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米开朗基罗》雕像基本外部形态应该保留着艺术品该有的属性。虽然现在电视、报纸都会使用马赛克来遮挡,给予了艺术品和艺术家创作上开放式的接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包容艺术品最原始的属性的人也越来越多。信息文化高度多元,思维思想极具高速,如果将所有艺术品都使用遮羞布/马赛克,那么艺术品就毫无观赏价值了。这不仅不是时代的进步,反而是旧思想的回归。包括画、雕塑、手工艺等艺术品,如果因为一些裸露部分,而被批判成为三俗。那么人性思想就太狭隘了。我们要尊重艺术大师的作品。
艺术展览不需要马赛克的原因有哪些
网络平台很多人体艺术图片打上马赛克,是国家层面的限制,也是各家平台为了健康发展做出不得已的办法。 艺术品打上马赛克,模糊了观众的视野,这艺术品肯定有“见不得”人的地方,打马赛克的艺术品一般都是人体艺术。人体艺术分绘画、雕塑、摄影三大类。人体艺术诞生于古罗马时期,昌盛于欧洲文艺复兴年代,传人我国也是近百年之事。 因为文化观念的不同,人体艺术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藏藏躲躲、羞羞答答地存在,不能大庭广众展示。况且,我们的艺术教育、艺术欣赏一直也没跟上了,展示的是艺术,却给人以异想,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其实,给人体艺术打马赛克,的确要分场合、看对象来做不同处理。如果接待的是正常搞艺术的人、年龄大的人,他们也许看到的是艺术;欣赏到的即便是人体也是天然的艺术之美。但是正在长身体当中的青春期的少年,看到的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一个活色生香、水灵灵、鲜活香艳的美少女,可能是他无数次想象过、但没有机会一睹真容的物事展现在眼前,他的脑子里肯定就不像艺术家们看到的东西了,对他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艺术创作和人的阅历有关,同样,对艺术的认知审美也和阅历有关;“马赛克”技术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说明,艺术是要坚守道德底线的,欣赏艺术的美,是有人群限制的,并不是所有艺术都适合所有人欣赏。
艺术展览不需要马赛克的原因是什么
既然是艺术品,我觉得不该给它打马赛克!给艺术品打马赛克,破坏了艺术品的意境和风格,极大地降低了艺术家原先要传达给人们的意境和情感。打马赛克就是怕影响小孩,问题是我们从小几乎就没接受过性教育,影响传宗接代了吗?没有,我们都是自学成才。是艺术就不该打马赛克,打马赛克反而显得邪恶、污秽甚至是恶心。既然怕影响未成年人,那为什么不借用这些艺术品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性教育呢?通过艺术背后的故事,启发孩子,引导孩子。以为一片马赛克就能阻挡孩子们的好奇心?那也太不把人类进化的力量放在眼里了,简直是自欺欺人、愚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