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艺术展览

有的时候,一张构图好,光影好,人物个性突出的人物图片,只要加上相应个性的字体,就能简简单单地把氛围烘托出来,不需要添加太多复杂和繁复的修饰。将电影剧照处理成旧照片的形式,就足够吸引眼球。图片中人物本身占了画面的主要版面,选择适当的文字排版就会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协调。

2、点线面的强化

可能有的人会说,如果图片本身好看就会很加分啦,但是现实又是那么骨感,很多时候甲方给来的人物图并没有那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

这一种处理方式,与第一种不同的是,在海报上多了一些点线或线框的构成。首先,一张好的海报是有它自己的突出中心点,其中像大小,颜色,形状,景深等都是非常突出惹人注意的元素,在原有的氛围基础上加入点线面的几何元素,可以区分开字体的大小和强弱,同时也不会弱化人物主体形象,会让人记忆深刻。

3、在人物上“插画”

如果人物本身没有很强的创意效果,可以考虑利用插画或涂鸦来扩大画面的情绪和力量,而人物也不会因为背景过于复杂被弱化。直接在人物身上或脸上添加涂鸦造型,也是一个不错的效果选择。

4、人物与文字融合

对于设计师而言,“字要大”是再熟悉不过的要求了,但是运用到人物海报中,为了保证人物不会被弱化,可以尝试与标题文案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运动的人物和厚重有力的文字结合在一起,使人物与文字叠加更有视觉冲击感的效果。人物成为文字的一个过渡,扩大文案展示范围的同时也可以丰富画面。文字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元素和人物画面相互融合在了一起。

5、多人物的拼贴切割

像电影电视剧这种会有多个角色同时出现的情况,人物海报设计可以选择拼贴切割的方式,也可适用于区分不同人物特色。但是在分割的同时,要保证整个海报色调和电影氛围一致。

除了整齐的分割外,拼贴组合也是一种非常能表达人物个性的方式,通过拼贴重复加上一些其他元素或图案,能够让海报更加有创意和立体感。点线面在平面设计中的分析点线面在

平面设计

中的分析

在平面设计的领域里,点、线、面有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它作为视觉语言,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向人们传达出特定的内涵和信息。下面是我分享的点线面在平面设计中的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点

几何学

上点只有位置,没有面积,但在平面设计者眼里一个文字、一个符号、一个较小的单位图形称之为点,也就是作品中细小的形态都可视为点。这些点是存在着形状、方向、大小、位置的变化的,再加以不同的

排列组合

,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应。

一个点最能形成视觉中心,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把需要强调的部分归纳为一个点,人们的视线最终将凝结在这部分。当点位于画面中心时,与画面的空间关系显得和谐稳定;位于中心偏上时会有不稳定感,形成自上而下的视觉流程;位置偏下时,画面会产生安定的感觉,但容易被人忽略;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偏上位置时,最易吸引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当点位于画面边缘时就改变了画面的静态平衡关系形成了紧张感。

两个点,如果画面有两个点产生便形成两点之间的视觉张力,人的视觉就会在两点之间来回跳动,形成一种跃动闪烁感。当两个点有大小区别的时候,视觉就会由大到小的点去移动,产生运动趋势。有这样一则手机平面广告:在画面上,一只大狗盯着一部小手机,由于小点的

凝聚力

强于大点,人们的目光最终落到这部小手机上。一句成功的广告语:“个子比我小,人缘比我好!”立刻使人们记住了这款手机的特征。众多点的组合排列,点的重复、等大、等距排列,给人清晰、规整、舒适感。但绝对的整齐易显得呆板、单调,我们可以通过渐变、近似、特异等构成形式使画面变得活跃起来。当较小的点按一定的形状有规则的排列在一起时会形成面,点的大小不同会产生空间深度的感觉,点的聚散,会引起能量和张力的多样化,使画面极具情趣。

二、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形成的,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粗细的,只有长度和方向,但在平面设计中线是有宽窄粗细变化的,一行文字、一条空白都可称之为线。线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可以分割画面空间、表现物象的形体轮廓与内部结构。

(一)线可以分割画面空间这里我们把线简单归纳为线条与线框。线条能划分空间同时具有视觉指引作用,我们可以把线条做多方面的尝试,摆出每一种可能的位置,了解线条支配空间的方法,分析线条在空间因位置、长度、宽度、疏密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线框是对设计内容的有效限定,具有警示作用,可形成视觉焦点。实例证明,要想获得视觉的注意,线框是最后的解决之道,线框的界定,使主题产生空间的“力”和“场”。

因为线条的粗细、色彩、明暗及穿插的变化,能产生前后远近的虚实关系,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具有相对约束的功能。线框的形态主要以几何方式出现,重视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准确性和严密性,但略显刻板,我们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线框设计,根据作品的主题、内涵改变线框的形状大小、摆放位置,使格局生动、自由、丰富,通过弯、折、断、隐、徒手描绘等手段表现,向更趣味、新颖的方向迈进,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参与心理。当我们把技巧、感觉和线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时,能更好地解决功能、逻辑和美学上的问题,就会出现精美大方、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所以说线框是

抽象思维

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

(二)表现物象的形体轮廓与内部结构用线来表现物象的形体轮廓与内部结构,不局限于具象的,也可表现抽象的、不稳定的、不确切的形象,如传统绘画中水波、云纹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每一种线条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与情感,它们的疾徐快慢,起伏变化无不牵动着人们的思绪,成为储存精气神韵的一种境界,我们要善于运用它。如

统一方便面

的平面招贴广告,红色的背景,筷子在碗中夹出的面以

对角线

的形式呈现,与商品看似毫无联系的

古筝

和琵琶在画面以抽象的虚线存在,线的夸张表现将食品表现得淋漓尽致,再配上广告语———“可以弹的面”,商品诉求信息鲜明。

三、面

在绝大多数作品中,面占有的空间最多,因而在视觉上要比点线来得更强烈实在,更具鲜明的个性特征。这里重点提出“形”和“态”,因为它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视觉感受。

(一)“形”形———其实质是实现设定的一个“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各种各样的形状,所有的面都有一定的形状,它是受边沿限定而形成的,这些形状就是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图”,可能是经过处理后的各种图片,或者是勾画的某些图形。设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图”按纯粹的形状处理。形状决定画面空间,必须了解自身预先设计出来的形状的虚实空间情况,控制虚实空间的比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框”的概念演绎到极致。

三角形

、方形、圆形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形状,它们之间的相加、差叠、覆盖可以产生丰富的外形。简单的一张白纸通过折叠或一刀切尚能形成很多个新颖别致有趣的面,何况世界变化多端的万物。提高对形状的敏感性,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能力。

(二)“态”态———指物象的内在结构所呈现的外在表现,在平面

视觉传达设计

中,我们可称之为肌理,目的为了加强表现内容,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的目的,特意选用或增加一些新颖别致的视觉效果,而使面的存在更加生动。

马蒂斯

为基尔市戏剧院设计的戏剧海报“谁醉心于戏剧,请一起来”,画面中主要视觉元素是一个女演员的头部和很多蝴蝶。这些蝴蝶被大头针钉在女演员脖颈以上的部位,越接近头部越密集。女演员头发的材质肌理完全被蝴蝶代替,这种效果能够体现画面的新颖巧妙,各元素由疏到密的排列强调了戏剧内容的感召力。马蒂斯在这幅海报作品中别出心裁地选用了材质肌理不相干的'元素进行了新的置换,展现出新的形态,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

四、点、线、面的综合设计

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中,点、线、面是相辅相成,相互点缀的。它们是相对的,点的连续产生线,点的扩大形成面,线变粗得到面,面变小形成点、变窄便成了线。要善于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尤其理解掌握好点的活泼跃动,洞察线的敏感度,明确图形的重量感及扩张性。艺术大师霍尔戈马蒂斯的作品在点线面的处理上极有代表性。比如他在1996年为德国Ettingen戏剧节设计的海报中,作为短线的文字如同女模特喷出的海水,是那样的清凉,画面中间

地平线

上红色的字以点的形式出现,给视觉更添生机,整个画面的点、线、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理的恰到好处。

五、平面与空间

将静态的设计概念转变为动态的设计概念。如今平面设计所采用的材质与制作技术不是局限于纸张与印刷,将平面置入动态的环境中考虑,针对平面设计的变化来感受其在语言形态诸方面的变迁。荷兰设计师师格尔登贝率先将招贴设计为异形,以使得招贴能融入周围的环境。德国设计师乌韦勒斯将招贴设计成可以向四方连贴的形式,直至无限。“瓶贴”虽然它的外形不复杂,仅是小小的平面,但它的成型状态必须依附于瓶子的体系,以空间立体的形态呈现。

网页设计

又给平面设计的点、线、面向

四维空间

转变提供了可能,所以我们要从空间角度思考平面。

综上所述,在平面设计中点、线、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点具有集中、线具有延长、面具有重量的性格特征,它们相互结合,借助设计者无限的想象力,通过一定的构成原理与表现形式联系起来,形成特定的视觉语言,用以加强对造型形象的理解和加强设计本身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以此提高设计作品的视觉魅力,并能传达一定的信息,使之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性认识下面给大家介绍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欢迎阅读!

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篇1

一、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什么?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又是什么?

1、一是材料,二是运用工具进行加工技巧、技术、知识、经验,这是五个必备的条件;

2、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性认识,这些是构成“创造灵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二、设计思路和创作灵感从哪来?怎样才能产生创作灵感?

1、从大的方面讲,它来源于时代背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时事造英雄、时代造就艺术家。

如:战争年代,反映了战争年代的生活作品;

如:一个学生,他的创作意识主要来源于与学习有关的意念与思路。(如:作品充电)

2、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己所占有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作品的信息,应该多花些时间去欣赏、分析各类优秀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大家的形象思维能力、开拓创作思路,增加创作灵感。

3、有了灵感——实现灵感(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必须掌握创作的基本思路和设计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创作的基本思路和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

三、造形构成的要素

构成要素:

1、形:点、线、面。

2、色:色相、明度、彩度。

3、质感。

A、点:是构成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

几何学角度:点只有位置,没有面积。

造型设计角度:点没有形就无法从视觉上进行表现,赋予它大小和面积就有了形态,点越小点的感觉越强,点越大,越有面的感觉。巧妙地将点加以构成可以创造出具有曲面、阴影,其它复杂的立体感

B、线:直线

曲线

几何角度:线没有粗细,只有长度和方向。

设计中:用视觉手段表现它,线的位置,长度、厚度、宽度、掌握线的构成特性会使创作思路更为开阔。

a、点保持一定的方向移动形成直线,点的移动方向改变时就形成曲线,线的移动成面,面的移动成立体。

b、粗线有力,细线锐利并具有速度感。

C、面:线的移动形成面

面有长度、宽度;无厚度,是体的表面。

把点、线、面看成是建筑用的砖、水、沙石,学会了砖、沙石、水的运用。并结合自身的`审美特点,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房子。

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之色彩的应用

一、色彩的构成

1、定义:将两种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留心对生活的观察,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

2、色彩分为:

二、色彩的特性

1、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发生原因,色是感觉结果,有光就有色彩。

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火。

3、人体对光线的明暗、色彩的适应。从明亮的房间走进黑暗的房间,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色的感知也不同。

三、色彩的混合

1、原色: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

七原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五原色(红、黄、绿、蓝、紫)——>三原色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色彩三要素:任何一个色彩都有明度、色相、纯度三方面的性质,称为色彩三要素。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通常说的色感好就是指对色相感觉敏锐,所表现的色彩丰富。

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在任何一种颜色里加黑、白或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

四、色彩给人的感觉:

明度高而亮的色彩有前进与膨胀的感觉,明度低而黑暗的色彩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色彩还具有轻、重的份量感,从色相上讲,暖色给人轻,冷色给人感觉重。

人们对不同的色彩刺激,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合理的运用各种色彩的特性会使设计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色彩的联想:分为具体的联想和抽象的联想

颜色具体的联想抽象的联想

红色火、血、太阳等热情、危险、活力等

橙色灯光、柑桔、秋叶等温暖、欢喜、嫉妒等

黄色柠檬、迎春花、蛋黄等光明、希望、快活等

绿色草地、树叶、禾苗等和平、安全、生长、新鲜等

蓝色天空、大海、水等平静、悠久、理智、深远等

紫色葡萄、茄子、紫罗兰等优雅、高贵、庄重、神秘等

黑色夜晚、墨、煤等严肃、刚健、恐怖、死怕等

白色白云、面粉、雪、盐等纯洁、神圣、清净、光明等

灰色乌云、草木灰、树皮等平凡、失意、谦逊、中庸等

有些颜色还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如:黄色象征日光,我国古代的皇帝专用色彩,一般人不许乱用,在古罗马也是高贵的色彩。

注意:做国际广告时要考虑到广告所涉及的国家及国家对颜色的喜好和禁忌,以免颜色而造成的不必要影响。

六、色彩对比

1、色彩对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比较出明确的差别,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

2、色彩对比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

3、明度对比:用来表现色彩的层次、体积感、空间关系。

对比强烈时:光感强、体积感强、清晰度高、锐利;

明度对比弱时:光感弱、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明朗。

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之文字在设计中的运用

在设计中文字运用的要素

在优秀的广告作品中,文字应具有以下四要素:

1、文字简洁明快、平易近人(烦琐、深奥的文字会给人带来逆反心理);

2、短小、动听、耐人寻味(广告的用词要能打动人心,当消费者看到或听到这句广告语时能体会出其中的含义,读起来朗朗上口。);

3、要幽默、有个性;

4、要准确、真实(广告宣传中夸大其辞,隐瞒事实,就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对企业的不信任感。)。

招贴设计基础知识

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

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的街头艺术。

招贴相比其它广告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对于学设计的人来说。提起广告。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招贴。

1、画面大

招贴不是捧在手上的设计4而要张贴在热闹场所,它受到周围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必须以大画面及突出的形象和色彩展现在人们面前。其画面有全开、对开、长三开及特大画面(八张全开等)。

2、远视强

为了使来去匆忙的人们留下印象,除了面积大之外;招贴设计还要充分体现定位设计的原理。以突出的商标、标志。标题、图形。对比强烈的色彩,或大面积空白、简练的视觉流程。成为视觉焦点。如果就形式上区分广告与其它视觉艺术的不同,招贴可以说更具广告的典型性。

3、艺本性高

就招贴的整体而言,它包括了商业和非商业方面的种种广告。就每张招贴而言。其针对性很强。商业中的商品招贴注注以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摄影、造型写实的绘画和漫画形式表现较多,给消费者留下真实感人的画面和富有幽默情趣的感受。而非商业性的招贴,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特别是文化艺术类的招贴画,根据广告主题。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施展艺术手段。许多追求形式美的画家都积极投身到招贴画的设计中,并且在设计中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设计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招贴画。不少现代派画家的作品就是以招贴画的面目出现的。美术史上也曾留下了诸多精彩的轶事和生动的画作。

我们要充分发挥招贴面积大。纸张好、印刷精美的特点。通过了解厂家、商品、对象和环境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其新颖的构思、短而生动的标题和厂告语,具有个性的表现形式,强调招贴画的远视性和艺术性。

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篇2

平面构成是指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变化构成的科学,即将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进行编排和组合,从而创造出理想的形态的组合形式。

构成形式

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构成要素

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无论设计的版面最终有多么的复杂,都可以简化到「点线面」上来

下面分别就点线面的特点及应用逐一讲解

平面中的点

很多细小的形象可以理解为点,它可以是一个圆、一个矩形、一个三角形或其他任意形态。

点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是视觉设计最小的单位。

点的特征

画面中的点由于大小、形态、位置不同,所产生的视觉及心理效果都是不同的

点的大小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在对比中,不但有大小还有形状。就大小而言,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就越强烈。

能不能成为「点」,并不是它本身的大小所决定的,而是由它的大小和周围元素的大小两者之间的比例所决定的。

面积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反过来,面积越大的形体,就越容易呈现「面」的感觉。

点的形状

方形:平稳,端庄,大方感,踏实的,可依靠

圆形:平稳,饱满的,浑厚有力量

三角形或菱形:有指向性,在感情上是偏倚的,有目的性,菱形比三角形对称,在平衡中寻求个性

其他不规则的图形:富有个性,独立,张扬,在规则的图形里非常显眼,往往用于丰富画面

点的空间位置

点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所表达的心理效应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悬浮的或下沉的点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

居下:沉淀感、安静而低调,不容易被发现

居上:符合人们视觉阅读顺序

居中:平稳、稳定、集中感强

黄金分割点:更能吸引人注意,版式更具有构图形式感

点的分布与视觉特征

从作用上来看,点是力的中心

;

点线面绘画大师

勃拉克与毕卡索是立体派艺术的两位代表人物。勃拉克画作中,形体的表现是一大重点,如何将物体单纯化,以纯粹的形式表现,是他追求的艺术真义。他对雕塑素材有天生敏锐的感受,并成功地为绘画开创了新世界。勃拉克的艺术与野兽派、立体派之间有著密不可分的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体派(Cubism)是继野兽派之后,在法国本土兴起的一个本世纪最著名的画派之一。野兽派绘画追求单纯化以及非洲黑人雕刻的造形,都是刺激立体派发生的因素。但是触发立体派诞生最有力的却是塞尚的绘画思想。

「自然界的物象皆可由——球形、圆锥形、圆筒形等表现出来。」这是塞尚的名言,立体派就是以此理论作出发点。此派的画家在作画时即把自然的形象还原为几何学的图形,以几何图形上的单纯平面和立体,组成真正实在的物象,他们在分解物体构成要素,重新组合的画面,并不是外在的写实结果,而是表现内在的写实成果。

立体派的绘画,往往是「二个以上的幻影(复合)同时存在」,结果在同一画面上,前方与后方的景观,内部与外部的状况,同时表现出来,这种注重空间的自由「移动」与「连结」,把「视觉」与「智识」上的经验合成一致,相互结合的表现,正是立体派绘画的特徵。也是过去所未有的绘画样式的创始,例如毕卡索的即为代表作品之一。

毕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与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是立体派的两位主将。毕卡索於一九○七年画出,揭开了现代美术的序幕。这幅画是立体派最初的作品,形的单纯化与特徵强调的手法,显受黑人雕刻的影响。不过立体派作品,开始受到世人注目则在一九○八年。这一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勃拉克送七件作品参加,但只入选两件。他愤而将全部的作品收回,并在康威利画廊举行个展让大众批判。这一年的秋季沙龙,野兽派的马谛斯亦为审查委员之一,他看了勃拉克的画,揶揄地说勃拉克的画是在「描绘立方体」。批评家沃克塞尔便引用了「立体派」称呼。相传此即立体派名称的起源。

立体派真正形成流派,却是在一九一一年。这一年巴黎的独立沙龙第四十一号展览室,完全陈列立体派的作品。此时古里斯(Juan Gris 1887~1927)、德洛涅(Robert Delaunay 1885~1941)、佛里奈(Poger de La Fresnaye1885~1925)、勒泽(Fernand Leger 1881~1955)、罗兰姗(Morie Laurencin1885~1956)、法柯尼恩等有力画家均集结在立体派的旗下。而立体派也从此开始作集体性的发表。同年并在巴黎以外的地区——布鲁塞尔举行展览。到了一九一二年,他们正式组成立体派集团,在巴黎的波恩西街画廊举行另一次展览,并由诗人阿波里奈尔(Gnillaume Arollinaire 1880~1918是当时立体派的拥护者与指导者)在展出目录中,正式地命名为「立体派」。

在这一次展览中,新加入的计有:毕卡匹亚(F.Picabia 1879~1953)、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威庸(J. Villon 1875~1963)、史贡札克(A. Sgonzac)、阿尔贝尔.其罗、史维比、马尔象、艾尔宾等新锐的画家。在威庸的画室里,比卡匹亚、梅京捷(Jean Matzinger)、葛利斯(Albert Gleizes 1881~1953)等人还成立定期研究会,宣扬立体派。到一九一三年他们举行第三届展览之后,集团的组织始解散。

立体派的发展,曾被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受塞尚影响而开始的一段时期,称为「初期立体派」。第二期是阿波里奈尔主导的科学的立体主义,又称为「思考的立体派」时代(一九○九 ~ 一九一一),此即以纯理则把所见事物的实体表现出来,省略了一切映在眼里的形象及偶然属性。由一至二期是朝同一方向发展。进入第三期,此运动渐达高潮,严格地以理论的观点创作。但也渐次走向个性的发挥,开始分歧,形成两派:一是抑制形的分解,掺入某种程度的写实要素,被称为「写实的立体主义」。另一派则反对此种趋向,而进入抽象的方向,后来成为「立体派的抽象艺术」先驱,葛利斯和艾尔宾(A. Herbin)即属此派。

「印象派的画是色的音乐,立体派的画则是形的音乐。」从形的分析到综合,立体派反而落入后起者的手中,毕卡索与勃拉克均已远离了此派。

立体派从巴黎兴起后,给西欧绘画影响甚大,义大利的未来派、德国的飙派、马勒维奇的抽象主义,均受此派影响。而且它还波及雕刻、建筑、工艺以及舞台美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乔治.布拉克(1882-1963)是法国著名的立体派画家与雕塑家1882年出生於塞纳河畔巴黎郊区小镇布拉克原本是野兽派 但在看到西班牙毕卡索革命性的画作的〔亚威农的姑娘〕后大感震惊 从此改变自己的风格此后他便与毕卡索共同发展了20世纪的立体主义绘画

点线面雕塑作品

点线面的作品有:《舞蹈者的报酬》。这幅比亚兹莱的最著名的《舞蹈者的报酬》(Salome),可以说是大面积的黑白画面的对比,透露着骇人的恐怖感。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是一位当代日本艺术家,作品涉及绘画,雕塑,电影和装置。通过使用重复的点,南瓜和镜子,她制作出了一套正式统一的作品。

“只有一个圆点,什么都做不到。在宇宙中,有太阳,月亮,地球和数亿颗星。”她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艺术追求宇宙哲学,使我走向了我所说的定型复制。”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是战后最著名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波洛克的水墨画开创了非代表性艺术的新时代。他曾经评论说:“只要有所表达,怎么画画就没有多大区别。”“技术只是叙述的一种手段。”利希滕斯坦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利希滕斯坦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漫画和广告风格结合的绘画,借用当时大众文化与媒体的意象,利希滕斯坦用标志性色调和标志性大圆点(Benday dots)的手法来表现“美国人的生活哲学”。利希滕斯坦曾经说:我试着利用一个俗滥的主题,再重新组织它的形式,使它变得不朽。这两者的差别也许不大,但却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