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开幕的北京车展,可谓震动了整个汽车圈。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汽车销售、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行业等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无一例外遭受重创。尽管中国因防疫举措有效,迅速恢复了生产经营,但在全球化如此深重的中国汽车市场也无法独善其身。而北京车展就像是行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令众多车企共聚一堂,它令大波新车同日亮相或上市,它的声量与繁荣,给予汽车行业继续冲刺2020年的信心。

北京车展最惨的车

只北京车展延期5个多月,在这个证明企业实力的大舞台,有些汽车品牌已经等不到了。经历了多届北京车展/上海车展的轱辘哥,在翻开今年的北京车展展位图时发现,部分自主品牌赫然消失。难道它们真的混不下去了?

海马汽车

在北京车展上消失的海马汽车,此前最出圈的新闻或是卖地求生存。据海马汽车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海马汽车8月销量为897辆,同比下滑42.5%;今年1-8月累计销量8301辆,同比下滑55.74%。这一数据确实过于惨烈,不但无法比肩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甚至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不及哈弗H6这一单款车型的月销量。海马汽车目前的销量主力是8S等SUV,另外MPV也有部分车型在售,至于轿车,海马或许已经放弃了轿车市场。就在今年8月份,海马汽车还发布了全新一款MPV车型——7X,可惜上市首月销量仅为几十辆,对整体的销量并无太大拉升作用。回想曾风光无限的普力马和福来美,海马汽车的境遇令人十分唏嘘。销量差自然会导致车企利润低甚至亏损,步入困局的海马汽车在2019年卖房300多套获得收入1.62亿元来为自身续命,令行业内外为之震惊。今年海马汽车很可能是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展位费而缺席北京车展。

但海马汽车为何会沦落至此?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海马与一汽多年来斗争不断,减弱了发展的力量。二是海马多年来依靠马自达的技术,自身研发实力没有跟上,在与吉利、长安等自主车企的竞争者处于下风。三是产品优势不强,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

出道即巅峰的海马汽车,走过三十多年后反而日渐式微,如今要想获得改变恐怕已积重难返。请景柱重新出山,聚焦新能源汽车,海马汽车还有机会吗?

力帆汽车

对于年纪稍长一点的消费者来说,力帆汽车这一名号应该不陌生。尤其是力帆汽车创始人尹明善,多少都曾听闻他的传奇故事。1992年,50多岁的尹明善投身制造摩托车发动机行列,短短三年时间便赚到第一桶金,获利1500万元。掌握了摩托车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后,尹明善开始生产出自己的摩托车——力帆摩托车,并且把它做大做强,长期位居中国摩托车行列前三。但野心不止的尹明善还开始了造车梦,并在2006年生产出第一辆力帆轿车。力帆汽车进入消费者视野后,虽然没有十分爆款的车型,但路面上多少能见到一些。力帆先后上市了320、620、X60、X50、720、330、530、630、迈威、轩朗等多款车型,产品覆盖各细分市场。轱辘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款山寨了MINI的力帆320,“山寨”是力帆汽车一直没能撕掉的标签,也导致了其品牌形象一度受挫。加上发动机技术与对手竞争毫无优势,产品质量备受质疑,力帆汽车风光的日子并无多少。值得关注的是,力帆汽车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在2012年便宣布要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在2016年,力帆汽车便因“骗补”一事而被推上风口浪尖,2000多辆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违规获取超过1亿元的补助资金。此后,力帆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就没能再掀起了风浪,存在感进一步降低。

2019年,力帆经销商因力帆汽车产品竞争力不佳、力帆低价出售新车给其它汽贸店等原因联名到重庆总部维权,将力帆汽车再次送上热搜。2020年,身陷破产传闻的力帆集团,其最大股东力帆控股申请破产坐实这一消息。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过千辆的力帆汽车能否翻身?业内普遍持不看好的态度。生存已是问题,无法参加北京车展自然是意料之中了。

猎豹汽车

进入公众视野时间虽不长,猎豹汽车却凭借60余年军工传统和30余年汽车生产制造经验而成功吸引了几十万车主“买单”。猎豹汽车诞生以来开了400多家4S店,猎豹CS9、猎豹CS10两款主打车型进入的是SUV细分市场,外观颜值还不错,上市后销量表现还不算太糟糕。定位高端的猎豹Mattu,因搭载宝马血统发动机,拥有奔驰内饰,起售价却不到12万元,一度为猎豹汽车挣得不少曝光度。但后期猎豹汽车因质量口碑下滑,车辆问题不断,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在2019年年底,有消息称猎豹汽车即将进入破产程序,但这一消息随后被否认。2020年,猎豹汽车经销商多次到猎豹汽车总部进行沟通、维权。不久前,猎豹汽车经销商公布了一份《关于停止中国境内猎豹汽车免费售后的声明》。据声明显示,由于猎豹汽车厂家在最近15个月内停止汽车生产和配件供应等,中国境内所有猎豹4S店将无法免费提供猎豹汽车质保手册上的各项免费保养、维修、质保等服务。都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从猎豹汽车被传出经营困难开始,到猎豹汽车经销商维权,到猎豹汽车车主无法进行正常的售后服务,即便猎豹汽车依旧不公开其目前境况,也已一目了然。同样地,身陷困境的猎豹汽车也再无参加北京车展的理由。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海马汽车、力帆汽车、猎豹汽车,还有众泰汽车、华泰汽车,以及退出了中国市场的铃木汽车等,通通缺席了北京车展。未来的北京车展会愈加繁盛,还是声量愈小?在轱辘哥看来,江山代有人才出,缺席的没能来的品牌固然也有,但也有更多的新品牌取而代之。汽车工业转型阶段,车企的核心技术、市场应变能力等,始终是决定其是否继续参与“游戏”的关键。正所谓,走正路,才能走长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车展最惨的车辆

“有多少造车新势力,可以活到下一届?”

无论是怎样规模的汽车展会,总是少不了这样的话题,今年北京车展虽姗姗来迟,但依旧毫不留情的给出了上一届的答案,也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下一期的“预判”。扉旅汽车小编带你透过现象看看本质。“嗅到了一丝危机。”

据媒体统计,今年参展的新造车势力不足10家,而2019年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参展的新造车势力一度达到17家。

特斯拉、蔚来、威马,如期到来;小鹏、赛力斯、天际、合众及高合HiPhi,首次亮相;而爱驰、前途、零跑、博郡、拜腾、奇点等,不见身影。今年7月成功赴美IPO的理想汽车也未“现身”。“没钱、没车。”最简单,也最一针见血。

过去的一年,造车市场可谓动荡,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的降低让造车新势力的热度迅速降低,不少还未量产的公司在疫情前后纷纷倒下,而资本的逐渐退场,更是让这行业苦不堪言。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仅公开进行了不超过5次的融资,累计金额仅为130亿,加上威马前不久创造的史上最大单轮融资金额100亿元的话,也仅为230亿,而在2017年同期,这一数字约为960亿。

造车新势力们深感融资不易,“哭穷”的同时也在大量节省开支,参加车展显然成为了一笔“能省则省”的不必要开支。“车展的投入太高、展商太多声音太杂,对我们来说,参展的投入与产出不太匹配。”爱驰汽车对于此次“缺席”表示,作为一家初创公司,需要“量入为出”尽量节约成本。

对于出了名“抠搜”的理想汽车,估计这也是基于该考虑,将每一分花在刀刃上,尽力维持资金链健康运转。

不来,或许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但有些车企连活着的机会,也愈发渺茫,自然也没法来。

过去一年多以来,在资金短缺的压力下,包括博郡、拜腾、奇点、艾康尼克等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尚未实现量产的博郡陷入经营危机。今年6月,博郡汽车CEO黄希鸣发出一封内部信坦言,公司已无资产变卖,该内部信被业内视为博郡放弃造车的表态。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成立的造车新势力车企,奇点汽车在5年内投入170亿元后,至今也未实现量产交付。

长期低调的艾康尼克也迟迟没有投放量产车型,经营面临不小压力。此前,有消息称,宝能汽车或将收购艾康尼克。“无法量产”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对于一些已量产的车企,日子也在摇摇欲坠。

2018年,前途汽车推出了纯电动跑车——K50,量产交付后销量惨不忍睹,且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中,目前已经没有了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有报道称,前途汽车拖欠员工工资已达数月,部分员工还被公司以发工资名义办理信用贷,因资金危机,公司各项业务难以为继。

一样的缺席,不一样的命运。想必,在这波中很难有出席下届的选手。

“不,理想或许是个例外。”没有新车、没有造势,这届蔚来有点低调。

一袭黑衣,平易近人的蔚来CEO李斌,在此次车展上,没有过多的展示车型,而是把重心放在了配套措施上——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和Power Up Plan补能计划。

据了解,NOP能够实现在指定路径下按照导航路线的自动辅助驾驶,是国内首个将高精地图应用于量产的辅助驾驶功能。

只有蔚来和Tesla NOA在量产车上提供同类功能。不过NOP支持的道路范围更广,换道策略更安全,车辆的速度控制更加平稳温和,并且拥有更为多样化和人性化的交互方式。首次亮相的小鹏,也十分“朴素”,展台上就摆着几台车、一些零配件,一股“理工科男”的做派。此次,小鹏汽车也未有新车上市,默默打起了“服务”牌,针对性地推出“小鹏超充免费加电计划”及“电池租赁计划”。

但首次参展,岂能没有绝活,小鹏最后还是放了一个“要上天”的大招:一个新的智品——小鹏汇天的第一代超低空飞行汽车探索版本旅航者T1。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现场向大家介绍了由他本人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控股的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小鹏汇天——致力于用汽车的体系和思维,让飞行走进家庭。何小鹏表示,2021年年中将推出第二代飞行汽车。

而“势进前三”的威马汽车,依旧保持低调作风。在车展上,秀起了技术实力。其中最大亮点是L4级自主泊车技术,该技术仅在一次场景学习后就能实现特定环境下的完全无人驾驶,威马汽车也有望成为全球最先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品牌。

不管是服务还是技术,留下来的车企们开始不断为未来“谋划”。但如此布局,在车展上,并不吸睛。今年,最引人瞩目的摊子,在高合。

刚成立一年的华人运通高合HiPhi带着售价68万~80万元的HiPhi X高调而来。

作为全球上市后在国际A级车展舞台的首秀,高合汽车不但与劳斯莱斯、宾利、阿斯顿·马丁等豪车品牌同台竞技,更是与特斯拉门对门。

新车最快将于今年底进行小批量试产,2021年上半年开始陆续交付。这个定价,想必会在市场上吃点苦头。

“离开的未必不再出现,留下的也未必会长久。”

对于此轮幸存下来的造车新势力们,在诡谲多变的市场中,早已不再张扬,而是存粮过冬,争取在下届车展中,还能再次与你相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车展最惨的车型

本田 汽车 靠着极强的耐用性和良好的经济性一直备受消费者追捧,旗下主力车型几乎是款款热卖,而且都有着不错的保值率。 这样强势的本田就没有栽过跟头吗?当然有,今天要说的这款车型,上市之初本田报以很大期待,但是不仅销量差,保值率也愧对本田的名号,它就是“ 歌诗图 ”。 歌诗图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首次亮相,并于2010年10月上市,售价为25.98万-42.88万元。它是本田基于第八代雅阁平台开发而来,悬挂构造也和八代雅阁一致:前双摇臂、后多连杆的结构。虽然和雅阁同平台,但是其4995mm*1990mm*1560mm的车身尺寸可是要比雅阁大上一圈,它的车长接近汉兰达,但是车身高度仅有1560mm,甚至比自家的奥德赛都要低。 外观方面,歌诗图造型类似宝马X6,介于四门轿车与五门旅行车之间,显得个性十足。其实歌诗图的前身是2009年末在海外市场推出的一款Cross风格车型,本田将雅阁 Crosstour定义为CUV(Crossover Utility Vehicle),主要是针对喜欢实用的空间、外形运动、多功能型轿车,而又不喜欢SUV稍显臃肿的外形的消费者。 刚上市时搭载的是3.5L排量的自吸发动机,具有VCM可变气缸技术,兼顾动力和油耗,然而过高的售价导致销量惨淡,后期改款又增加了2.4L车型以及使用3.0L取代了3.5L发动机,目的只有一个,拉低售价带动销量。降价的歌诗图销量的确有了一些起色,但是也仅仅在2012和2013年保持了月均3000台左右的销量,再之后就是销量一路下滑,及至停产。 歌诗图的优点不少:外观新颖、底盘比轿车高,操控比SUV好,静音和舒适性也是当时本田的最高标准、空间宽敞、后备箱大等等。 但是它的缺点同样明显,比如售价过高、实用性不如SUV、没有四驱等等,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接受不了它过于另类的外形。 不得已,歌诗图在2016年灰溜溜的停产了。同时销量的惨淡和另类的外观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保值率差,说它是本田旗下保值率最差的车型也不为过!不过这对于喜爱它的朋友倒是个好消息,不错的价格可以买到这么一款空间和质量都不错的车型还是很值的! 不知道这样一款车子还有没有人怀念,你觉得它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