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意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情绪主题新媒体艺术展览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造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种不同的质地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背光部分;⑤反光,物体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又仔细做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②陈设工艺。

书法: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 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李 、吴昌硕、齐白石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国画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还有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以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

国画色彩:中国绘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面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北朝时的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由此可见中国画设色,应该是以物象的固有色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齐白石的绘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老舍曾请白石老人作画,并要求以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面如何才能反映此句诗的意境呢?老人思考了好多天,终于画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作品。看过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折手称绝。画面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乱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作品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由6尾活泼的蝌蚪自然地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着无数的青蛙。由山泉和蝌蚪便联想起青蛙和蛙声,联想中蛙声又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以虚写实,画中体现了深邃的意境。

色彩的含义和象征性:人们对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这种心理反应,常常是因人们生活经验、利害关系以及由色彩引起的联想造成的,此外也和人的年龄、性格、素养、民族、习惯分不开。例如看到红色,联想到太阳,万物生命之源,从而感到崇敬、伟大,也可以联想到血,感到不安、野蛮等等。看到黄绿色,联想到植物发芽生长,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于是把它代表青春、活力、希望、发展、和平等等。看到黑色,联想到黑夜、丧事中的黑纱,从而感到神秘、悲哀、不祥、绝望等等。看到黄色,似阳光普照大地,感到明朗、活跃、兴奋。人们对色彩的这种由经验感觉到主观联想,再上升到理智的判断,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虽有正确的一面,但并未被科学所证实。我们在进行选择色彩作为某种象征和含义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不能随心所欲,但也不妨碍对不同色彩作一般的概括。这些事基本常识,绘画的艺术博大精深,如果要学的话最好专攻一门。

情绪创意设计

幽默广告创意以内庄而外谐的态度,使消费者完全放松对广告本能的警惕和排斥,在兴奋、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产生深刻的印象,促进对广告及品牌形成良好态度。广告图形是用于传播商品或服务信息的。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也必须遵守一些传播法则。现代广告图形创意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应在生活中捕捉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社会心理,运用谐趣有味、诙而不谑的表现形式将幽默展现于广告图形创意之中,使观众通过独特的造型、夸张的动作设计、幽默的情景画面更准确地体验广告所要传达的情感和目的,这才是幽默广告图形创意的魅力所在。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广告形式,我们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幽默广告图形,以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以下就广告图形创意中运用幽默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论原则,作以初步探究,以指导幽默广告图形创意实践。

1诙谐有趣

诙谐有趣是指幽默广告图形创意能给受众以善良的戏谑、调侃,机智而含蓄的逗乐,使受众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广告所要传递的关于企业服务或商品的信息。诙谐有趣原则首先表在广告图形创意的立意上,要富有情趣,要处理好幽默与广告的关系。幽默广告图形创意成功与否,不在于是不是有名笑星来捧场,而在于广告图形创意有没有让人喷饭的机智、有没有能让人会意的情趣,把握好广告与幽默的关系。切不可强装笑颜、流于媚俗,“硬搔受众的胳肢窝”,否则必然会成为点燃受众反感情绪的导火索。

2因物制宜

因物制宜是指幽默广告图形创意主体针对不同的广告产品要采取不同的图形创意手法。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进行幽默型广告图形创意,幽默适合于感性特征突出的产品类别如软饮料、食品、点心、糖果、餐饮、旅游、娱乐、玩具、运动型产品等的广告图形创意,因为这类商品在消费时无需过多理性上的卷入。而高理性产品如与生命、地产、资产、汽车等有关的产品则不适宜进行幽默型广告图形创意。芝加哥奥美广告公司的经理曾说过,在某些领域内,消费者需要的是放心,而不是疯狂。

3形质相符

形质相符是指幽默广告图形创意中幽默的对白、旁白、情节及形象代言人的选择等,都应该为广告产品服务,为强化广告产品名称、定位、功效利益、安全性等而设定,幽默是辅,广告是主。在进行幽默广告图形创意时,我们应坚持形质相符的原则,要考虑到幽默效果与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种关联是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牵强的。否则就有可能弄巧成拙,成为单纯的搞笑。以下笔者主要就幽默广告图形创意中如何做到幽默与广告名称的关联以及形象代言人的选择问题进行阐释。

4突出重点

所谓突出重点是指要针对目标受众传达广告产品的主导信息。受众接受某一广告产品时,面对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非常丰富,这些信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产品的性质,每个信息都有其特定意义。但由于广告图形创意的限制,无法传达所有的信息,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需要传达,这就必须确定所要传达的主导信息。在幽默广告图形创意中,笔者认为较为重要的环节在于融产品特性于广告诉求重点和情节亮点之中。

要紧扣广告诉求重点。幽默广告图形创意不是为了有趣而有趣,图形创意一定要与诉求重点紧密相扣。许多世界经典电视广告的图形创意都是幽默型的,且牢牢抓住图形创意与诉求重点的有机统一。

5积极慎重

积极慎重是指广告创作主体要做到将广的幽默点与广告产品的特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能滥用幽默,要积极谨慎而为之。因为一旦幽默图形创意与广告产品特性结合不当或幽默过于浅露,将会导致广告幽默走向低级趣味、流于媚俗、哗众取宠及追求噱头的泥潭,致使受众不能接受甚至厌恶、抵制其所要传递的信息,最终导致广告事倍功半抑或企业倒闭、破产。在进行幽默广告图形创意时,要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避免低级幽默。低级幽默流于庸俗,不具有审美价值,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且也是广告法所不允许的。如一些性暗示或赤裸裸的性诉求幽默广告就经常被打入冷宫。

避免涉及死亡、疾病、恐惧等病态幽默。它会使人想起不愉快的事情,触及人们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人们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其厌恶而敬而远之。比如一个理发店的招牌广告上写着:“先生,我要你的脑袋!”这个让成年人都难免毛骨悚然的“幽默”广告,怎么能让人轻松地走进店门呢?其三,不要以取笑别人为代价来幽默。取笑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民族的幽默广告很可能会引火烧身。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触犯你的目标消费群体。在传播领域弄巧成拙的影响将是可怕的。

情绪创意

情绪类商品是指那些主要通过触发、影响或满足人们的情感和情绪需求来销售和推广的产品或服务。这些商品通常与消费者的情感和情绪密切相关,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愉悦、满足、安慰或情感支持。情绪类商品的销售策略通常依赖于情感营销和情感连接,旨在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以促使他们购买和忠诚于某个品牌或产品。以下是一些例子,说明了情绪类商品的种类:1. 礼品和礼物:生日礼物、情人节礼物和节日礼品,这些商品通常用于表达情感和友好。2. 音乐和艺术:音乐、绘画、文学和电影等艺术形式可以触发各种情感,因此它们也可以归类为情绪类商品。3. 健康与福祉产品:瑜伽课程、冥想应用、按摩器材等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减轻压力和提高情感福祉的产品。4. 宠物和宠物用品:宠物可以带来快乐、安慰和陪伴,宠物用品如玩具、食物和床铺也属于情感类商品。5. 餐饮和美食:某些食品和饮品可以唤起愉悦、满足或情感联系,如巧克力、蛋糕、特别的餐厅体验等。6. 情感支持服务:心理健康咨询、情感支持热线、社交网络支持群体等都提供情感支持,也可视为情感类商品。7. 情感化妆品:一些化妆品品牌强调他们的产品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心,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情感类商品。情感类商品的销售策略通常包括情感广告、品牌故事讲述和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以建立长期的情感联系,促使消费者购买并保持忠诚。这些商品在市场中有很大的潜力,因为它们可以满足人们日常情感和情绪需求,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情感满足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