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春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非常适合赏花、踏青等外出活动,慢下来品味艺术与生活的美好,下面就为大家推荐成都值得一去的美术馆,与艺术奇妙的相遇吧!1、成都市美术馆新馆
成都市美术馆新馆位于天府艺术公园内,分为A区(成都市天府美术馆)和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馆),成都市美术馆A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3万平方米,场馆汲取成都市花芙蓉花为主要元素,屋顶采纳芙蓉花瓣造型的异形曲面金属屋面,远望如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湖面。
该场馆拥有13个专业展厅、4个公教空间、2个学术报告厅、6个专业艺术库区,硬件设施条件堪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隔湖相望的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馆),总面积近3.3万平米,展陈面积超1万平方米,拥有8个专业展厅、3个公教空间、2个专业艺术库区、1个影像放映厅及多个多样态的时尚艺术空间,建筑设计灵感来自“窗含西岭千秋雪”,建筑形态象征连绵重叠的山峰,再现了依山望东窗西岭的景致,将艺术融入建筑,自然流动的屋顶曲线展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人文关怀特质。
步入天府艺术公园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画。2、四川美术馆
四川美术馆是一幢高38米的前卫建筑,占地11亩,总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整体形同一支横卧地面的“如意”,美术馆由多边形主楼和长方形副楼组成,副楼采用了坡面屋顶,从正门看去,墙面如同一幅拉开的帷幕,非常美观且富有现代感。
近几年四川美术馆除每年举办,数次全省美术作品展,还相继举办了徐悲鸿画展、潘天寿画展,全国版画展,全国山水展,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以及台湾、韩国、日本、丹麦、法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各项展览,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3、杜甫草堂诗书画院美术馆
草堂诗书画院美术馆是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主体的,团结和联系社会各界,在诗书画领域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和研究家们,进行诗书画艺术创作与研究,对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的美术馆。
画院聘请了当前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和社会知名度的书画家为特邀艺术家,以弘扬杜甫精神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深入研究诗歌及书画艺术。4、成都诗婢家美术馆
“诗婢家”是驰名中外的文化老字号由郑次清先生于1920年创办,“诗婢家”三字,源于《世说新语》中,“东汉大儒郑玄家婢女皆精通诗书”之典故。依托“诗婢家”这个百年老店的品牌,诗婢家画院常年展销近现代、当代字画,同时进行字画鉴定、作品代理,承办各类艺术品展览,还举行专场拍卖,送艺术到基层??从学术到市场,百年老店旗下的画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5、麓山美术馆
麓山美术馆是一个开放的而且非常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平台,通过艺术品的研究、展示与交流实现其应有的公共的意义,是一座高开高打的综合类美术馆。
其建筑本身很有特色,展现出现代设计和学术气氛浓厚的特点,作为一家新晋美术馆,其办展特色和实力不容小觑。6、域上和美艺术馆
该艺术馆馆区以东湖公园原建多功能园林建筑群为基础改造而成,设计师充分利用原建布局与玻璃材料,以室内外互通的空间结构,将自然美景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本着对当代艺术多元、多态和跨界发展的认知,域上和美艺术馆致力于为美术、音乐、文学、表演艺术、时尚文化等构建传播平台。7、红美术馆
红美术馆隶属于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家民营非盈利艺术机构,美术馆建筑风格,体现旧工业时代遗迹与当代理念对接的前卫美学,开阔的内部展览空间,也为各种艺术形式的尽情呈现提供诸多可能。
红美术馆最大的特点是依托艺术品保税平台,以“让艺术融入生活”为宗旨,以“公益性、开放性”为办馆理念,着力构建一个创造性、前瞻性与学术性兼具的艺术空间,自美术馆成立以来,举办了多个高规格艺术展览及多场“保税展览”。8、蓝顶当代艺术区
蓝顶当代艺术区依托蓝顶艺术家群落而诞生,美术馆依缓坡丘陵而建,毗邻3600亩白鹭湾湿地公园,现有场馆包括荷塘月色景区的老馆,以及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新馆,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米,上百亩锦江湿地雕塑展示区,将艺术作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蓝顶当代艺术区内包含国内外众多艺术家的绘画、装置及新媒体作品,尤以中国西南当代艺术家群体的作品收藏、研究、展示和文献建设为特色,通过形式多样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与广大市民形成互动,并担纲承办一年一度的“成都蓝顶艺术节”。9、武侯祠美术馆
坐落于著名三国时代遗址武侯祠内西侧,毗邻锦里民俗区,且与锦里相连,美术馆在保留原建筑历史外貌的基础上,由国际知名设计师对其内部进行设计,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新的建筑创意完美融合,创造出崭新的文化空间,作为集艺术展览、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胜殿,面向大众及专业人士开放。10、四川浙商美术馆
四川浙商美术馆由浙江企业家袁海忠发起并致力筹建,早在2015年,浙商美术馆就以“大山里的美术馆”之名在艺术圈火爆刷屏,以独特的营造理念和江南庭院式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艺术迷的眼球,浙商美术馆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能连接艺术家与大众,更能连接各地的艺术家。11、森的·美术馆
森的·美术馆坐落于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美术馆从2018年开始建造,在本地川西民居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从设计理念到建筑风格,以及‘森’所代表的崇尚自然的寓意,都与天府微博村的周围环境交相辉映,森的·美术馆,作为复合型非营利民营美术馆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出版和公共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美术馆开馆后,集中展出了廖新松、孟涛、唐骐、周七、朱沙、符曦、胡峻涤七位著名艺术家所作的65件代表作。12、见外美术馆
见外美术馆坐落于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位于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旁,掩映在青山竹林里,有着青瓦白墙的古典外在,简约而不简单的内在,是一座按照现代化标准建造的美术馆。
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也没有光彩陆离的灯光,这座美术馆更像一座乡村的房子,洁白无瑕、朴实无华地沉浸在青山竹林里。
见外美术馆将营造一个既有温度,又充盈饱满的文化艺术空间,搭建一个艺术家与乡村,村民与艺术的对话交流平台,让竹艺村竹编文化与西方当代艺术完美融合,让更多人关注乡村、热爱乡村,走进乡村。13、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这座美术馆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操刀设计,把握道教、艺术、文化的主脉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
整体用瓦片形式呈现,让人耳目一新,悬浮在空中的瓦片给人一种轻盈感,透过瓦片缝隙的光影格外柔和外观有一种中国文人画的低调质感,值得细细品味。
知美术馆负1楼、1楼及3楼是展厅,2楼是休息厅,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美学艺术展览中心公园建设
技术、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解读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中日建筑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合作设计完成,是一座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高度融合的设计。本文从设计背景、空间形态、功能构成、技术运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理念,并试图通过这座建筑表达郑州经济腾飞的城市形象。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在此举办的郑州全国糖烟酒会和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让郑州声名远扬。但近10年来,因场馆设施的落后,郑州的身影似乎在会展业界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即将投入使用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将使郑州的展馆条件重新跨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给郑州会展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设计背景为了推动市区发展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郑州市区东部建设郑东新区,在国际竞赛中,日本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以“新陈代谢”和“共生城市”的概念脱颖而出。作为起步区的CBD中央商务区是环绕中央公园并沿环形公路设置林立的高层建筑而形成的环形城市区域,中央公园的中心是中央水池。建筑围绕中央水池布置,形成了将道路远离水滨,而将建筑置于水中的优雅格局,以形成城市街区的建筑倒映于水中的景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郑州会展宾馆成为CBD的标志性建筑。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三个标志性建筑中环水池面积最大的单体,也是郑州市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由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和机械部第六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工程设计荣获“世界建筑师联谊年会”,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是郑东新区的核心项目和引擎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形象精神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中心,与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相邻;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6公里,交通便捷;是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功能齐备、设施先进、服务完善的大型综合性现代会议展览设施。会展经济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而高质量的会展场所则是会展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证,高水准的国际会展中心,由于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由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在郑东新区群体建筑中所起的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筑大师黑川纪章采用了浪漫的设计手法,将建筑沿水池蜿蜒伸展,环水面设置的观景走廊与水面相映成辉;屋盖采用了大跨全钢结构。11组刺向云天的空间斜拉系统,构造出浪漫轻盈的形态。面向水池方向的外立面采用轻快色调的玻璃幕墙。钢结构屋盖、清水混凝土墙面、玻璃幕墙的完美结合,渲染出具有东方神韵的建筑风格与造型,成为郑东新区水域靓城的标志。功能构成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68.57万m2,建筑面积21.44万m2,以会议和展览功能为主,分为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两部分。展览部分平面为端头呈扇形的条式布局,建筑面积15.36万m2,可设356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厅两层,二层无柱,为7.2万m2的大展厅。会议部分为圆形布局,建筑面积6.08万m2,由容纳5000人的多功能厅、1200人的国际报告厅、两个400人的会议厅及十几个中小型会议室组成。整个会展中心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部分包括主公共汽车站,次公共汽车站,会议中心(包括引导大厅),展览中心(约13万m2)和室外停车场约2200台。二期建设包括展览中心的扩建部分,共15万m2,以及地下停车场,约2200台。立面肌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以创造郑东新区CBD区具有21世纪国际水准的大型展览建筑形象为总体设计理念。会展中心位于新都市中心的中央公园内,约83ha的中央公园景观优美,会展中心的展览部分弯曲布置,将中央水池围起,形成水域、公园和建筑物的和谐态势,追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共生。会展中心的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相对独立,但保持着整体形式的和谐,具有细腻的立面肌理。展览中心由吊杆式悬索屋盖、预制混凝土展示空间和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两侧附楼组成。屋盖采用张弦梁与钢缆索组合成的悬吊式屋顶结构,排列井然的吊杆产生强烈的视觉感触,建立一种浪漫的象征形象。整个屋顶结构新颖独特,消解了整个建筑的巨大体量感,使建筑更加和谐地融入整个环境。由于整个展览中心在一期长度达到了390m,二期工程竣工后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40m,形成了大尺度连续的墙面,为了消除巨大墙面的压抑感,设计中压低了建筑高度,并且在外墙,采用强调横向接缝的设计,接近以人体为标准的尺度。大型的悬吊式屋顶与两侧的混凝土附楼不直接碰撞交接,而是采用玻璃作为过渡,弱化整体体量,而且可以更好地突出屋顶轻盈的效果。面向中央公园的中心水域,展览楼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金属遮阳板组合构成,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表现手段。通过中心水池与展厅之间的观景走廊,景观和光线在这里交融、渗透、流动,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会议中心由中心桅杆,折板形格构屋顶,以及外围的V形树状支撑构成,整体呈现纤细而轻盈的形象。在中心立柱上设置的吊缆进一步突出了会议中心轻盈的感觉。在折板形格构屋顶的中央部分,设置圆形天窗,自然光从屋盖的透明体中漫射进来,沿着具有向心感的桁架结构向上逐渐变亮,光线轻柔而飘逸,加强了桁架结构的结构表现力。室内屋盖不作吊顶,结构暴露。利用屋盖结构的特殊形态和技术表现力来表现在变化中取得和谐的整体效果。结构构件简洁,传力清晰,轻灵剔透,减轻了封闭的压迫感,又充分表现了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立面与展览中心的思路一致,混凝土外围墙壁与屋顶分离,使用玻璃作为其间过渡。根据屋顶形式,玻璃部分采用三角形,其窗框采用放射形构图,通过这种手法使易于产生单调外观的立面具有了独特的视觉形象。技术表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巨大影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改变了建筑创作的观念,拓展了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表现力,打破了以往单纯从美学角度追求造型表现的框框,开创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以“技术性思维”捕捉结构、构造、设备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内在联系,将技术升华为艺术,并使之成为富于时代气息的表现手段。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造型新颖,技术含量高。其中展览中心,由跨度102m,宽60m的矩形单元和扇形单元组成,一层最大柱网30×30m,二层无柱,为7.2万m2的大展厅,高40.5m,屋面采用新型建材钛锌合金板。展览中心部分的屋盖体系采用桅杆上的拉索分块连接跨边和跨中的预应力索拱的屋盖构件,构成空间斜拉式预应力索拱结构体系。屋盖体系的跨中部分是由张拉索及格构式劲性拱组合而成的索拱构件,1根桅杆和6根拉索组合而成1组空间斜拉系统。这种大跨度的空间结构形式是悬索结构体系的杂交新品种,完全雷同的工程案例尚未发现。整个结构体系简洁清晰,具有极强的技术美学表现力,形式和功能达到了完美统一。会议中心屋顶盖轻巧雅致,造型像把撑开的伞,由中央桅杆和拉索、外环支撑系统、屋面折叠桁架组成。位于圆心的屋面桁架沿圆形屋顶径向均布,与内外环形成稳定体系,12组树状支撑柱和外环桁架形成刚性抗侧力框架。技术在这里是一种工具,一种建筑师的语言,一种富有寓意的表现形式。建筑师通过技术来表现一种审美体验,在这里,技术与艺术真正地融合在一起。郑东新区的建设思想是黑川纪章“新陈代谢”理论的中原实践,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则是黑川纪章贯彻这一思想的点睛之笔,如果把郑东新区这一片水域靓城比作明眸,那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则是明眸中闪动的异彩。附:详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
美学馆是什么
美学馆的意思是让你变美,从自身开始欣赏美,一般是做一些医美项目的。
医疗美容(Medical Cosmetology)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时期,是使容貌美丽的一门艺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本世纪后,美容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伴随着人民大众对高品质的医疗条件及美容保健行业的服务需求,各级医疗美容机构和美容保健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相关学习培训: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人体形式美理论为指导,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医学手段,来直接维护、修护和再塑造人体美,并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为目的的新兴医学技术类专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本世纪后,美容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伴随着人民大众对高品质的医疗条件及美容保健行业的服务需求,各级医疗美容机构和美容保健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却是严重地供不应求,尤其是美容保健行业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美容技术人才的缺口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