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上海车展,国内外各大车企带来的众多新车,让我们应接不暇。
而除了新车之外,上海车展上还亮相了许多黑科技,其中不少黑科技前所未见,值得一看。
我们就为各位朋友盘点了上海车展6大黑科技,看看是否能让你感到惊艳?宝马车身一键变色技术
一句话点评:全球首创车漆方案,车身可变32种颜色本届上海车展,宝马带来了概念车i Vision Dee,这款概念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搭载了车身一键变色技术,车身可呈现多达 32 种颜色。
而这款概念车的车色之所以可以改变,主要原因在于整个车身都被电子纸薄膜覆盖,再通过电脉冲控制车色调整,实现车身颜色的变化,属于电致变色的一种,看起来新奇且有趣。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
一句话点评:新能源专属智能垂向车身控制系统,实时输出最佳控制策略作为新能源一哥,比亚迪也在本次车展上带来了自己最新的黑科技: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
这套控制系统由云辇智探架构、云辇智算中心、云辇智控技术、关键零部件构成,再凭借精准的感知技术与云辇智算中心快速决策,可以实时输出最佳控制策略,让仰望U8成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实现高度 刚度 阻尼三项同时自主调节的车型。
再加上易四方平台四电机驱动技术的加持,仰望U8这款百万级豪华越野车的性能表现,值得期待!无介质全息智能座舱
一句话点评:摆脱屏幕限制,裸眼可视空中三维影像本届上海车展,各款新车的内置中控大屏,尺寸给力,清晰度高,科技感拉满。
一些科技公司发布的无介质全息智能座舱,直接取消了大屏,让用户裸眼可视空中三维影像,并能用手指触摸并任意交互操作,直接从科技感升级为科幻感。
而且借助新一代显示技术,影像在空中可成像、可定位、可操控,还不需要借助任何穿戴设备,相当给力。长城6X6超级越野平台
一句话点评:“3轴6驱”布局,打造超级越野能力正常情况下,我们见到的乘用车大多是四个轮子,而长城这次带来了“六轮车”,而这款“六轮车”采用了长城6X6超级越野平台的技术。
作为中国首个6X6超级越野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打造的产品,采用了“3轴6驱”布局,六个车轮都是驱动轮,并标配5把电控差速锁、氮气减震器以及33寸超大越野轮胎,可以带来全场景、全地形的超级越野能力。奇瑞C-DM电混系统
一句话点评:热效率大于44.5%,综合续航或超过1400公里这次车展,老牌国产品牌车企发布了奇瑞C-DM电混系统,这套最新的电混系统搭载了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具备深度米勒循环、第四代i-HEC智效燃烧系统等技术,最大热效率大于44.5%,最快仅需18分钟可补能至80%,同时综合续航里程超过了1400公里,也许会成为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最大竞争对手。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
一句话点评:拓展至四个安全空间,实现“零碰撞”愿景在本次上海车展中,北欧豪华品牌沃尔沃发布旗舰电动SUV沃尔沃EX90的也发布了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
对比传统安全系统,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从主、被动安全,拓展成了人本、车外、车身和车内四个不同维度的安全。
在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的加持下,沃尔沃的车内空间搭载了可以纠正驾驶员不良驾驶习惯的双目摄像头 DUS驾驶员感知系统;车外搭载了具有行业最远的600米探测距离的Luminar激光雷达;车身采用了新一代笼式安全车身;人本安全空间则是追求绿色环保。
可以说,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有助于沃尔沃实现“零碰撞”愿景。结束语
上海车展上的这六大黑科技,涉及外观、智能互联以及安全等诸多方面,展现出了不俗的科技实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汽车的发展趋势。
你还关注本届上海车展的哪些黑科技呢?欢迎留言互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北京车展视频2020
首先声明:本文实属小编有感而发,非充值(虽然很想),这次的北京车展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各大媒体机构对热门新车型的争相报道,并非小编挤不到前排去拍那些夺人眼球的车型,说实话当我站在熙攘的人群之后看到眼前的景象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了《史记》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句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顿时头脑一空,遂转身来到了空无一人的凯迪拉克展台,并拍摄了今天的主角凯迪拉克CT6。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人们的选择不断的向现实生活所妥协,汽车发动机也从V12降到现在的V3甚至是电动机,驱动形式也从当年主流的后驱变成了如今的前驱,甚至我们的审美也被无情的商业发展所扭曲,“后驱就是豪华吗?”以至于我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在后驱乘用车越来越稀少的后驱车的豪华更是毋庸置疑。(五菱宏光露出了莫名的笑容)今日份大片欣赏——凯迪拉克CT6。有人追逐潮流,随着风向标的指示前进,顺风顺水步伐飞快,但是不能忽略总有那么一小撮人总是逆风而上,虽步履维艰,但却在前行的路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令大地铭刻在怀。宽阔平坦的大道总是建设在群山之外的平原亦或是坡度缓和的半山腰,如果你在深山中发现了一条隐约不明的小道,那么不用怀疑,这一定是条上山的路,它的终点定将是山峰之巅,景色孤独且雄壮。近几年,新能源造车势力的异军突起让得一众传统车企措手不及,有人说这是一场科技行业对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降维打击,就像外卖行业的崛起对方便食品产业所带来的冲击一样,但是在汽车这个长达百多年的成熟市场中,想要翻涌出一朵精彩的浪花却是不那么容易,说到这里我们总会提起一个品牌——特斯拉,他在科技辅助驾驶方面的成功不可否认,也赢得了很多人的追捧,但是糟糕的做工和前卫的内饰设计令得一众人群只能远观,当你的特长突出而短板又明显的时候,一旦在擅长的领域被别人追上的话,处境将会岌岌可危。而 CT6即是那只矫健的孤狼,目标明确,孤注一掷,在动力和传动系统以及车身结构方面都沿用老款车型的情况下,仅在辅助驾驶方面大力追击,推出自己的Super Cruise超级智能驾驶系统。当一个人决定背水一战的时候,他的潜力往往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生死判签时刻悬在心头,力之所及之处皆追求鬼斧神工,但是在这里我们就需要谈到“设计之初”的问题上来,与传统车企不同的是,特斯拉设计之初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全力为满足客户服务,交车慢,就广建工厂;续航不够长,就开发新电池;开车累,就想完全解放客户双手;看似特斯拉在不断完善,实则陋顶简工,即使在上海建立了超级工厂,在中国如此之强的工业制造能力支持下,Model 3的做工仍旧是难与传统车企匹敌,另外像车辆失控、起火等事件频发,让我们不得不稍微平息一下对他的狂热情绪。反观传统车企的自上而下的设计理念则不同,数十年的汽车制造经验让他们步步为营,度势而行,在汽车的驾驶辅助及科技配置方面并没有肆无忌惮的去迎合消费者的欲望,一切以最基本的安全作为出发点,夯实坚挺的向前发展,CT6的这套智能驾驶系统便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美言过盛则骄,我们还是不得不喷一喷CT6的缺点,最令人不太满意的就是它的内饰设计。近几年国产车的强势突围令合资车在配置和内饰方面黯然失色,定位豪华的CT6的内饰看起来真的是有些落伍了,对比售价十多万的国产车型都不占优势,豪华感难以凸显。任何一个敢于直面劲风的人都值得我们称赞,凯迪拉克CT6全系后驱的坚持亦是如此,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讲的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仅为填饱肚子的独行者如今不得不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北京这边经销商报价CT6全系优惠9万元,具体当地售价请咨询本地经销商。最后赠言,国学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望各位小伙伴衣食富足仓廪骠实之际,仍能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风风雨雨,唯车相伴
这里是车伙伴
更多的新车资讯和好玩的故事期待与你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车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车
距离北京车展已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了,很多的新车已经蓄势待发,希望借助车展,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想看看今年车展上有哪些豪华品牌推出重磅新车,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盘点一下即将登上2022年北京车展“舞台”的豪华品牌新车。一、保时捷Macan T
目前保时捷官方发布Macan T已正式在中国市场预售售价为61.8万元。并将于比较车展进行亚洲首秀。Macan T弥补了基础款 车型于S款车型之间的空白。外观方面:
依旧延续了家族式经典设计语言,青蛙眼的LED大灯辨识度非常的高,并且人效果也极佳。超大的进气格栅采用三段式设计,并且为了提高更好的散热性,开口幅度都很大。相较于普通车型,在细节上加入了专属的玛瑙灰金属漆色元素点缀,并且搭配20英寸深灰色运动双五幅轮毂。车尾部分:
贯穿式尾灯加上车顶扰流版以及硕大的双边双出排气,十分的醒目。时时刻刻提醒着后车:“我可是运动健将,别来轻易挑衅我”。内饰方面:
依旧采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区域升级,前排头枕加入了保时捷LOGO的刺绣,并且在门框条等位置加入了“Macan T”专属的标识。基本都是采用真皮包裹,舒适性、包裹性和支撑性都是无可争议的。此次Macan T将搭载最新一代中控系统,10。9英寸中控大屏支持GPS导航系统、语音识别控制系统、车联网等功能。安全配置上提供了车道偏离预警、ESP车身稳定系统等,但像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则需要选装。
动力方面:将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265Ps,最大扭矩400N·m,与之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并且配备了全时四驱系统。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2s。
Macan T的到来填补了系列空缺,而且Macan系列又做为主力车型,提升个性化和配置能让Macan T更加的迎合市场。在同系列车型对比中Macan T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对于想买一辆入门级保时捷的潜在客户,它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二、奥迪Q6
奥迪Q6作为上汽奥迪豪华中大型SUV将于北京车展首发,竞争对手将为宝马X5。外观方面:
采用了奥迪常见的多边形进气格栅,但与其他车型有不同之处。此次Q6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麒麟”中网内部为点阵式设计,搭配银色金属镀铬饰条和熏黑的处理。大灯使用了分体式的设计,配备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
侧面部分流线型的车顶加上角度倾斜很大的后挡风营造出跨界车型的视觉体验,在D柱和门板底部都进行了金属镀铬的装饰,并且在底部、轮眉添加了黑色包围,使整车外观非常干练。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5099/2014/1784mm,轴距与途昂保持一致为2980mm。这样的尺寸已经超过Q7了,所以它的主要目标是抢占国产宝马X5的市场。车尾部分:
配备了车顶扰流板,尾部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贯穿式尾灯,下方保险杠凹凸有型形成了“X”线条造型设计,更具有辨识度。下方金属镀铬的护板也更加体现肌肉感。内饰方面:
采用奥迪家族式三屏设计,但有些许变动。副驾中控台前方凹凸设计与以往风格有些区别,飞机换挡杆没有采用全新的电子拨杆。方向盘则是采用A8的四幅方向盘。感觉就像东拼西凑起来的内饰,但又不能说不好看。
动力方面:有两款动力总成供选择,分别是第四代EA888 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提供高低功率两个调校版本,低功率最大马力231匹,高功率最大马力265匹。目前六缸发动机参数尚未曝光,但小编猜测六缸发动机代号应该为EA839 3.0T发动机,这样才能与国产X5硬碰硬。并且预计新车将搭载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并配备quattro四驱系统。
Q6的轴距与途昂一致,并且也是采用的MQB EVO横置平台,可以认为这就是途昂“换壳”车型。虽然没有纵置MLB平台更加的高级,但更低的价格、更大的空间、七座布局才是大部分消费者所关心的。三、奔驰C 350 eL
在油价一直攀升,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会使有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借助现款车型进行推出插电混动版本倒是可以让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奔驰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法,推出了C 350 eL。外观方面:
基于2022款奔驰C级燃油版车型设计,前脸依旧采用了星辉中网,类似圆角梯形的进气格栅设计,内部由点阵式金属镀铬饰件装饰,硕大的奔驰LOGO两侧贯穿金属镀铬饰条,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大灯设计小巧,倒“J”型的LED日间行车灯十分犀利。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882/1820/1450mm/,轴距为2954mm。车尾部分:
与现款C级保持一致,但车尾的C 350 eL尾部,体现出不同之处。充电接口被设计在后杠的右下方,与以往的其它车型前后翼子板充电口位置截然不同,十分个性。内饰方面:
虽然内饰目前还未公布,但小编猜测应该延续现款车型的设计语言,搭载全液晶仪表版和中控竖向布局悬浮的设计,具有奔驰一贯的高级感。并且作为混动车型,在屏幕中也将添加混动车型专用的信息和功能控制选项。
动力方面:
将搭载2.0T 电机的动力总成,其中发动机最大马力为204匹。综合动力会有进一步提升。
由于C 350 eL 的标号,应该会作为C级轿车的旗舰版本,目前价格等信息没有公布,但相信在北京车展上亮相会有不错的反响。毕竟C级的销量在奔驰销量榜占第3的好成绩。而且还不是搭载1.5T发动机那么的鸡肋。对动力有所要求的消费者也可被满足。四、奥迪Q4 e-tron
电动车型越来越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而且电动趋势的确是一大发展。所以各个厂商都在快速的推出自家纯电动车型。奥迪也推出了Q4 e-tron,与ID.4共同使用MEB平台。外观方面:
采用了封闭式多边形进气格栅,内部加以金属镀铬饰条进行装饰,极具未来感。两侧搭配狭长犀利的矩阵式LED大灯组,点亮之后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另外可通过中控系统进行不同的点亮效果。“灯厂”的称赞可不是白来的。雾灯区域保留进气口,可以为制动系统保持散热。侧面部分:
侧面线条更加的饱满,造型较为流畅且简约。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588/1865/1626mm,轴距为2765mm。虽然车身尺寸没有太大的优势,但短悬长轴的理念设计,在空间上利用度上会有不错的表现。车尾部分:
采用了比较圆润、敦实的设计理念,贯穿式的LED尾灯带、分段式的光源向两侧展开,更具辨识度。下方大面积的银色金属镀铬包围,带来不错的力量感。内饰方面:
中控方面采用向驾驶位方向的斜“T”字形布局,搭载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和11.6英寸代声音反馈的MMI中控触摸屏。还有贯穿式的空调出风口,科技感十足。档把设计也设计为拨杆式。并且智能配置上拥有自然语音控制功能、选装AR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等等。也可以选择人造革、皮革或NAPPA真皮包裹的座椅。内饰科技感和豪华感二者兼得。
动力方面:
目前只有两个版本推出分别为40 e-tron和50 e-tron quattro。40 e-tron单电机最大功率150kW,50 e-tron quattro配备四驱,前电机最大功率80kW,后电机最大功率150kW。电池系统采用三元锂电池组,目前续航里程尚未公布。
奥迪Q4 e-tron在去年6月份已经在海外上市,折合人民币约29.25万元,如果国产化之后保持在30万,你会考虑吗?大众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言车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