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菊花展将会在10月26日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举办。届时三十多个省市代表将会借助于造景或者是盆栽的方式为大众展示一场菊花的视觉盛宴。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菊花展上近40来个大型室外景点。

第十三届盆景艺术展览会

第十三届中国菊花展览会

开幕时间:

2019年10月26日开幕

展会时间:

为期一个月

主会场: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分会场,松江方塔园和嘉定汇龙潭公园

主题:

菊耀盛世·璀璨中华

菊花展介绍

在主会场共青森林公园,现场将分为室外展园类、标准展台及竞赛类、主题环境营造类等多个展示区域,其中室外展园和标准展台、竞赛类展区布展面积达到3万余平米,布置有近80个大型菊花立体造型,标准展台将集中展示菊花盆景、插花艺术以及品种菊等元素。

同时主办方还在3个会场设立了塔菊、大立菊、悬崖菊、百菊赛等多个竞赛展区,从色彩搭配、菊艺比比赛、造型艺术、声光技术等方面,全面展示菊花的独特魅力。

“以菊为媒,文化搭台,艺术融合”,通过展会促进上海菊花科研水平、栽培技术和文化发展。

除了主会场外,两个分会场松江方塔园和嘉定汇龙潭公园也做足了充分准备,迎接菊展到来。除了大型景点和环境布置,他们将分别推出丰富多彩的菊文化主题活动,如汉服游园、主题摄影等,展现独特的菊花魅力。

原花艺展示馆的土地上搭建起来的室内竞赛大棚已完成搭建,目前正在进行室内布置。开展后,这里将集中展示精品菊花及精美菊艺,包括百菊赛、案头菊、盆景菊、插花艺术、专项品种、新品种、栽培新技术及市民菊花等8个展示区。

第十三届盆景艺术展览会在哪举行

东城区文化馆新春游乐会 正月初二至初六 北京评书、牛骨数来宝、智化寺京音乐等

龙潭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每日一技”展非遗手工技艺

天坛文化周 正月初一至初五 祭天仪仗、祭天乐舞表演

前门上元灯会 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 大型踩街表演 )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地坛新春相亲会

风车迎春(建国门街道社区文体中心) 正月初二 鞭打春牛进社区

厂甸庙会(东、西琉璃厂,陶然亭公园) 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 金榜题名状元游

大观园红楼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 元妃省亲行进表演、红楼情景剧表演

西城文化中心春节专场演出 正月初一到初五 社区文化节目新春展演

朝阳国际风情节 正月初一到初六 多个异国表演团体带来歌舞、杂耍和幽默表演

北京欢乐谷百艺闹春欢乐节 正月初一到初六 舞台秀《金面王朝》

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 正月初一到初六 子时祈福;幡鼓齐动十三档武会表演

三里屯国际时尚街区灯会 腊月二十五至正月十八 传统灯彩、创意灯彩争奇斗艳

百姓之家新春大集(朝阳区文化馆) 正月初一到初七 老物件组成老家模样

圆明园皇家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七 滑冰志愿者冰嬉演出

金源新燕莎MALL庙会 腊月十七到正月十五 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五省区展特产

丰台区文化馆新春游乐会 正月初三至初六 专家现场鉴宝

莲花池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 五显财神祈福;“我要上春晚”特约演员现场表演

八大处新春茶庙会 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 敲钟祈福

石景山游乐园北京洋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七 五洲风情花车行进表演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规范汉字书写作品展览;学生游庙会有奖征文

门头沟大台幡会民俗节 正月十五至十六 重演千军台、庄户幡会

通州区三教庙春节文化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六 “古运新城”展览

通州杨各庄药王节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三 杨镇龙灯、曾庄大鼓展演

顺义空港街道中外居民扎灯笼奉献爱心(优山美地别墅区) 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五 中外居民学习扎灯笼的技巧和方法

大兴区春节庙会非遗项目汇演 正月初八 武吵子、诗赋弦、女子大鼓、吴式太极拳等打擂

昌平正月十五民间花会表演 正月十五 20多支精品民间花会表演

平谷区民间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府前大街) 正月十五 近百支区内外表演队伍4000余人大拜年

红螺寺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六 祈福纳吉祥,赐福迎好运

杨树底下村“敛巧饭”民俗风情节 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八 体验敛巧饭习俗

老北京十三档花会(怀柔圣泉山景区) 正月初一到初八 初五有十三档精品花会精彩亮相

密云县社区灯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 县城东西大街挂福灯、许心愿

延庆县元宵节花会展演 正月十五 45档花会展演

创作意境和主要观赏点

一、何谓美术作品之意蕴 意蕴,是画家隐藏于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美术创作的最高目标,是通过艺术构思利用线条与色彩将作品的神韵包藏在画面之中。如同寓言将某一哲理与教训包容于故事之中一样,人的眼睛、面孔、皮肉乃至整个躯体形状都共同包装着心灵。美术作品的意蕴总是深藏于作品内部,人们只能靠心灵的体察去感悟、体味。而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往往寄藏在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中,郑板桥画的竹、朱耷画的鸟、徐悲鸿画的马,这些经典美术作品不仅真实再现了事物的形貌色彩,更重要的是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委婉地传达出画家对生命的诠释。意蕴是美术生命之所在,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去看画得像或不像,还要用自己的心去体味美术作品背后所表现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欣赏梵高的《割了耳朵后的自画像》,不仅要欣赏梵高作画时所追求的肖似、光和外形的逼真,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把握梵高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理解作品蕴藏的对现实 社会的抗争与愤慨。美术创作如何融入意蕴?这得依赖于意境。艺术作品的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上焉者,意与境浑”。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必须首先架构创作的基本思路,然后捕捉自然

中客观存在的物象,并从对这些物象的体味中激发创作灵感,从而产生情感世界的波动,使头脑中意与象的关系得到不断调整,做到缺意就炼意,缺象就寻象,不断实现意与象的平衡,力求从意获象,从象取意,深化构思,移情于构思,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美术形象中,营造出深邃的艺术意蕴。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一不是“情”与“景”(意象)的完美统一,意与境总是相融无间,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画要诗化,诗要画化”,物我同一。诗画同理,汉儒董仲舒的“人有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萧萧。冬山昏霾翳寒,人寂寞。”诗中情与境水乳交融,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寄托着诗人对安静纯朴的山村生活的热爱,可以说写景中含情,抒情中藏景,真正做到了情与景交融。 著名画家席里柯的名画《梅杜萨之筏》,画面透露出奄奄一息的人们重燃生的希望的烈火。罗中立的《父亲》,画面则以黝黑的皮肤和深邃的皱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意境是虚实相生的产物,是情景交融、情形兼备、物我同一的艺术形象。对美术创作而言,景、形、物是实,情、神、我是虚。虚与实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互对应的两种事物。美术创作应当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互补,虚实相生,变化无穷,从而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透过显现的形象去领略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进行美术创作时,则要力求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深远的思想意蕴。 二、美术创作中意蕴表达的特点 美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样的,传达思想意蕴的表现 方法 也是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表现主题的方式应当具体而多样。在进行美术 教育 时,教师要有机地激活创作主体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做到百花齐放,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由于创作主体所受教育的环境背景不尽相同,他们在 历史 、文化、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自身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精神资源、审美心理意识及创造能力等也不尽相同,他们头脑中形成多样的且与众不同的意蕴表达个性,这是美术创作过程中意蕴表达的基本特点。美术创作总是体现创作主体对“精神家园”的找寻,将人生之徒劳而绝望、欢喜而幸福、崇高而赞美、羡慕而向往等情感融入线条与色彩之中。一件美术作品中意蕴的具体表达,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思想倾向和创造意识,将作者的情感意蕴融入作品的意象是一个具体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与情感起了内引的作用。当创作主体头脑中的表象抽象为概念,理性思维便开始了,表象升华为意象,则迈出了形象思维的最关键一步。表象经过主体的加工改造,融合了主体的思想感情,意蕴也随之落地生根,深深地融化在作品的线条与色彩之中。 人们把美术欣赏活动说成是对美术作品的第二次创作,因此欣赏美术作品意蕴的表达方法有助于欣赏者美术创作水平的提高。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对作品意蕴的理解既存在共性的审美意识,又存在个性的审美理解。共性审美意识是把审美对象带给人的审美由个别、零散、偶然的意蕴,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改造,使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从而揭示出生活的某些本质的美。 所谓审美个性就是审美活动,存在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鲜明的审美要求。对审美接受者而言,美术作品的鉴赏,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以感受、理解和评判为主的理性的鉴赏性接受,以审美感受为主的浅层次的观赏性接受。对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作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不管是创作美术作品或者是欣赏美术作品,都应当努力营造和挖掘作品能引起大部分人共鸣的东西。作品的意蕴,绝不仅仅是轻松的赏心悦目,而是起兴动情,激发内心深处冲动的“东西”,能使读者反复玩味,得到某种启发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美术课应当抓住意蕴表达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在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时,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比较,挖掘作品的审美表现,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通过意象传达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欣赏杜米埃的绘画作品《三等车厢》,不仅应当理解人物外形传神的具象,更应该把握作者深藏在人物形象背后的阶级批判意识。又如写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法通过农妇纯朴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意蕴:工业 革命的快速 发展 促成了大都会的形成,农业劳动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小镇和 农村 逐渐衰落,只有回到小镇和农村,才能找回“最亲切的情感”。 三、如何培养意蕴表达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必须提高学生的作品意蕴表达能力。我们知道,任何素养的养成都必须借助于实践活动,意蕴表达能力当然也只能在实践中磨练提高。因此在美术课中,除了坚持抓好美术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拓宽学生学习

美术创作的空间,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优秀作品的鉴赏活动,领略学习先人意蕴表达的高超技艺,并注意运用到平时的创作实践。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多媒体的介入使美术鉴赏课如虎添翼。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高效的教学资源,加大美术创作的训练量,使学生在练习中练就意蕴表达的本领。 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形象,常常令人玩味,不可忘怀。而优美的意境总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营造。想象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包括两种基本力量,即再造和创造。美术创作需要依靠想象来进行艺术构思,而艺术想象源于对生活的历练和体验。要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意蕴表达能力,必须相应提高他们的艺术想象能力,启发引导他们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奔向生活的十字街头,去亲历体验生活,构筑深厚的生活功底。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 对生活艺术体验的经验,结合时代

精神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虚构,从而形成审美意象,将其艺术地融入作品的意境中,把对生活的艺术体验转化为美术作品。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就不能把生活的真谛艺术地传达出来,作品也会因缺乏深沉的意蕴而苍白无力。生活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的意蕴表达方法,可以在生活的艺术体验中获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