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上海车展,国内外各大车企带来的众多新车,让我们应接不暇。
而除了新车之外,上海车展上还亮相了许多黑科技,其中不少黑科技前所未见,值得一看。
我们就为各位朋友盘点了上海车展6大黑科技,看看是否能让你感到惊艳?宝马车身一键变色技术
一句话点评:全球首创车漆方案,车身可变32种颜色本届上海车展,宝马带来了概念车i Vision Dee,这款概念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搭载了车身一键变色技术,车身可呈现多达 32 种颜色。
而这款概念车的车色之所以可以改变,主要原因在于整个车身都被电子纸薄膜覆盖,再通过电脉冲控制车色调整,实现车身颜色的变化,属于电致变色的一种,看起来新奇且有趣。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
一句话点评:新能源专属智能垂向车身控制系统,实时输出最佳控制策略作为新能源一哥,比亚迪也在本次车展上带来了自己最新的黑科技: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
这套控制系统由云辇智探架构、云辇智算中心、云辇智控技术、关键零部件构成,再凭借精准的感知技术与云辇智算中心快速决策,可以实时输出最佳控制策略,让仰望U8成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实现高度 刚度 阻尼三项同时自主调节的车型。
再加上易四方平台四电机驱动技术的加持,仰望U8这款百万级豪华越野车的性能表现,值得期待!无介质全息智能座舱
一句话点评:摆脱屏幕限制,裸眼可视空中三维影像本届上海车展,各款新车的内置中控大屏,尺寸给力,清晰度高,科技感拉满。
一些科技公司发布的无介质全息智能座舱,直接取消了大屏,让用户裸眼可视空中三维影像,并能用手指触摸并任意交互操作,直接从科技感升级为科幻感。
而且借助新一代显示技术,影像在空中可成像、可定位、可操控,还不需要借助任何穿戴设备,相当给力。长城6X6超级越野平台
一句话点评:“3轴6驱”布局,打造超级越野能力正常情况下,我们见到的乘用车大多是四个轮子,而长城这次带来了“六轮车”,而这款“六轮车”采用了长城6X6超级越野平台的技术。
作为中国首个6X6超级越野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打造的产品,采用了“3轴6驱”布局,六个车轮都是驱动轮,并标配5把电控差速锁、氮气减震器以及33寸超大越野轮胎,可以带来全场景、全地形的超级越野能力。奇瑞C-DM电混系统
一句话点评:热效率大于44.5%,综合续航或超过1400公里这次车展,老牌国产品牌车企发布了奇瑞C-DM电混系统,这套最新的电混系统搭载了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具备深度米勒循环、第四代i-HEC智效燃烧系统等技术,最大热效率大于44.5%,最快仅需18分钟可补能至80%,同时综合续航里程超过了1400公里,也许会成为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最大竞争对手。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
一句话点评:拓展至四个安全空间,实现“零碰撞”愿景在本次上海车展中,北欧豪华品牌沃尔沃发布旗舰电动SUV沃尔沃EX90的也发布了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
对比传统安全系统,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从主、被动安全,拓展成了人本、车外、车身和车内四个不同维度的安全。
在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的加持下,沃尔沃的车内空间搭载了可以纠正驾驶员不良驾驶习惯的双目摄像头 DUS驾驶员感知系统;车外搭载了具有行业最远的600米探测距离的Luminar激光雷达;车身采用了新一代笼式安全车身;人本安全空间则是追求绿色环保。
可以说,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有助于沃尔沃实现“零碰撞”愿景。结束语
上海车展上的这六大黑科技,涉及外观、智能互联以及安全等诸多方面,展现出了不俗的科技实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汽车的发展趋势。
你还关注本届上海车展的哪些黑科技呢?欢迎留言互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北京车展黑科技展板内容介绍
本报记者 王鹏杰
在北京国际车展前夕,特斯拉在大洋彼岸举办了“电池日”活动,其CEO马斯克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自家最新电池相关技术,如无极耳电池、电池材料、制造工艺和产品。相对滞后的面世时间让特斯拉的股价一度坐上了过山车,这也说明,全世界都对汽车底层技术的突破充满了期待。
视线回到此次车展,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日益高涨的智能化、电动化诉求,不少厂商都将其最新技术产品作为重要的展览环节。吉利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广汽新能源高性能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博世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等,都流露出市场对创新技术的热望。
特斯拉:目标导向的技术突进
记者曾探访上海特斯拉工厂,垂直立体化建设的生产线流程、去仓储的集装箱零部件供应、简洁的工人休息区,都体现一种明确的工厂职能,很明显感受到这是一家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图源:特斯拉电池日直播截图
此次电池日公布的新技术基本都是围绕提升效率、简化流程、降低成本而展开。例如最大的重头戏“4680无极耳电池”,就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显著降低电芯成本、大幅提升续航里程而研发。据介绍,这款无极耳电池,高度为80mm,直径为46mm。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电池两端不再有凸起的极耳,可显著降低发热量,解决高能量密度电芯的散热问题,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最终使新电池的能量为过去的5倍,功率为过去的6倍,同时成本降低14%,续航里程提高16%。
在媒体沟通会上,特斯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掉传统锂电池的两个极耳能够加速电池的散热,电池在工作时的热量更容易控制,“这一项技术的优点在于,原本电池中所有的电子都需要从极耳进出发电,从而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产生大量热,也就是浪费。现在新型焊接工艺做成无极耳形态之后,独木桥就变成了高速路,就能提高电池的效率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技术就是在电池上新材料的应用。特斯拉表示将会使用储能效果好的生硅材料,重新开发电芯阳极,并通过增加弹性的离子聚合物涂层以稳定硅表面结构,提升电芯稳定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可增加20%的续航里程,同时成本降低5%。
为何特斯拉会选择硅替代原先的石墨来制作阳极材料呢?理由依然是硅的容电能力要比石墨材料更好。但是之前不选择硅是因为硅在吸收电子之后会膨胀,导致电池的形态控制发生困难,而特斯拉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因此硅阳极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已经指日可待。图源:特斯拉电池日直播截图
在整车结构上,特斯拉更是走到了行业前列。全新车身架构将电池包设计为车身结构件,和车身前后部一体化成型。这一架构使车辆的重量分布更靠近中心,带来更灵活的操控性。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特斯拉专门研发一种全新合金材质,加强车身强度。这一车身架构将提升14%的续航里程,将整体结构减重10%,并减少370个零件。马斯克表示,“车身和电池的一体化工艺,让整车底盘只需要几块模型就能替代原先数百件零件组装的效果,极大提高了整车工艺的效率和可靠性,也让成本相应变得非常低廉。”
马斯克表示,通过系统性的组合创新,特斯拉每千瓦时电池成本降低56%,续航里程提升54%,投资生产成本下降69%。特斯拉需要用时约18个月才能形成以上优势,而要彻底实现则需花费约3年时间。基于显著下降的生产成本,特斯拉有信心在3年内开发出一款价格为2.5万美元左右的电动汽车。
吉利:浩瀚SEA构架面向未来
在车展前夕,吉利汽车集团发布了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即以用户出行体验为核心的纯电原创架构,以硬件层、系统层和生态层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拥有全球最大带宽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图源:吉利官方
该平台为纯粹新能源架构,1800—3300mm的轴距,覆盖A到E级车的全部规格,且其在NEDC工况下20万公里无衰减,200万公里长寿命。110kWh无模组CTP(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的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发布当天,吉利还首发了SEA OS整车智能开发系统,以从三域融合到中央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为基础,通过硬件软件化、软件算法、云计算以及应用场景,形成一套完整的开发系统。其核心芯片元器件,都将自主研发,目前已经实现的API(应用程序接口)超过4000个,可实现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FOTA(无线升级)。
更让人惊讶的是浩瀚架构已具备满足完全自动驾驶的能力,采用高级辅助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以双冗余标准打造的全场景、全过程功能模块,满足国际最高安全等级认证,可实现脱手、脱眼、自主泊车、自动变道、自动导航的自动驾驶功能。
浩瀚构架已经吸引合作品牌超过7家,已展开研发车型超过16款。按照现有规划,2021年起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接踵而至,成为吉利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广汽新能源:数字化生产以达效率“天花板”
在车展当天,广汽新能源重点介绍了其数字化建设成果。据介绍,广汽新能源创新应用数字化工艺设计,全工艺搭建3D数字化生产线模型,并在国内整车厂中首次运用全球数据云平台进行生产过程分析决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能力。其大量运用铝合金等轻量材料和铝铆接及点焊切换技术,打造“钢铝混合”生产线。广汽新能源提供深度互动式定制服务,用户通过APP即可参与。
随后,广汽新能源发布了全球首创的高性能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该电驱通过双电机 控制器 两挡减速器深度集成,带来340KW的动力性能和高达90%综合驱动效率,功率提升13%的体积减小30%,重量减轻25%,并拥有多种驱动模式和OTA(空中下载)智能进化等技术优势,已获专利70余项。
威马:智能座舱勾勒未来人车关系
威马在本次车展亮相的全新WMConnect智慧数字座舱具备深度AI学习能力和超越平均水平的算力。在用户关注的自然语音交互、语音控制方面,具备超70个免唤醒词,可展示46种动态表情,这种根据场景所提供的情感化交流让每种心情都有共鸣。智慧数字座舱具备眼神交流能力,当用户在车内望向中控台时,系统就会自动唤醒并听取指令。图源:威马官方
算力决定着智能座舱的革新体验。威马智慧数字座舱采用高通骁龙第三代智能座舱芯片平台。新平台CPU和GPU提供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运算能力,并前瞻性地引入会学习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器), 具备AI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视频输入数也比上一代平台多出5路,画面清晰度和流畅的交互体验可媲美一线高端智能手机。
博世:碳化硅功率器件精细助力
博世的碳化硅功率器件今年在车展首次展示,这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亮相。与传统硅基材料产品相比,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实现更高开关频率的保持较低能量损耗和较小芯片面积,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增加高达6%的续航里程。博世多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大力投入和开发,为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包括电机、电桥、电力电子控制器、车载冲配电单元、48V系统、制动和转向系统等。博世在中国已经成为除主机厂外出货量最大的电机供应商。今年,博世的电桥和IGBT功率模块将率先实现批量生产,供应给在华客户。图源:博世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车展黑科技展板内容是什么
一、飞行汽车
广汽集团研发的名为GOVE的飞行汽车采用分离式设计,简单理解就是,飞行器和底盘可分开,陆上行驶时合体,机翼收缩;空中飞行时分离,底盘泊入指定车位。
动力方面,该飞行汽车采用双备份多旋翼动力系统的冗余设计,并可以进行自动驾驶、全向移动、共享调度以及移动充电等功能。地面部分,搭载ADiGO PILOT自动驾驶系统,使底盘成为全自动的移动,具有共享属性,让飞行舱自由配对、随时补能。空中部分,采用90%的轻量化复合材料,搭载三余度飞控系统和多目识别技术,实现汽车飞得更高更稳。
这与早一些公布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方案异曲同工。
同样是飞行单元和行驶单元是两个部分构成,飞行单元采用的是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和直升机是一个概念的产物。陆地单元是一台大型的MPV车,可以作为陆地载具,进行快速移动。二、进化的AR-HUD
此次广州车展,斑马幻影AR-HUD引擎首次亮相。它集AR数据、渲染、交互三大引擎于一身,在AliOS操作系统赋能下,可实现三大创新产品力:真车道级导航引领,带来高效的人机共驾;深度融合舱内感知能力,让多模交互在AR-HUD上得以实现;融合丰富的座舱娱乐生态,让行车更富趣味。华为AR-HUD看电影:本次车展的问界M9,搭载来自华为自研的AR-HUD,基本的ARHUD功能,他都有。值得一体的是巨幕投影功能。能看电影的HUD,属实是有点炫技了。而且不光能看电影,尺寸更是高达70寸,这出去玩,都不用带投影仪了,而且还能坐在车内,吹着空调,舒舒服服享受高清巨幕观影体验。作为车内最大屏幕尺寸的AR-HUD功能,结合自动驾驶感知外界环境能力,可以融合出更多的虚拟现实场景,其未来丰富的车内体验,不在依托于VR眼镜的虚拟现实体验,真的值得期待。这里想讨论得更深入一点,就我的认知,人类未来前进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1.深空:就是现在的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我们国家的空间站,月球基地什么的。主要目的就是跳出地球,去探索更大的空间。
2.AI智能:模拟人脑,实现更大的智能化。不是本文重点,不过多讨论。
3.元宇宙:其实也可以叫做孪生地球,就是在物理地球外建立一个数字地球。数字地球的打造,很重要一方面就是人机交互的“显示”。这里的AR-HUD天然的具备在实体物理上叠加虚拟信息的能力,承担着车内元宇宙的实现责任!上面所述AR-HUD实现的功能,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赛博朋克的世界
三、车内空间的重塑
奥迪Skysphere它的轴距可以进行25cm的伸缩。当选择Sports模式时,轴距会自动缩短25cm,车长也减少至4.94米,这时它是一款电动跑车。当选择Grand Touring模式时,轴距会伸长25cm,车长也增至5.19米,这时它是一款GT车型,驾驶舱也会随着轴距的变化而变化,在Grand Touring模式下,该车方向盘和踏板可隐藏起来,给车内带来宽敞、全新驾驶空间。
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人们不在专注于车辆驾驶本身,而是如何去享受整个驾驶旅途,可变的车内空间,的确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北方车厘子,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