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汽车行业,2019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国汽车市场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两年销量下跌。

北京车展车企销量

重要事件回顾: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2019年1-12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产销降幅比1-11月继续呈小幅收窄,比上年分别扩大3.3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

新能源方面,12月产销量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7.7万辆和8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8%和5.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4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2.9%和14.7%。

汽车企业库存方面,2019年汽车企业年初库存为115.9万辆,年末库存减少7.7万辆,降至108.2万辆,同比下滑6.6%。

关注焦点: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表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汽车行业,受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承受了较大压力,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更是遭遇了从未出现过的连续两年销量下跌。

随着政策介入、消费者关注增加以及移动出行行业影响,未来汽车产业如何发展,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K线解析:

汽车K线将通过10个关键数据来刻画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情况和环境,并对2020年进行基础的研判。

一、-0.1%——2019年12月销量同比增幅

2019年12月,中国汽车销量为265.8万辆,基本与2018年同期持平,同比微降0.1%,与11月相比,汽车销量延续了增长态势,环比增长8.2%,这让人看到整体汽车市场重拾增长的希望。12月,双十二、圣诞节活动,以及部分地区车展,刺激消费者购车,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因而销量表现继11月后继续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也使得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

K线点评:有些企业低调藏销量,有些企业让经销商不好过。

二、-8.2%——2019中国汽车销量降幅

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从中汽协公布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2019年,汽车市场各月销量虽然仍呈现连续负增长,但下半年开始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累计增长率持续收窄。

不难发现,中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但总体压力依然较大。

K线点评:再创历史。

三、-4.3%——17家重点汽车企业2019年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幅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17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达311175.8亿元,同比下滑5.3%,即减少1747.5亿元;营业收入达36301.8亿元,同比下滑4.3%,即减少1620.9亿元;利税总额达4735.7亿元,同比下滑16%,即减少901.2亿元。与此今年1-11月,整个中国汽车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滑9.1%。

K线点评:经营压力大,营收反应最大。

四、-9.6%——乘用车销量增长率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4和1.2个百分点。汽车K线从中汽协公布的2006-2019年乘用车销量及增长率趋势图中发现,2019年乘用车销量增长率已经跌至2006年以来的谷底,进一步反应出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面临的压力。

K线点评:乘用车该好好减肥增肌。

五、-10.7%——轿车拖乘用车后腿

2019年,轿车累计销量达1030.8万辆,较2018年同期减少123.4万辆,同比下滑10.7%,高于中国汽车整体销量降幅2.5个百分点和乘用车销量降幅1.1个百分点。尽管轿车销量拉低了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和乘用车销量,但其依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车型,分别占比汽车总销量的40%,乘用车销量的48%。轿车市场依旧是汽车厂商必争之地。

中国自主品牌在轿车方面一直表现不佳,在中国轿车销量前十排名中,除吉利帝豪外,其余车型均为外资品牌车型。

显然,在轿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需努力。

K线点评:总量下降,但是强者恒强。

六、-6.3%——SUV销量增长率

2019年,SUV累计销量达935.3万辆,较2018年同期减少62.7万辆,同比下滑6.3%,低于中国汽车整体销量降幅1.9个百分点和乘用车销量降幅3.3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尽管SUV销量也出现下滑,但在轿车、SUV、MPV三大类型中的表现仍较为突出,且其市场占比已与轿车旗鼓相当,分别占比汽车总销量的36.3%,乘用车销量的43.6%。

随着外资品牌SUV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愈加丰富,曾靠SUV红利成长起来的车企,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这也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质的提升,但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仍然与外资品牌存在差距,尤其是品牌影响力的建立,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年,SUV销量增长主要是因为德系车型SUV销量增长。

K线点评:中国品牌最受伤。

七、13.2万——2019乘用车库存减少数量

得益于汽车厂商对汽车市场的清醒认知,在春节传统销售旺季,车企并未盲目增加产能,库存情况也有所改善。乘用车库存由年初的91.5万辆降至年末的78.3万辆,同比下滑14.4%,即库存减少13.2万辆。

库存的减少,对汽车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资源的损耗运用,同时也避免企业向经销商转嫁压力,有效减少经销商压力。对上市车企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

K线点评:希望经销商也能感觉挺好。

八、-4%——2019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

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仍尚未成熟,对补贴依赖较大。

这也说明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技术先进性、可靠性、耐久性等重要指标上,没有达到消费者要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长期依赖政策扶持,让国家花钱买单,而是让消费者接受,主动交易消费。新能源车企应该做的,是在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上苦下功夫,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而从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想要产销量上去,突破新能源产业技术瓶颈,完善商业化普及确为重中之重。

K线点评:靠补贴,好不了。潮水褪去,发现大家都在裸泳。

九、39.2%——2019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840.7万辆,同比下滑15.8%,市场份额为39.2%,同比下滑2.9%。这也是除了2014年以来的38.4%后,中国乘用车品牌销量市占率的最低值。根据数据,中国品牌轿车销量为204.6万辆,同比下滑15.2%,市场份额为19.9%,同比下降1.1%;中国品牌SUV销量为492万辆,同比下降15%,市场份额为52.6%,同比下滑5.4%;中国品牌MPV销量为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市场份额为75.3%,同比下降1.3%。不难发现,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下滑主要是因为SUV销量减少所致。

与此德系、日系车型市场份额分别增长2.8%和2.5%至24.2%和21.3%,美系、韩系、法系车型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8.9%、4.7%和0.6%。乘用车销量的下滑,实际上是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以及包括美系、韩系、法系车型销量的大幅下滑,与之相反,德系和日系车型表现不仅是坚挺,而是以高歌猛进的势头抢占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在内的市场份额。

K线点评:中国汽车品牌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十、90.4%——TOP?10汽车集团占汽车销售总量比重

1-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29.4万辆,同比下降6.7%,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4%,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受汽车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尽管汽车销量向头部车企集中,但头部车企销量表现也难言乐观。

数据显示,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除一汽集团、长城汽车、华晨集团和奇瑞销量同比出现增长之外,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6家企业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令人担忧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将对汽车产销规模较小的企业构成生存威胁,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众泰汽车2019年销量仅为15.3万辆,较2018年减少10.2万辆,同比下滑40.1%,面临着较大的生存风险。

虽然2019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降幅继续保持收窄态势,但市场总体回升缓慢,消费信心仍不足。2020年,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汽车市场或难有较大改善。这也将对上市车企、经销商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持续考验。

随着企业与消费者对网联化以及移动出行的关注,也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K线点评:中国汽车品牌,最后能有10个?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车展车企销量排名

撰文|张传宇?编辑|路由社

“金九银十”之后,中国车市会走向何方?因为中国农历春节和节前集中消费的缘故,向来以公历为运行时间标尺的汽车市场,往往会在春节前迎来一波市场的“小阳春”。于是,夹在9、10月与春节之间的11、12月,也会在企业冲刺年度销量目标、中国消费者特定消费习惯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面貌。后疫情时代的2020年广州车展,也以超出行业预期的存在感,一定程度上给11月中国车市的销量走势增加了变数。11月的中国车市运行情况到底如何?其中又蕴含着哪些看点呢?在12月的年终销量靴子落地之前,让我们一探究竟吧。连续5个月增长8%的背后11月的车市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再次反弹。昨天出炉的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狭义乘用车市场产量数据为227.8 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增加11.6%;批发销量226.3 万辆,同比增速为11.3%,环比增速是9.2%。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了208.1万辆,同比去年增长8.0%,环比增长了4.5%,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增速,也再次刷新了近两年连续高增速的记录。具体来看,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也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连续低迷了31个月之后,首次再度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产量、批发量同比涨幅扩大,批发量、零售量同比超过预期,表明“金九银十”的传统汽车热销季后,汽车消费旺季并没有在高位进行月度回调,终端消费需求在持续强势回暖,行业景气复苏态势进一步强化。 再来看各细分车型市场。数据显示,11月,轿车、SUV、MPV三大细分市场,批发销量分别为104.7万辆、108.7万辆和 12.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 8.2%,7.5%和-11.4%。轿车、SUV 市场的月度销量,连续五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而MPV市场销量的降幅自九月、十月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具体分析来看,11月,在SUV细分市场,B级SUV车型的销量,同比去年11月增长了32%,A级SUV车型同比增速则达到了10%。在这背后,大众、丰田等合资SUV车型走势较强,自主品牌阵营,长安、长城等品牌的SUV车型表现突出,但自主品牌的SUV生产量,同比还是下降了10%。在轿车市场,豪华品牌的带动效应依旧明显。B级轿车销量在11月同比增长了16%,C级轿车同比更是增加了30%,同期A轿车则同比下滑了4%。对于MPV市场而言,高端和入门市场仍然是其中最大的玩家。尽管在北京车展,自主与合资品牌展示了诸多MPV新车型,但这些新车11月尚未迎来正式上市,对于市场的搅动作用也不可避免地要被延后。三大品类市场的异动背后,也透露出品牌阵营的不同走势。11月,豪华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7%,环比10月增长5%,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依旧旺盛。同期,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只增长3%,但是环比10月增长了1%。日系、美系品牌份额持续走强,同比市场份额增加了3个百分点。回到自主品牌阵营。11月,自主品牌的传统强势阵地———SUV市场的下滑,揭开了自主品牌销量发展的困境。自2018年11月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下降。1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增长9%,环比10月增长9%,整体市场份额为39.1%,处于历年来的谷底状态,仅好于2019年同期,同比市场份额只增长了0.4%。岁末车企排名仍有悬念作为全年销量统计的倒数第二个月,11月的销量情况,很大程度上为全年车企销量的最终排名进行了彩排。只是,在具体品牌阵营中,名次的角逐仍然充满了变数。先看销量总排名榜单。11 月,在车企零售销量榜中,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仍稳居排行榜前两名。自主品牌表现较强,在前十中占据4个席位。入围车企相比10月没有太多变化。从榜单来看,上汽通用、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均实现较强的增长,上汽大众则延续两位数下滑的态势。出人意料的是,吉利汽车11月也出现了销量同比下滑的情况。具体来看,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之间的销量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一汽-大众11月零售销量为22.3万辆,同比增长7.9%;而上汽大众再次下挫超过10%,11月零售销量同比下滑23.4%至15.1万辆。2020年,上汽大众的月销量已经连续下滑了11个月。可见,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走上反弹、回暖的快车道,但是上汽大众却在逆市场趋势而动。背后的原因,路由社已经在《阵痛之年,上汽大众何以反弹?》一文中做了详细分析。在产品投放小年,上汽大众或许将延续下滑的状态,直到触底反弹。或许,帕萨特在中保研最新一次碰撞中的好成绩,能够短期内刺激销量的回暖。前不久曝出的“芯片短缺”的“黑天鹅”事件,仍然为南北大众尤其是上汽大众的后续销量蒙上了一层阴影。“缺芯”事件还将影响到年度合资车企最终的排名。11月,上汽通用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14.5万辆,同比增长13.2%。从数据看,上汽通用与上汽大众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距离最终排名还有12月一个月销量的距离,两者孰胜孰负还有很大变数。对于日系合资品牌而言,2020年更像是产品加大投放、更新,等待2021年持续增长的一年。此前,路由社已经详细梳理过丰田、本田、日产在2020年的产品动作,从2020年月度同比增长速度看,2021年日系将持续挤压美系和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这其中并不包括后进的小众日系品牌。2015-2020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排名再来看自主品牌阵营,虽然11月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9%,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但自主品牌龙头车企销量远超行业平均增速。预计,未来头部自主车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4.3%、36.8%、18.5%。这三家销量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爆款车型的放量:比如长城汽车得益于H6车型的稳定增长,大狗等车型的增量;长安汽车的UNI系列车型,已经取得月销过万辆的成绩;上汽通用五菱则通过分拆品牌、持续投放新车,最终抵消了年初的弱势,在年底最终回归正增长。如上文所述,11月的自主品牌阵营,最让人意外的当属吉利汽车。在素来以冲刺年度销量目标为导向的11月,吉利汽车同比下滑0.9%,或许让很多人难于理解。路由社认为,2020年,吉利汽车也处于产品切换的周期内,原先的车型都会转向基于BMA、CMA等平台开发,部分老款车型的销量不可避免受到了一些冲击;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车型研发与销量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这也成为整体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距离全年132万辆的销量目标,吉利汽车仅有15.4万辆的差距,这一数字在12月完成或许不是难题。另一方面,二线豪华品牌阵营,同样面临着与合资、自主品牌一样纠结的排名问题。数据显示,11月份,凯迪拉克品牌完成销量24,307辆,同比增长45%;1-11月累计销售202,483辆,同比增长4%。同期,雷克萨斯品牌终端销量为20,632台,同比增长6.8%;1-11月,雷克萨斯累计销量达到了202,647辆,同比增长12.4%。从月度销量看,凯迪拉克依旧十分强势,但雷克萨斯凭借前11个月积累下来的优势实现反超,累计销量暂时领先。如果凯迪拉克12月的销量进一步扩张,依旧有望保住头名位置。一汽红旗在11月共售出2.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00%。1-11月,一汽红旗累计销量为17.82万辆,同比增长102%,屈居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之后,超过了沃尔沃汽车。2020年,尽管一汽红旗还无法向二线豪华品牌头名发起最后的冲击,但是下半年H9的上市,已经为一汽红旗提供了不错的上升势头。加上最新上市的E-HS9,一汽红旗或将在2021年实现对上述两家车企的超越,位列BBA之后。新能源市场高低双双走强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实现连续两月同比倍增。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7.9%,环比增长 25.0%。纯电动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122.3%;插电混动销量为3.0万辆,同比增长160.0%。11月,电动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趋势明显。A00级车销量4.8万,份额提升到纯电动的32.0%。B级车占比23.0%,同比增长较强。价格分布范围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11月,EV车型的主要销量集中在5-15万、25-30万这两个价格区间,两者合计销量占比达到了69%。这背后,主要是特斯拉Model 3和宏光MINI EV的销量拉动。数据显示,11月,宏光MINI EV的销量达到了33,094辆,特斯拉Model 3则取得了21,604辆的成绩。对比车型数量分布和销量分布,EV车型25-30万的价格区间内,车型数量明显少于销量数值,这就表明特斯拉以Model 3单一爆款车型,拉动了整个区间的增长。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这一市场竞品的缺失。从数据看,比亚迪汉EV已经走出前期交付的低迷,在11月销售了7,483辆,而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轿车及SUV产品,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同理,EV车型在15-20万区间销量数值明显低于车型数量,这就表明该价位区间EV车型竞争力不及其他价格区间,也侧面导致了新能源市场高低两端强势增长的局面。而这一区间正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初期产品投放的区间,说明产业亟待升级转型。再看新能源车企的数据。11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三名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3.6万辆)、比亚迪(2.6万辆)、特斯拉中国(2.2万辆),三家车企合计占到了11月新能源车总销量的 46.5%。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型实现月销超13,000辆,广汽埃安则凭借Aion S车型取得了超过50,00辆的月度销量,而奇瑞和长城汽车在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超过了6,000辆,但都集中于A00级车和A0级车市场。同期,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表现同样优秀。蔚来11月累计交付5,291辆,同比增长了109.3%。分车型看,蔚来ES8交付1,387辆,蔚来ES6交付2,386辆,蔚来EC6交付1,515辆,实现了车型的均衡增长。

小鹏汽车在11月累计交付了4,224辆,创下了2020年单月销量最高记录,同比增幅高达342%,环比增长了38.9%。而且小鹏P7单月累计交付达到了2,732辆,环比增长了30%。同期,理想ONE在11月累计交付数据为4,646辆,相比10月环比增长25.8%。路由社认为,伴随北京增加放号2万张新能源车指标、上海恐慌性抢购新能源车的势头,以及企业销售目标的最终达成,12月的新能源车市有望持续实现高增长。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在各级城市中,新能源车渗透率呈现“限牌限行>限牌>限行>其他”的明显特点。后续,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会从有路权牌照优势的一线、新一线城市开始,随着差异化车型的不断推出,逐步渗透到二、三线城市,以及四、五线城市。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中国当下的销量,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限牌限购城市,后续随着Model 3车型价格的下探和国产ModelY车型的推出,特斯拉中国在限牌限购及三四线城市的销量,有望再次拓展,从而对其他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自主品牌,形成更大的市场挤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车展车企销量怎么样

北京国际车展组委会今日发布公告称,根据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原定于4月21日开幕的2020年北京车展将延期举办,具体延期至何时乃未确定。

这是每年一度的国内大型汽车展首次推迟举办时间,北京车展的延期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

2020北京车展延期举行

今日,北京国家汽车展览会发布官方公告: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参展商和观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定于2020年4月21至4月3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老展馆举办的2020(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 2020)延期举行,延期调整后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都是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知名车展,每两年一次交替举办。北京车展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影响极大,每年接待约90万名游客,其中约1万名来自海外;参展商约有1200家,来自14个地区。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上海车展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延期或停办,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确实严重。

受到疫情的影响,北京市政府已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延期举办北京车展也是为了避免大规模人员密集,有效保障观众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不仅是2020北京车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连原定4月19日的F1中国站比赛也宣布延期举行,具体日期目前暂未确定。不过好消息是,即将在3月2日举办的日内瓦车展,目前来看暂未受到影响。在当前的严峻疫情下,2020北京车展的延期举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国难当前,全国人民应该全力以赴,排除不必要的工作,克服困难,以最快的速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车展落下,可以以后再补。

车展延期让新车传播难上加难

2019年车市寒冬,已经让不少汽车品牌陷入危机,比如标致、众泰、猎豹、华泰、力帆等,这些品牌已经陷入半死不活的状态。当大危机发生时,品牌的分化将更加明显,优胜劣汰也将会更加突出。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大概率会下跌。先不说远的,2020年1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如此大的跌幅也是非常罕见。2020年开局确实太难,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加剧了车市寒冬,就连北京车展这种最好的展示窗口也延期举办,说明车企以及相关企业的淘汰赛可能进一步提速。2020年将会更加难过。

2020年上半年最重要的车展延期,也意味着上半年几乎所有与汽车有关的大型活动,上市发布会、试驾会、品鉴会等等,都将会延期或取消,车企的新品线下发布几乎难以进行,让车企的营销传播更加艰难。

吉利ICON原定2月14日的上市发布会已经取消;奇瑞全新一代瑞虎7原定2月18日上市发布会也取消;玛莎拉蒂Ghibli插混等车型或将延期发布。2020年上半年所有车企的线下营销活动均被打乱,所有营销或活动计划都需要重新规划。现阶段疫情似乎有所缓和,但还没有到可控阶段,没人知道这场战役什么时候结束。就算疫情马上结束,留给车企和北京车展组委会的时间也不太充足,况且不少车企加入到抗"疫"一线战场,匆匆忙忙举办的车展会让规模和看点大打折扣。毕竟疫情结束后,信心的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大事君观察

车展延期并不是意味着2020年中国车市将要完蛋,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态度去应对变化,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探寻更新颖、更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比如现阶段,国家倡导人们宅在家中,视频娱乐成为最重要的消闲方式。直播、抖音视频、B站等娱乐化平台或许成为新的增长点。恒大打折促销也印证了,只要行情合适,消费者从来不会抗拒低价的诱惑。相信等疫情过去后,国家也会推出政策大力扶持汽车产业,毕竟车企贡献不小,不仅捐物捐赠,还在这场战役中也生产了很多口罩和其他防疫用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