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乐队的夏天》。是滴,音痴我已经成为《乐队的夏天》的脑残粉了。31支乐队,极具感染力的舞台,直抵人心的歌曲,让人战栗,让人泪流满面。日日熬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是粉上了马东和张亚东两位老师。 马东——《乐队的夏天》重要推动者 可以说今夏《乐队的夏天》能火,离不开出品方米未的CEO马东。是因为他,为普通观众铺了一条认识摇滚之路。是他集结了31支乐队,也是他请来了几位出色的超级乐迷,更是他推动了今夏的火热。 马东出色的主理能力,由他作为主持人在节目中串联观众与乐队,让我们明白摇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并不完全是解决压抑、释放愤怒,摇滚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真实的东西。在节目中,他更是尊重音乐人,又照顾观众的情绪,给这个有些伤感有些激烈的节目增添了一丝趣味与自在。 张亚东——音乐老师,触及心灵的魅力 张亚东,金牌音乐制作人。他为许多乐坛歌手制作过专辑,例如王菲、朴树、汪峰、莫文蔚、李宇春等这些重量级的歌手,引起他流泪的《我要去2000》就是他帮朴树推出的。 在《乐队的夏天》中,第一眼就被他吸引了。一头银发、身材消瘦,说出的都是最专业的点评。很低调,但一开口总能让人心服口服,一直像一个科普担当。他会教我们跟着雷鬼的节奏打反拍,普及什么是朋克,解释普通人很难理解音乐知识。 从言行中可以看到他始终谦逊,热爱音乐,对摇滚、对乐队有着真切的理解。他认为摇滚不仅仅是发泄,是压抑,而是将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真实 情感 融入了音乐,一如他所说的披头士。 前不久 时尚 COSMO主编刘阅微在北京大悦城的披头士 时尚 艺术展里采访了张亚东、马东两位老师,大家都可以get偶像的同款背景墙,和偶像观看同一个展览! 采访结束后在两位老师就在微博和朋友圈特别发布了采访时的有趣互动,可以想象这一定是个有趣的采访。张亚东特别@了马东:“东哥眼中的我”。东哥眼中的张亚东老师很有气质有木有,光影背景下绅士又儒雅。 马东老师的朋友圈更是符合他的一贯风格,采访、休闲、搞怪都不误。 为了偶像的同款照,快来打卡吧! 从未止步!披头士 时尚 艺术展 让你穿越到那个年代 亲眼见证一个时代的传奇! 除了张亚东、马东的同款背景墙以外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还有有哪些亮点吧! 1、 披头士经典四色的展示 在这里有梦幻粉色 似是童话故事的城堡之中 珊瑚橘,2019最 时尚 的经典色 明丽黄,英伦复古还原上个世纪优雅 纯粹蓝,打造最 时尚 的音乐舞台 披头士经典的专辑四色配色 尽在此处展示 2、 黄色潜水艇的完美复刻 致敬60年代名曲和电影 Yellow Submarine 用3000颗水晶打造腾空潜水艇 配合着荡漾的水纹灯 在背景墙上投射水波倒影 恍惚间仿佛真的置身于水底 欧普艺术大师Victor Vasarely 用几何图形与镜子组合 重现了电影《黄色潜水艇》中的 Sea of Holes场景 3、 经典歌曲海报照片的回忆 透明玻璃上发光的歌词 4首经典歌曲在空间循环播放 营造出 时尚 摄影棚的感觉 贴满了The Beatles的报刊杂志 放眼望去都是披头士黄金年代的经典。 4、约翰·列侬同款眼镜墙 约翰列侬标志性的圆框奶奶镜 他个人爱不释手的标志性风格物品 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眼镜搭配潮流 眼镜墙1:1还原实物 更有一个独一无二,欢迎来现场“找茬” 5、 超炫酷的乐队演奏 蓝色区域一个现成的表演舞台 舞台灯、披头士架子鼓、别出心裁的舞美 组建乐队、开个唱就在当下 6、 时光隧道的最后留念 当走到这条蓝色的时光隧道 别忘了和披头士的背影一起,留下你的身影 此刻,你已经见证了一个伟大乐队的 诞生、辉煌与落幕 所以穿上你最靓的衣服 带着最酷的眼镜 拉着朋友、带上相机 一起来体验这个 时尚 艺术展吧 可以怀旧、可以拍照 甚至只是单纯的听着歌 感受20世纪摇滚乐的经典都是值得 披头士的夏天 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披头士时尚艺术展

艺术展览展会设计

浅析展览设计的前景不论是世界博览会、美术馆、博物馆还是贸易展览设计,所有的展览机构都是一样的,都是提供信息的场所。展览设计师需要应用所有技能-照明、图表、模型、模特儿、装潢、摄影、说明等将信息赏心悦目地提供给观众。展览设计很重要。好的展览设计不仅仅是要使展览美观,吸引观众,还必须具有启发和娱乐作用。对于展览设计持乐观态度的业内人士提出了有力的论据,这就是展览会上那种厂商与观众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接触与交流。在此人们通过交谈,也通过非语言形式的交流,相互了解,建立信任。这种交流完全是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因而也就容易取得成效。这是展览会无可取代的优势所在。一、 展览设计是个古老的行业展览设计是个古老的行业。今日的展览与2千年前耶稣见到的放贷者(money-lenders)没有很大区别。在展览设计上艺术家也许不喜欢“推销”字眼,但是展览会的功能就是“推销”。贸易展览会推销商品,博物馆推销知识。它们的共同点是必须吸引观众,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向他们提供信息和商品,使他们接受信息或商品。商业及非商业展览实际上是相同的。尽管博物馆认为贸易展销会有铜臭味,而贸易展销会认为博物馆古板。展览是最古老的市场形式。几千年来,展览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分原始、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发展至今,展览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庞大的行业。展览的形式还将继续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展览因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几千年来,展览的原理基本未变,即通过“展”和“览”达到交换的目的。但其形式却一直在更新。当旧的展览形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它就会被淘汰,被新的展览形式所代替。展览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并反过来服务于经济。人类的贸易起源于物物交换,这是一种原始的、偶然的交易,其形式包含了展览的基本原理,即是通过展示来达到交换的目的,这是展览的原始阶段,也是展览的原始形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次数在增加,规模和范围也都在扩大,交换的形式也发展成为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集市,集市产生、发展的时期称展览的古代阶段。17至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出现了工业展览会,工业展览会有着工业社会的特征,这种新形式的展览会不仅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而且将展览的规模从地方扩大到国家,并最终扩大到世界,这一时期是展览的近代阶段。现代展览是在综合了两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形式。现代展览一般统称为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这一时期始于19世纪末。展览设计必须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好的设计师必须观察、理解。设计也是运用形式、情趣、色彩、格调、形状、格式、装潢。二、 展览设计与企业整体形象展览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这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竞争,降低成本成了立足市场的一个关键。据专家的经验,展览业的行情取决于经济状况。经济较好时,企业有较为宽松的预算,大大小小的展览会都乐得参加,而且要求豪华的展台,口袋里的钞票好象取之不尽。然而遇到经济状况不好时,他们就会迟疑不决,即使参加展览会,也不敢铺张,场地布置只好因陋就简。从总的情况看,企业在展览会方面的支出日趋紧缩,所以不少企业采取了丢卒保车的策略,即放弃小的展览会,集中人力物力于大的展览会。第二,其它媒体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有了多种信息转播和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因此一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既然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任何人联系,那么就不一定象以前一样非参加展览会不可,换言之,与那些时兴的电子媒体相此,从“赶集”发展而来的展览会似乎显得落伍了。展览行业的前景究竟如何?对此持乐观态度的业内人士提出了有力的论据,这就是展览会上那种厂商与观众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接触与交流。在此人们通过交谈,也通过非语言形式的交流,相互了解,建立信任。这种交流完全是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因而也就容易取得成效。这是展览会无可取代的优势所在。有些高技术产品或服务特别需要专业人员亲自向顾客讲解和演示,参加展览会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上述两方面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展览会必须积极地适应这些变化,采用有效的对策,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对此不少专家展开讨论,共同的意见是展览会的地位作用必须重新定义,要把参加展览会与企业整个公关工作、企业整体形象树立和宣传有机地接合起来,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降低参展成本。落实这些原则首先体现在展台的设计与搭建上。展台的设计应体现和加强企业形象,反映企业精神。展览会不再是摆摊推销卖货,它不应再孤立地展示个别的产品,而是以产品为载体通过综合的手段展示企业整体,它的能力,它的档次。除了产品本身的`介绍和推销之外,这些手段还要包括广泛的信息传播、交流、广告、公关和咨询等。使观众在了解产品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企业的印象。因此在展台设计与搭建时,要围绕这个中心,做到以下几点: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要素,展台的形成、材料、音响、光线、色彩和其它装潢用品,不断给观众以新鲜感,刺激其好奇心,使他们对展台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与展览者谈话的愿望。展台设计要强调个性,同时要在空间上和气氛上方便交谈,如果能使人在此既有“别有洞天”之感,又仿佛宾至如归,那就理想不过了。展台要素的配套使用还应有助于增强工作人员谈话内容的说服力,使顾客的瞬间好感在有限的时空内能够反复得到证实和加强,为展览会后的联系打下基础。展台设计还要考虑到与展览会期间企业计划举办的其它活动配套。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把展览会当成了进行题公关活动的好场所,除了展览本身以外,他们还在展览会期间同时举行各种各样的会议、研讨会、表演或招待会等活动,因为展览会期间观众量大而且集中,这些活动与展览同时举行,影响大又节约开支。这在另一方面对展台搭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归根结底,企业对参展的态度还取决于经济上是否划算。因此在保证效果的还要算好经济账,尽可能使用新型的、可重利用的展台材料,认真研究设计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一言以蔽之,对企业来说,当然少花钱多办事最好。但是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它需要展台设计和搭建人员更加具有想象力、创造性和灵活性。于是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即大企业开始撤销内部的展览会负责部门,而把展览设计组织委托给展览会服务公司或者类似的广告公司,从展台设计到各种配套活动的举办,均由后者负责计划、组织和实施。这一方面提高了展览会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也给了企业讨价的可能性。所以有关广告服务公司在价格和时间方面的压力往往是很大的,但可能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展览行业专业化的进程,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三、 展览会的生命在于创新德国会展管理学科的专家、瑞文斯堡大学教授白烨前不久应邀来华讲座,他在接受某媒体的采访时指出:一个成熟的展会大多数都经过了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市场培育,而且展会组织者还得为该展会不断做革新工作,以不断适应新形式、新市场的变化。“四新展”组织者九年的疲惫与忙碌使它已经有了品牌效应,虽说离国际上成熟的品牌展会还有差距,但从它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发展轨迹来看,它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从前两年开始,“四新展”就推出参展商光盘,将所有参展商的资料都存放这一直是“四新展”独一无二的,而从今年开始,参展商的资料又都进入网站,并根据资料信息,设一个交易平台,将“四新展”延伸成为一个不落幕的展会。再有,每年展前参展商都得到一份服务手册,包括各方面内容,今年又增添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今年的展会首次按照内容划分为四类专业展区,并有意淡化了国际和国内参展商的概念,既方便了观众参观,又提高了展示效果增加了竞争性。两个有着浪漫名称的主题产品交流会----“色彩之旅”和“形态之旅”都在展会现场举行,发言代表直接面向观众和其他参展商介绍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十几场讲座场场爆满,效果颇佳。更让会展界叫绝的,是今年的展会首次进行专业观众和非专业观众的划分,聘请昆仑亿发这样的专业公司收集参观者的资料,组委会将根据资料,及时为专业观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广告业内的新东西、新变化;有关资料也将提供给了参展商,把他们与观众的信息联系起来虽然有些所谓的创新未必是“四新展”独一无二的,但是借鉴别人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改革也是一种创新。无疑,经过改革和创新的“四新展”已经从单纯的展会转变到为参展商提供服务平台的角色。以前是低层次的服务,讲究的是速度与效率,到开始发展为深层次的服务,除了速度和效率外,一切服务都得符合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要求。其实对所有会展而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能够认清形式,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会展才能发展甚至才能生存,已经举办了十一届的西安贸洽会遭遇停办,就是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不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各种会展一个提醒,而不断创新的北京广告“四新展”则给了会展业一个启迪和希望。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竞争,竞争必然就有优胜劣汰。一个有生命力的展会,一定是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着的。四、 结语展览设计不仅具有艺术性和功能性,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它的商业特性。它的商业性远远大于其它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企业商品的扩展延伸。大型展示设计中所注入商业信息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组办单位和企业参展的成功与否。构思展示主题和风格能使设计者完整、准确地把握企业与商品的所有信息,有效调动一切展示艺术手段,为参展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树立良好形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展览设计在不断的创新中,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注释 展览会 :展览会的定义很难下。exhibition, show, display, fair意思相同。trade fair, world fair, eco-centres, heritage centres, contemporary museum, galleries, science centres, travelling exhibition。展览会不同于商店或摊贩。前者有建立质量形象的功能,后者是直接销售。展览设计师 :展览设计师是一个怪名词。不象建筑师,指建筑的设计师。展览设计业的设计师需要下定义。在此,应冠以“展览”。但是“展览”本身许多人也不清楚。60年代,英国院校将纯艺术和商业艺术分开设课程,而展览设计被遗漏,只存在于小院校,设为大专课程。参考文献 《展览设计发展史》 《展览设计》 ;

梵高星空艺术展展

梵高星空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空》也叫《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月夜》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高又远,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金黄的满月形成巨大的漩涡,星云的短线条纠结、盘旋,仿佛让人们看见时光的流逝。暗绿褐色的柏树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欢的响应者。天空下,安睡的村庄那么宁静、安详。淡蓝的色调,动感的线条,给人自由的时空感。梵·高通过这幅画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来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令人类生出畏惧之心,而是传达出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天空中飞卷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