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部分:全球所有汽车跨国公司全部报名参加了本届车展,并都将本届车展定位为最重要的全球A级车展。参加展出的国际品牌有,德国大众集团(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奥迪(含一汽奥迪)、斯柯达、奔驰集团(迈巴赫和SMART)、宝马和MINI、法国的标致(含东风标致)、雪铁龙(东风雪铁龙)、雷诺汽车、福特、沃尔沃、日本马自达、捷豹、路虎、通用及上海通用(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丰田(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及雷克萨斯)、本田及广州本田和东风本田、日产(东风日产、郑州日产)、英菲尼迪、三菱、铃木、斯巴鲁、韩国现代和北京现代、起亚及东风悦达起亚。跨国公司都将北京车展作为除本土车展之外的全球最重要的展会。宾利、兰博基尼、布嘉迪、法拉利、马萨拉蒂、阿斯顿马丁、保时捷、劳斯莱斯、世爵等著名品牌和其他顶级豪华改装轿车悉数参展。观众能在本届车展上,近距离集中欣赏到众多豪华车品牌。国内展商势头强劲,底气充足,将集体与跨国公司同场竞技,全面展示我国自主知识品牌上的科研和创新成果。几大国有汽车集团倾力参展,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均组织本集团全系列产品和旗下品牌以超大规模参加本届车展。奇瑞集团、吉利集团、华晨、比亚迪、长城、江淮、众泰、东南汽车、海马汽车、力帆、双环汽车、中兴、吉奥等国内品牌也将整齐亮相本届车展,给观众带来最新研发的技术及产品。商用车部分:本届车展除了启用新国展9个室内展馆外,还在新国展南广场开辟了阵容宏大的商用车展区。国内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陕汽、江淮、北汽福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安徽华菱汽车、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苏州中欧汽车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运通等商用车企业将最新产品带到北京车展。展品涉及载重车、客车、改装车、半挂车、冷藏车、房车等。本届车展一汽解放汽车销售公司参展阵容强大,将有J6载货车、公路客车、J6高端、消防车、天然气牵引车、混合动力车、电动载货车、电混客车、概念车展出。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首次亮相北京车展,展出四款环保新能源商用车,四款车型全部配备与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新驾驶室。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旗下北奔重卡隆重展出天然气车、北奔威弛宽体矿用自卸车、北奔重卡公路物流卡车、配备WP7、WP10底盘的NG80系列车型。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展出欧曼ETX重卡牵引车、重卡搅拌车、福田欧V纯电动客车和轻卡、皮卡等车型。苏州中欧汽车有限公司将携尊铂系列商务车、尊逸系列旅居车和尊致系列商旅车等全系列车型参展。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率领旗龙、旗铃、海狮、陆铃皮卡、陆霸皮卡6款车型参展。本届车展展车共计990台。其中全球首发车89台,包括国内厂家全球首发车75台,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国际跨国公司在本届车展将发布亚洲首发车41台,中国首发车35台。概念车65台,其中跨国公司37台。本届车展将有95台新能源车现场展示,成为车展新的亮点。意大利杜卡迪公司还将展示2辆亚洲首发摩托车。零部件部分国际著名零部件厂商,博世、DENSO、麦格纳、NSK、阿尔派、普利斯通、邓禄普、韩泰等参加本届车展。国内零部件企业参展踊跃,共有超过1500家企业参展。中汽车用电机电器委员会、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中汽协会相关工业分会、浙江汽车工业协会、全国车用柴油机配件销售联合体等以展团形式组织了众多厂商参展。万向集团、河北凌云、瑞立集团、吉门保险丝、华阳集团、昌辉集团、浙江正裕、骆氏企业、隆中集团等数以千计的国内零部件企业将在本届展会中集体亮相。
广汽2022
2022年合创汽车全年累计交付突破 2 万台,其首款车型合创007自2020年上市以来,销量至今仍未突破1000辆;去年销量最好的合创Z03仅仅只是维持在月销一两千辆的水平,而且今年1月已经下滑到了几百辆;去年年底刚刚上市的合创A06,目前的销量也还没有起色。即使是和新势力的第二阵营相比,合创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即便如此,作为合创的主要股东,广汽还是决定继续加码合创汽车。
2月23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合创汽车增资的议案》,同意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4.46%、20.54%分别向参股公司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增资1.07亿元及4.93亿元。但也有广汽集团董事对该议案投出了弃权票,认为合创汽车的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建议谨慎投资。
谨慎投资的建议不无道理。以合创汽车目前的表现来看,继续加码显然有些让人不可理解。但广汽方面或许也有自己的考虑。了解新势力造车史的朋友都知道,合创汽车原本是当初的“广汽蔚来”,由广汽和蔚来合资成立。只是后来广汽把重心放在了埃安身上,蔚来则是心无旁骛转战合肥,广汽蔚来成了一个爹妈都顾不上的“留守儿童”。最后蔚来方面退出,广汽蔚来又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珠江投管集团,珠管集团成为大股东,这才更名为合创汽车。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去年年底上市的合创A06才是合创汽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原创车型。合创007实际上还是广汽蔚来时期的产物,有着很强的蔚来色彩,而合创Z03又几乎就是广汽埃安Y的翻版。只有合创A06是在引入新股东后推出的具有自身设计特点的首款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合创汽车还只是一个初生的婴儿,那么广汽的增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其一。
其二,对广汽来说,合创汽车事实上还承担着为广汽分担过剩产能的任务。2021年底,合创汽车通过竞拍获得广汽乘用车杭州工厂49%的股权。合创汽车花大力气,将旗下重磅车型合创Z03迁移到了杭州生产。广汽杭州工厂最早源自吉奥汽车,2010年广汽收编吉奥,三年之后广汽吉奥出现连续亏损,吉奥方面已经再无余力投入资金,最终在2016年广汽乘用车出自全盘接受了广汽吉奥杭州工厂。当时的广汽乘用车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全年销售19万辆,而当时广乘的产能仅有20万辆,因此杭州工厂被视为是广汽传祺接下来的产能保障。但事与愿违的是,2019年开始广汽传祺也开始出现销量下滑和亏损。于是杭州工厂的产能就从保障变成了“累赘”。据公开数据,2020年度广汽乘用车亏损超13亿元。业内认为亏损的根源就在于快速增长的空置产能。合创最终接盘部分广汽在杭州的产能,既是出于自身的考虑,实际上也是分担了广汽方面的压力。基于此,广汽没理由不继续支持合创汽车的发展,这也算得上是投桃报李。
其三,传统国有汽车集团与民营企业合资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比如长安有阿维塔、上汽有智己汽车,而广汽目前可以有的就只是合创汽车。显然,广汽目前还没有理由放弃合创。但即使合创汽车获得增资,也并不意味着合创汽车就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毫不夸张的说已经是一片红海。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阵营正在分化,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新能源造车企业开始高速增长,还有特斯拉这种可以肆意操弄价格的全球顶流。合创汽车无论是在品牌力还是产品力上,目前都无法与竞争对手们抗衡。
特别是在2023年,整个行业的预判都不是很乐观。1月份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1月的总销量为29.4万辆,同比下滑6.7%,环比下滑58.5%。绝大部分汽车品牌都没有逃脱销量下滑的厄运。特斯拉的降价行为引发连锁反应,问界、小鹏、蔚来、沃尔沃、埃安、飞凡等车企都开始跟风降价。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也开始出现降价。这个信号表明,各家手上储备的订单都已经不多,接下来为了争夺市场必定都会“血拼”。在这样的背景下,合创汽车的处境确实不妙。
或许这6个亿的增资也仅仅只是能保合创汽车这一年能够继续平安无事。(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广汽官宣
作者:胖人主编意见:广汽新能源旗下埃安品牌或将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中宣布独立。这样这个品牌就将作为独立的新能源品牌,与广汽传祺一起成为广汽的双"拳",一边主打燃油车市场一边主攻新能源市场。未来广汽集团不仅有两大合资品牌支撑,又有两大独立品牌支撑自主车领域的燃油和新能源市场,且不必看合资方的脸色,或许可以发展的更为自由。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不管品牌独立不独立,只要未来埃安的品质不变就好,像传祺那样品控和品质与合资产品差异太明显,自然会影响销量和口碑的。 近日获悉,广汽新能源旗下——埃安品牌,计划将于11月份打造成独立品牌,预计会在2020广州车展前夕正式对外公布。埃安品牌独立后,将会与广汽传祺构成广汽集团旗下两大品牌。 广汽新能源目前的主销产品是埃安系列,包括Aion S、Aion V以及Aion XL。旗下首款车型Aion S在2019年4月上市,随后Aion XL以及Aion V相继上市。数据显示,广汽新能源9月份销量为7006辆,同比增长75%,其中埃安系列9月份共销售6875辆,占比为98%。 而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0月16日,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78272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41897万元人民币,增幅为81.28%。这是属于股东方的正常增资,未来将会用于广汽新能源的后续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 目前有消息称,在未来广汽集团自主板块体系里,或将形成埃安和传祺两大品牌齐头并进的局面,亦有利于提升广汽集团整体估值。也有相应人士认为广汽新能源可以考虑独立IPO,从而更好地发展埃安品牌,或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发展思路,省去了用户接受新品牌的过程和时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