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投票出一款2020年最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Model 3?绝对是用脚投票的第一选择,Model 3的推出对特斯拉而言不仅仅是凑齐了“SEXY”这么简单,最主要的是特斯拉借助Model 3在上海超级工厂和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量产真正实现了咸鱼翻身,还打破中国国内外企必须合资的传统模式,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外品牌独资汽车制造商。2020 年 1 月 7 号,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中国速度的加持下成功落成,在特斯拉中国工厂的Model3交付仪式上,马斯克难掩内心喜悦,立马伴随现场音乐即兴表演了一段“工厂尬舞”,钱不钱的不重要,先给各位金主爸爸跳个舞。热舞之后,马斯克亲自向 10 位国产 Model 3 (韭菜)车主交付了车钥匙,这象征着国产特斯拉正式向公众交付。时隔一年,当初名不见经传濒临倒闭的特斯拉公司市值已经突破4064亿美元,一举突破丰田成为世界第一车企,这么说可以大家没概念,这家仅仅有17年历史的新公司体量相当于两个丰田、六个奔驰、八个法拉利.......特斯拉的成功仅仅是个开始,十月国庆期间,正值北京国际车展,特斯拉突然降价,让不少销售都一脸懵逼,甚至出现了展台当场改价格的名场面,这还等什么?买买买啊?在有很大一批人下定之后不到半个月,特斯拉宣布,信心保障计划已于2020年10月16日终止执行并下线,在此之后的购车订单均不再享受该计划的保障。七天无理由退换取消了,这还没完,美版Model 3中期改款了!这下可让不少已经提车的车主傻眼了,我这刚提车,你这就改款?而且还不能退车着找谁说理去?虽然改款车型在国内官网还没有跟进,但未来一定会在国内生产,据之间报道的新款Model3的工信部申报图来看,改款的内容和美国新版Model 3保持一致。按照特斯拉从申报到实装的效率,很有可能会在2020年末或者2021年第一个月开始官宣,交付周期应该是一个月内。美版Model 3官网图

北京十月24号车展

我们先从时间线上来看

5月14日,路透社发表了一篇特斯拉电池相关的文章,称特斯拉将从中国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电池(简称LFP电池)并应用于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入门车型之上。6月11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本次共有1251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包括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版。正式进入工信部名单,这也意味着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国产Model 3很快就会亮相。10月1日,售价为24,99万的磷酸铁锂版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正式上市。

可以发现,从工信部备案信息实锤到正式实装磷酸铁锂电池,中间只有不到四个月的周期,而换装电池这么大的工程也仅仅需要三个多月,按照中国速度,小改款会不会提前到来呢?我们接着按照从申报到实装四个月的周期来算。

最早在8月末的时候,工信部最新申报信息就显示,特斯拉Model 3将会推出车身外观黑化套件。从图中来看,转向灯、后视镜底座、门把手以及窗户装饰条都采用了熏黑处理,而且还会搭载八向阀热泵系统,双层夹胶玻璃,电尾门等等。

按照四个月的生产和零部件配套周期,从八月底往后推四个月就是十二月底,届时将会正式官宣Model 3?的黑化版本。黑化版Model 3工信部申报图

外观变化更新的变化主要有外观和内饰部分,还有部分配置也进行了升级,其中大多数细节已经被证实,从近期发布的香港最新一批交付的改款Model 3上可以看到,新车已经对后视镜、车窗边框、门把手的镀铬组件进行了黑化处理,看起来更加运动,好处就是再也不用花一千多去买专门的黑化套件了,尤其是原厂不用加钱的纯黑车型看起来更加炫酷,原厂自带黑武士效果。(以下图片来自微博汽车博主常岩)新版透镜大灯车身黑化组件电动尾门双层夹胶玻璃

其次就是对轮圈造型进行了细微改动,标准续航和长续航的版本的改动较小,Performance高性能版车型直接换上了Model 3?初次亮相时的涡轮轮圈,还在近光灯部位加入了透镜,让光照距离更长,亮度更高,前排玻璃也换成了双层夹胶玻璃,改善了被人诟病的噪音问题,甚至还有“领先”十万级国产车的电动后尾门,真的太“良心”了!标准续航版18寸轮毂长续航版19寸轮毂高性能版20寸轮毂

内饰变化

内饰部分主要是在中控显示屏底部到扶手箱的位置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其中储物格从此前的翻盖设计改为带有阻尼效果的推拉式开启,还增加了镀铬边框,让不熟悉的乘客也更容易找到开启点位,实用性更强。中控到扶手箱整体的材质也从黑色高亮面板改为银色哑光面板,上方的无线充电区域也从翻盖式开启改为开放式充电槽,两边均支持15W无线快充,底部的防滑垫采用了类似翻毛皮的欧缔兰材质,既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又能增加车内的高级感。配置变化

配置方面的变化就比较有意思了,引入了Model Y的热泵空调设计以及全新的热管理系统。增加了Model 3在寒冷天气下的续航里程。但配备热泵空调设计以及全新的热管理系统将会侵占车辆前备箱储物空间,新版Model 3的前备箱容量比现款几乎少了一半,但好处是冬天的续航能力不会打折的太厉害,而且还内置了64G的内部存储空间供哨兵模式和行车记录仪使用,总算不用买车再去买U盘了!价格问题

以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为例,从2019年5月31日国产到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线后,到2020年1月调价中间差了7个月,到五月份再次调价间隔4个月,从五月到十月一调价间隔大概5个月,所以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十月份向后推四个月,就是明年2月份,而2月21日正好是大年三十,所以我们可以大概的推理一下,结合年底前100%的国产化率,未来有很大可能会在12月1日官宣改款(但增配还降价的几率很小),到明年2月份官宣降价,(当然也不排除会在明年改款的可能性,反正绝对不是特斯拉对外副总裁陶琳说的等一年!)那些说会降到19,9万的媒体真的别蹭热度了,这车最多降到22~23万,再便宜明年Model 2就没人买了,马斯克不是慈善家,他是个商人,而特斯拉的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在公司盈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不想让特斯拉再经历一次濒临破产,盈利是一个公司活下去的基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十月24号车展时间

探馆北京车展,实拍各种新车。昨天咱们盘了一下长城旗下几个品牌的新车,今天咱们来看看上汽大众系。

途观X开启预售,预售价24.6-30.6万元继途观L、途观L PHEV之后,途观家族再添新成员。9月26日,上汽大众第二款轿跑SUV—— 途观X在本次车展上首次公众亮相并公布预售价格,预售价位24.6-30.6万元。据了解,新车将在第四季度正式上市。作为一款专为年轻“后浪”打造的SUV,途观X将SUV车型和Coupe车型两者的设计风格融为一体,整体造型时尚运动又不失霸气。新车的前进气格栅面积进一步增大,大量镀铬线条进行加持,进一步拉伸了横向的视觉宽度。两侧是途观X的新LED大灯,点亮后辨识度较高。新车全系采用R-Line造型设计,专属设计“R”标识彰显新车的运动基因。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64mm/1859mm/1628mm/,轴距为2791mm,超长的车身及轴距不仅彰显霸气,也为新车带来充裕的乘坐空间。进入途观X的车内,9.2英寸全玻璃触控面板取代传统中控,更简约更科技;空调面板也采用Glass Design全触控式面板设计;另外金属银饰条、酷炫的“R”字标识,两侧包覆细腻的打孔皮和方向盘加热、哈曼卡顿音箱、30色氛围灯等,大幅提升了科技感、档次感和舒适感。

对了,现在下订,可享受订金日日膨胀、万元购置税补贴、8000元置换补贴等多重福利,大众粉丝们可以行动起来了。

新辉昂首发亮相,配空气悬架、LED发光LOGO

上汽大众新款辉昂也在本次车展上首发亮相,新车采用了更加精致时尚的造型,并首次运用了LED发光LOGO。据了解,新车有望在今年10月正式上市销售。外观方面,新款辉昂采用大众最新设计语言,前脸贯穿式发光前格栅与全LED辉光自适应前大灯融为一体,上格栅中增加了横向格栅灯带的设计,点亮后与前大灯造型完美结合,搭配LED发光LOGO,营造出大气、时尚、又充满科技感的感觉。进入车内,新辉昂的内饰设计同样充满了大众的风格,简洁大气中又不失精致感。新车搭载9.2英寸中控触摸式液晶屏、空调出风口、仪表盘、方向盘等处则采用精致纤细的饰条装饰。无论是用料、做工、还是设计都无可挑剔。动力方面,新辉昂搭载第三代EA888 2.0T发动机,发动机采用纵置布局,可以让车身前后配重更加平衡,有利于提升车辆操纵性。新车配备了自适应空气悬架、5种驾驶模式和多种车身高度,能够对车身高度和悬架软硬进行手动调节,为乘客提供更加个性化驾乘体验。

2021款斯柯珞克开启预售,配置升级

上汽大众斯柯达,也在昨天的车展上发布了一款新车——2021款柯珞克。上汽大众斯柯达宣布新车正式接受预定,不过并未公布预售价格。新车或将在第四度上市。此次北京车展推出的2021款柯珞克主要在配置上进行了升级,新车全系标配了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ACC自适应巡航、9英寸移动互联多媒体导航等配置;同时提供胎压监测、智能疲劳提醒、自动泊车辅助等功能。新车还增加了电动尾门、打孔皮质座椅等配置,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外观方面,2021款柯珞克依然沿用现款车型的设计,整体风格沉稳大气,实拍的这台亮黄色的车型又充满了活力;内饰也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十分简洁大方。

新车的动力参数并未公布,不过大概率会继续沿用现款车型所搭载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110kW(150Ps),峰值扭矩为250N·m,匹配的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十月24号车展活动

11月6日,海外媒体报道斯柯达设计了一款可发光的安全带扣、并为此申请了专利。这样一项并不起眼的技术创新反而提醒了我,斯柯达已经很久没有见诸报道了。

很少有人知道,2020年是斯柯达品牌诞生125周年,也是斯柯达进入中国15周年。今年7月,斯柯达庆祝了在中国的第300万辆整车下线。但与如此有分量的历史和销量相比,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声量反而越来越少。国六之后一蹶不振

2019年,斯柯达在中国销量28.2万辆,相比上一年下滑了17.3%,由于中国市场的不给力,导致斯柯达在全球市场出现了0.9%的下滑。如果不把中国市场计算在内,斯柯达在全球增长超过5%。

斯柯达在中国的贡献不仅不复当年,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拖累。这样的局面,仅仅发生在2019年吗?

早在2017年中,斯柯达才在中国纪念了200万辆整车交付的里程碑。这200万辆,斯柯达在中国花了10年时间。2017年至今,斯柯达又迅速完成了另一个100万辆的销售。斯柯达的实际市场表现,似乎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冷淡。

2017年,销售30.9万辆;

2018年,销售34.1万辆;

2019年,销售28.2万辆;2019年斯柯达在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下滑。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萧条是不可避免的「锅」。但是人们也发现,斯柯达在2019年上半年销量下滑了21%,落后于大盘的15.2%,在去年国六切换之前「最后的疯狂」时刻,斯柯达甚至出现了高达31%的销量缩水。

消费者敏锐的发现,当整个市场经历着降价促销优惠的时候,斯柯达曾经最受认可的「性价比」优势便不被认可了。2019年3月,为了配合国家的增值税下调政策,斯柯达曾经有过一次官方的价格下调,幅度在4000-15000元不等,而在建议零售价之外,经销商还会额外提供现金优惠,借此契机尽可能清库存。在此之前,斯柯达的库存系数已经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有人曾说,「国五」切换「国六」是一些车企的生死劫。这句话用在斯柯达上尤为贴切,一方面国六之前品牌降价清库存无法很好地推进,另一方面国六之后新车价格无法再有回升空间。当性价比不再、保值率与品牌口碑下滑,斯柯达很难再满足到那些预算收紧又挑剔的消费者。

经历了2019年的低迷之后,2020年选择斯柯达的人越来越少,今年前9个月,斯柯达在中国的销量只有不到10 万辆,平均下来每个月销量刚刚破万。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今年斯柯达的同比降幅将拉大到40%以上。

上汽大众斯柯达,无奈的回归

今年10月,斯柯达在中国市场有过一次更名,从「上汽斯柯达」改为「上汽大众斯柯达」,关于这一变化,外界有不同的解读。从官方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品牌再出发、资源再调整。早在2005年大众集团将斯柯达引入中国,正是放在了上海大众品牌之下,以「上海大众斯柯达」的名字推出市场。

依托当时最受中国消费者认可的上海大众,这个从欧洲原汁原味引进过来的品牌,得以在最快的时间让中国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因为上海大众的光环与扶持,斯柯达入华不到五年,中国市场便成为了斯柯达在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

将斯柯达放在上海大众体系,是一种有效策略:一方面,斯柯达需要借助「与大众同根同源、共线生产」这样的宣传方式来让消费者认可斯柯达的产品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用「价格略低于大众、新技术投入略快于大众」来形成差别,强化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性价比优势。因为上海大众的有意为之,斯柯达车型一度有了「更便宜的大众」、「懂大众的都买了斯柯达」的口碑,以此成功扩大销量。与上汽大众的微妙关系扶持了斯柯达,也耽误了斯柯达。早在2016年,斯柯达每款车型的尾标就已经不是「上汽大众」、而是「上汽斯柯达」了,但直到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仍然需要为斯柯达的「独立」作解释。

绝大多数购买斯柯达的消费者都清楚它与上汽大众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购买斯柯达正是因为它与上汽大众的关系。只斯柯达并不希望消费者形成这样的观念:斯柯达希望能树立一个单独的合资品牌形象,以略低于大众的姿态,与二线合资品牌展开竞争,而不是作为上汽大众的子品牌(类似于一汽大众的捷达),在自主品牌的阵营里分食。

但斯柯达也明白,在中国市场除了那几个强势的日系、德系和美国品牌,其他海外品牌向来很难独自生存,斯柯达如此,二次入华失败的西雅特更是如此。于是,在今年4月上汽大众的沟通会上强调过斯柯达品牌独立之后,9月底北京车展上,人们发现斯柯达再次启用了「上海大众斯柯达」的名称。

外界并不认为「上汽大众斯柯达」的回归是一种重新出发,过去几年「上汽斯柯达」始终无法为自己找到清晰的位置,而在日后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斯柯达也无力独自面对,只能选择再次与上汽大众捆绑。这次回归的意义早已不同于2005年的合体,斯柯达与上汽大众一荣俱荣,也一损俱损。今年,上汽大众持续受到帕萨特事件的影响,在经历「十连跌」之后,上汽大众前十个月的销量与去年相比已经下滑了24%。比如刚刚过去的十月,当整个汽车市场回暖,上汽大众成为了销量前十里唯一同比下滑的品牌。

如今的上汽大众在帕萨特事件后口碑崩盘,加上SUV系列竞争力不足、受一汽大众和日系品牌压制、朗逸销冠地位不保,诸多问题造成了上汽大众如今的局面。如此一来,长期依附上汽大众的斯柯达危机更大,当消费者不愿意选择上汽大众,它们更不会考虑廉价版上汽大众。

官降无利于品牌再出发

今年4月,借着斯柯达125周年的庆祝活动,斯柯达在中国进行了一次价格调整,全系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下调至7.79-24.79万元,整体降幅1500元到24500元不等。在汽车市场整体主调「品牌向上」的当下,斯柯达选择全系官降,对品牌的伤害不言而喻。针对全系官降的决定,上汽大众的解释倒是很诚实:这次官降不是短暂的市场营销行为,而是斯柯达品牌重新定位的第一步。

官降之后的斯柯达,又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目前斯柯达轿车类包括昕动、昕锐、明锐系列和速派,调整后价格范围在7.79-22.99万元,SUV类包括柯米克系列、柯珞克和柯迪亚克系列,调整后价格范围8.99-24.79万元。以入门车型昕动/昕锐为例,今年2月上市的2020款车型售价在7.84-11.14元之间,其中昕动最低配1.5L手动标准版为8.14万元,昕锐最低配1.5L手动标准版为7.84万元,官降之后两款车型入门价均为7.79万元。

表面上看,斯柯达官降之后把门槛放在了8万元以内,对自己在这个市场的位置更加谦虚。但如果往回看看此前的斯柯达昕锐/昕动,会发现它在过去几年每次改款都在下探最低价,2019款昕锐7.19万元起、2018款昕锐7.69万元起,2019款的昕动入门款甚至低至6.99万元。

到了今年初上市2020款,斯柯达其实已经对这两款入门车型进行了门槛提升,去掉1.5L手动入门版、以1.5L手动标准版作为最低配,使得全系车型起售价在7.84万元,而对比2019款的1.5L手动标准版,2020款售价也提高了1500元。2020款昕锐/昕动官降前价格

官方指导价的调整,更多的是体现品牌对自己市场定位的理解。今年斯柯达采用了全新价格体系,入门紧凑级轿车价格进入8万元以内,仍旧维持在合资品牌的水平,只是,同样以入门紧凑级车的价格来看,斯柯达昕锐的门槛已经低于现代悦动、雪佛兰科沃兹等同级产品。

按照上汽大众的说法,官降之后斯柯达与大众的车型价格会有更明显的区隔,由此更能突出斯柯达在同级别竞品中的性价比优势。而基于斯柯达与上汽大众在品牌、车型研发、技术投入等方面的关系,官降之后的斯柯达价格仍然高于捷达品牌。斯柯达并不认为官降是要进入自主品牌的价格阵地。想法很合理,但市场反响并不热烈。今年4月公布了价格调整之后,斯柯达品牌月销量仍在一万辆上下波动,只在「金九银十」随大环境增长到了月销近两万辆,但与去年12月相比仍然下滑严重。即便斯柯达对全系价格进行了官降调整,但受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终端降价影响,调整后的价格并不能让消费者产生很明显的感知。如今昕动/昕锐入门款的经销商报价仍低至7万元以内。

主力车型尚且如此,斯柯达全系就更难受惠于此次的全新价格体系了。比如在需求最旺盛、机会最多的中型SUV市场,柯迪亚克今年以来月销均在2000辆以下,随着品牌一起走下坡,存在感越来越低。

雅斯顿小结

当一个品牌选择全系官降,并将其作为品牌重新出发的第一步,那么品牌再向上就更难了。可能对于斯柯达或者上汽大众来说,斯柯达的任务并不是向上,只是向下尽可能多卖一些车,为上汽大众的体量作贡献。

如今看来,这样的想法也不容易实现,斯柯达是在夹缝中生存,但缝隙越来越小、竞争者越来越多。

图 | 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