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生活乃至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的渗透、影响日益强大,科学技术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一切,艺术也不例外;影响、变化总是双方的、互为的,事物、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在当代已是必然的趋势了。在这样的情势下,艺术原有的自下而上状态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科学技术的互为也在从表层走向深层,如多媒体艺术、信息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例;而艺术研究也同样面临着变革:一方面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新材料、新形式、新问题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研究自身也遭遇挑战,传统的方法、视角、手段、甚至目的,都需要重视检视,并需要建构新的方法、新视角,研究新的问题。 在更深一层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解决两者关系的失衡问题,从艺术着手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一面。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等教授的努力。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教授在国内倡导的艺术与科学的讨论至今,专题研讨会已召开过三届,尤其是2001年5月清华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 在北京举办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和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这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三、发展清华大学文科的需要。清华大学原来有雄厚的文科基础,近些年文科重建以后,清华大学将建设和发展文科(包括艺术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并制定一系列规划和要求;办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艺术研究刊物,是清华大学文科建设的需要,也是美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艺术研究进一步发展、开拓、创新的必然。当代国内艺术研究已进入一个转型期。一方面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局限于人文学科范畴内的传统型的研究方法已难以适应科技社会情景下艺术实践和研究发展的要求。从艺术与科学互为关系的角度开展研究,无疑是一个新的思路。当代科技艺术对于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科学普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科技艺术的实际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除了参加世界上重要的艺术展览(如威尼斯双年展、林茨电子艺术节等),还被商业化,极大地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科学普及提供了许多精彩的作品。随着当代科技爆炸式的发展,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前沿科技对于大众而言也越趋生涩,如何提供最基础的前沿科技普及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而当代科技所创造的艺术正好是最能够体现科技魅力的载体,同时也是极佳的科技知识传播方式。作为新媒体艺术最前沿的当代科技艺术,正处于迅猛发展的状态,许多新媒体艺术家积极地尝试将各种科技手段应用于艺术的创作;而许多科学家也借助高技术手段实现着精彩的创意,跨入艺术家的行列。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科技手段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使得新媒体艺术家必须接受与掌握更多的科技手段以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创作,而艺术理论家以及观众同样需要了解科技艺术作品背后的科技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以及正确地评论艺术作品。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必将促成科技与艺术的深人融合,为当代科技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个科技创造娱乐以及科技艺术融人生活的时代正在拉开序幕,让我们拭目以待。张燕翔2007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当代艺术展览支持媒体

当代艺术展览支持媒体吗

当代媒体艺术涵盖了艺术与科技的范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归纳和

1. 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媒体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数字艺术、动态图像、音频艺术、虚拟现实等。这些形式通过科技手段将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2. 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媒体艺术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传感器、手势识别等科技手段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性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的观展模式,让观众更加主动地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3. 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媒体艺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视觉设计等。这些不同领域的融合使得媒体艺术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挑战了传统艺术创作的边界。

4. 媒体艺术的社会参与性:媒体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社会参与性,通过艺术作品来探讨和呈现社会问题。这种参与性使得媒体艺术成为一种有力的社会议题传播和讨论方式。

5. 媒体艺术的创新性:媒体艺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出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这种创新性使得媒体艺术具有前瞻性和未来性,能够引领艺术发展的方向。

当代媒体艺术在艺术与科技的范畴内,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展现出独特的互动性、跨学科性、社会参与性和创新性,成为了一种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当代艺术展览支持媒体有哪些

1、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5,000年的艺术作品,供人免费欣赏。自1870年成立以来,The Met一直希望不仅仅只是珍贵而精美的艺术陈列馆。每天,The Met的画廊都通过展览和活动而活跃起来,揭示出跨时代和跨文化的新思想和意想不到的融合。

其中推出的海尔布伦艺术史时间线(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它将馆藏按时间顺序,把世界各地的艺术资料串联讲述,在观赏艺术品的同时为你呈现一部浓缩艺术史。

馆藏中超过375,000张高分辨率的公共领域作品图像可供观赏。1912–13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布面油画(玛达·普里马维西)1889年 文森特·梵·高 布面油画(麦田)

Made for,with,and by kids是专为儿童提供的一个版块,在这里可以观看到相关艺术主题的地图导览和影片。2、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馆之一,MoMA致力于分享最发人深省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并希望激发更多的人能与他们一起探索当代艺术,思想和问题。

MoMA不断发展的收藏包含了近200,000件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当前有87,000多件作品在线上提供。3、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共博物馆,它独特之处在于将跨越大洲和海洋的世界文化汇集到了一起。没有其他博物馆拥有如此深度和广度,美丽且意义的收藏。丰富的文化艺术珍贵藏品,使我们能够探索人类文化的非凡多样性,发现人类赋予生活各个方面的多种形式和表现,并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大英博物馆与谷歌文化研究所(GCI)合作,通过VR技术使《女史箴图》上的每一根绢丝都清晰可辨。还通过与Google合作实现街景的虚拟功能,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360度游览壮丽的博物馆空间,甚至连圆顶天花板上的玻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与Google合作的虚拟观景:4、艺术英国Art UK是一家慈善机构,与近3200多家英国机构合作。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工作,为所有人提供艺术作品,供人们享受,学习和研究。Art UK力图打造全英首屈一指的艺术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已将英国全部公共收藏油画收入囊中。5、英国国家美术馆

国家美术馆收藏馆藏有2,300多件作品,从达·芬奇的《岩间圣母》(Virgin of the Rocks)到梵·高的《向日葵》(Les Tournesols),4.5万逾件艺术大师的名作可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官网一览无余。在视觉游览(Virtual Tours)版块中,我们可以使用Google街景欣赏馆内全景;而数字化图像更是清晰到令人瞠目结舌。1434年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木板油画

6、欧洲文化图书馆

欧洲文化图书馆与来自欧洲一千多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合作,涉及艺术、历史、时尚、摄影、音乐、地图等多个领域,收集和提供了共享文化遗产5800多万件资料,供人们欣赏,教育和研究。

丰富的文化资料无需注册、付费,超清大图一键下载。7、数字敦煌,3D全景漫游

敦煌研究院建立“数字敦煌”,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构建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面向全球共享,并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和数字资源科学的保障体系。

30个经典洞窟以惊人的效果呈现给观众,其中29个还能使用3D眼镜进行全景漫游。莫高窟 第285窟 西魏第254窟全景漫游

8、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自2017年起免费释出典藏文物图像七万余张。9、谷歌艺术文化

谷歌艺术与文化如同一个集成平台。自2011年建立以来,它与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y)、大都会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Uffizi Gallery)等百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建立合作。在其合之内的机构收藏品,我们都可以进行轻松快捷的检索观看。通过Google街景实现的全景观看为观者提供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体验。其与凡尔赛宫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凡尔赛VR:凡尔赛是你的》的虚拟现实作品,让观众可在线纵览艺术与空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