于艺术衍生品的价值,日本的动漫不能不说。他们不仅仅是将动漫作为了一个产业,而且还可以将里面的人物实行了实体化,我记得比较好的就是动漫人物,还有进行了很多cosplay展览,这样的价值展示也是艺术衍生品的一个新的方向。很多人也是仿效日本,例如战狼之前申请了一系列的商标,虽然失败了,但也是为了做艺术衍生品的。艺术衍生品里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衍生品的版权,是不是拥有版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毕竟,这些虽然是艺术衍生品,但是也是有版权的。我国的法律规定,一幅美术作品通常存在两种权利。一是物权,二是著作权。看上去,有《民法》和《著作权法》的保护,若是你连版权都没有,你的衍生品价值就会微乎其微,甚至是一个笑话!

艺术衍生品,对于爱好的人而言,也是一个纪念。对于我这样的一窍不通的人,就是一个可以看的物品而已,网上看看就好,你觉得呢?
梵高艺术光影大展深圳展览
“梵高再现”光影展的看点很多,我们既可以从中体会科技技术的神奇、也可以体验梵高生活过的空间、欣赏梵高的绘画。

“梵高再现”光影展是一场全球巡回的视觉盛宴,据官网统计,该展览已经累计吸引了850万人参观,本次展览与传统的展览有很大的不同,并不使用实际的物品,有关梵高的一切通通都是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呈现,高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带来了极大的优势,游客既可以在本次展览中回顾梵高的一生,也可以欣赏其多达3000多幅的作品。
“梵高再现”的展厅中使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使得人们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一趟独特的时空之旅。据了解,“梵高再现”主展厅内包含多达40块的高清激光屏幕,在1500余平方米在空间内,观众只需站在特定的观赏位置,不但可以立体地欣赏到梵高一生的画作,还可以聆听美妙的音乐,感受现场独特的香薰氛围。
“梵高再现”的展厅中展现了梵高的一生,观众可以通过本次展览走进梵高的生活,加深对梵高的了解。展厅中以时间为线索,细节地展现了梵高从荷兰到法国的生活,无论是梵高的卧室,还是梵高生活过的街道,观众都可以进行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收获很多书籍上得不到的知识。
“梵高再现”的展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梵高的绘画,通过巨大的高清屏幕,观众可以沉浸般地欣赏梵高众多的绘画。像梵高的名作向日葵、麦田上的鸦群、星夜等,通通都是经由激光屏幕呈现,观众通过这种观赏方式,可以全方面地观看画作,清晰地看到很多以前未注意的细节,对于一些艺术修养高的观众,甚至可以在艺术的思考中,对画作产生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