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创馆是以三星堆遗址文化为主题,融合了现代科技手段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特色如下:
融合科技与文化:三星堆文创馆采用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让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智能化展示:文创馆内部采用了智能化的展示方式,游客可以通过手持设备、语音导览等方式获取更加详细的展品信息。
丰富的展品:三星堆文创馆展出了大量的文物复制品、艺术品、工艺品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内涵。
互动性强:文创馆内部设置了很多互动体验项目,如三星堆文物拼图、文物模拟考古等,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星堆文化。
全年无休:三星堆文创馆全年无休,方便游客随时前来参观,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和魅力。
三星堆新馆展品图书
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博物馆业加快与数字化牵手,一个个文物保护研究项目,借助互联网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一件件珍贵文物移步线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体验;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登云入网,展现出巨大潜能,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令人期待。展品“活”起来,数字展陈提升观众体验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巡展。”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更加模糊,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勾勒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据介绍,这些多媒体视频采用电影级别的制作,最后的三维渲染环节用了70多台电脑同时作业。
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云展厅”三两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于去年下半年上线,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制作了360度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如果说数字技术能作为实体展览的补充,那么看场没有实体文物的展览是什么感受?“震撼!”“很炫酷!”“仿佛穿越了!”去年9月,“互联网 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处处给人以惊喜:用手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人们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在体验展现场,一名带着孩子来看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加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当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策划、组织、推广展览。”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出版部主任孙芮英说。与传统展览不同,数字展突破时空和地域,采用交互式展示手段、开放式知识探索模式,让观众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始富有启发性、体验性的“漫游”之旅。
结束语
对于博物馆而言,5G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依托5G的技术优势,博物馆可以实现更优质高效的公众服务、更身临其境的观展效果、更丰富多样的社教体验以及建设更专业且开放的科研平台,‘智慧博物馆’将从概念转化为现实。”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出版部工程师李陶说,目前首都博物馆主体建筑已完成基站布线,实现5G信号全覆盖。
三星堆新馆展品有哪些
三星堆博物馆里有很多珍稀文物,其中Ⅰ号青铜神树、金杖、青铜大立人像、祭山玉璋是必看的珍品文物,具体如下:
Ⅰ号青铜神树: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高达3.96米,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金杖: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是我国夏商考古发现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器。青铜大立人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通高260.8厘米,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也是中国“禁止出国参展”的国宝级文物。祭山玉璋: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玉璋表面刻有一幅中国最早的玉器线刻画《祭山图》,图案画面的排列组合和线条纹饰构成的图案布局,充分展示了古蜀美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截至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共有文物5675件,其中青铜器179件、金器129件、玉石器1366件、陶器1393件、象牙122根等。
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两个常设展览,一是《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三星堆综合馆和青铜馆两大主展馆,共展出文物479件(套),面积4000平方米,展示文物348件(套),全面系统地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二是《青铜的对话》,展示文物121件(套),面积1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