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讯 2021天津车展上,东风日产轩逸e-Power车型正式亮相,新车搭载e-Power混动系统,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53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00kW,百公里油耗仅为4.1L。造型方面,轩逸e-Power车型在外观上与普通轩逸并无太大区别,仅在车身两侧以及尾部增加“e-Power”标识来表明身份。车身尺寸也基本与轩逸保持一致,新车长宽高为4649*1815*1445mm,轴距2712mm。内饰部分,轩逸e-Power整体依然延用轩逸的设计,居家氛围浓厚。不过与在售车型相比,新车中控台进行了设计调整,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换装了一块尺寸更大的悬浮式中控屏。同时空调出风口采用横幅式设计,有效拉伸了中控台的视觉宽度。新车还采用了电子式换挡机构,科技感更强。配置部分,轩逸e-Power同样搭载了日产超智联2.0,升级后的超智驾系统,包括了IC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等功能。动力部分是新车最大亮点,轩逸e-POWER搭载型号HR-12的1.2L发动机与电动机所组成的e-POWER增程式混动系统,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53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00kW,峰值扭矩300牛米。在运行逻辑上,e-POWER系统最大特点在于燃油发动机仅负责发电,驱动车轮的工作全部交由电机完成。此次引进的e-POWER系统已经是第二代系统,其体积、重量更轻,扭矩有所增加,另外热效率也有所提升,这也为其带来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官方给出的百公里油耗仅为4.1L,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
轩逸e-Power是首台搭载e-Power系统的国产车型,日产表示至2025年后续将陆续推出9款电驱化车型到国内,其中6款为e-Power车型,详细信息敬请关注易车。
轩逸2021款宣传片
紧凑型家轿车在市场中的表现一直都是比较活跃的,车企之间也都在不断推出全新车型来竞争市场,像 轩逸的推出就得到了超高的关注度,笔者就在潍坊地区的某经销商处拍到了2021款的车型,该车售价为9.98--14.30万元,现在购车是有一定的优惠的。 2021款日产轩逸的前脸在设计上是比较有辨识性的,梯形状进气格栅的中网呈“蜂巢式”存在,黑色的涂装是比较有质感的,镶嵌的银色护板也比较宽大,两侧棱角分明的大灯是比较有攻击性的,雾灯底部镶嵌的护板呈“L形状”存在,是比较美观的。 侧面腰身的设计比较有层次,车窗柱进行了一定的涂装,是比较时尚的,汽车轮毂的多幅式设计比较扎实,尾部大灯的拼接式设计是非常有质感的,后保险杠所镶嵌的护板比较扎实。 内饰在设计上是比较简单的,中控台呈环抱式状存在,平底式方向盘的设计比较运动,独立显示屏两侧进行了加宽,是非常稳重的,底部的按键比较有层次感,换挡杆在设计上是比较简单的,皮质包裹的座椅在设计上也是非常合理的,接缝线在设计上也是比较细腻的。 2021款日产轩逸的长宽高分别是4641(4631)/1815(1760)/1450(1447/1503)mm,轴距为2712(2700)mm,动力上搭载了1.6L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分别是135马力和122马力,传动系统匹配的是CVT无级变速箱和5挡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为188km/h。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轩逸试驾2021
什么是优秀的家庭用车?大空间?低油耗?还要有足够的使用便利性?最好还得有着优雅的外观,搭配温馨的内饰设计,配置也不用太多,但要足够好用。最好还要有着足够的市场保有量,以及较低的维护成本,二手车折价也不要太严重,以免增加自己的用车成本。纵观国内市场上所有10到15万元级的选手,似乎能够全面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少之又少,有些产品的确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但是在另一方面必定有着难以弥补的缺陷。 日产轩逸却是个异类,它在国内市场上的销量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令人非常惊讶的是,这个看似没有什么突出优点的产品却在疫情横行、市场倒退的2020年牢牢占据了紧凑级乘用车市场的头把交椅,将卡罗拉、雷凌、思域、高尔夫以及朗逸等一众实力派竞品踩在了脚下,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家用轿车。它的表现真的就这么完美吗?如果不是,它又是靠什么维持着销量的呢?
功利市场中孕育功利性产品
在亨利·福特将流水线以及标准化生产的理念实践之前,汽车知识贵族与上层人士圈子里的玩物,那时候众多汽车生产商还没有摆脱“小作坊”的运营形式,以“私人定制”“奢侈华贵”为主导思想为那些富人们服务。在这种理念之下,孕育出一些非常有性格特点的制造商,例如宾利、布加迪等等,这些制造商凭借着在上流社会中积攒的口碑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但无论如何发展,他们都不可能完成汽车普及的使命,也不可能大规模占领市场,自始至终他们都只能“蜷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满足。于是亨利·福特改变思路,将工厂流水线以及标准化零件组合到一起,形成全世界第一座能够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汽车工厂,将福特T型车推广到全美各地。今天的日产与当年福特运营理念颇为相同,既大规模采用通用零件,通用设计,甚至将生产线合并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单车成本,用价格优势打通销路,从而占据市场份额。毕竟,无论社会再怎么发展,资本如何转移,成本是摆在每个消费者面前无法越过的槛,对于广大的“工薪阶层”来说,售价与使用成本是他们衡量交通工具乃至交通方式的重要因素。日产轩逸的成功,便是准确把握主流消费导向,将功利市场策略运营到极致的产物。并且在这一点上,它的成功甚至超越了“同袍兄弟”丰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轩逸的设计从内而外都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普世价值观”,它有着同级出色的空间表现,能满足消费者对使用便利性的期待,它的外观内饰设计既不偏激又不乏味,几乎涵盖20岁到50岁年龄阶层的主流审美。另外由于它并没有采用特别先进和前沿的技术,因此无论维修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不算高,妥妥的一副“家庭五好暖男”的形象。而正是这幅靠谱的形象,在这个功利市场中获得了成功。
外观内饰成最大亮点
市场除了追求低成本高回报以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必须将产品亮点放在更加显眼的位置。而这就决定了一辆车的外观内饰成为吸引消费群体的一大重要因素。与“老大哥”天籁将“肉埋在饭里”的做法不同,轩逸将产品“爆点”全部放在了“台面上”,它就像你在路边摊买的盖浇饭,第一眼看去满满的一碗都是肉,时不时挑逗着你饥肠辘辘的味蕾。很多人对这种“靠卖相吃饭”的做法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功利市场就吃这一套,要知道在国内,带给日产最大利益的不是东瀛战神GT-R,也不是那先进而魔幻的VC-Turbo可变压缩比引擎,消费者不管你的技术多先进,也不管你的工艺有多复杂,他们只管你的产品好不好看,好不好用,性价比高不高。在国内,只要你有一个好看的外观,足够舒适且高级的驾乘体验,卖的又比竞争对手便宜,想不火都难,就连缺点在消费者眼中都不算什么,甚至会有人自发来“洗地”。作为一个合格商人,日产把握住了消费者普遍追求,在14代轩逸的外观内饰上狠下功夫,用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对其内饰进行了一场“大手术”,从效果上来说,这一代从设计上来说确实非常成功:中网,前大灯的布局非常和谐,营造出一种向前俯冲的冲击力,侧面线条比上一代更为有力,却能维持平滑,让侧面看起来更有精神的也没有破坏整体比例,C柱延伸的黑色腰线甚至营造出一丝悬浮车顶的既视感,非常漂亮。而内饰设计也较之上代更具层次感,功能控制区更加集中,整体较为简约,高配车型的棕色内饰不仅能够体现出高级感,还能营造出一丝温馨感,在家用车消费群体中颇受欢迎。舒适、舒适、还是舒适
在丰田卡罗拉采用TNGA架构之后,整体悬挂表现就告别了上一代车型“一软到底”的设计方向,变得有棱角,有支撑了。这个改变反而给了轩逸表现的机会,车叔可以负责任地说,目前10-15万级别的紧凑型车中,舒适性表现最好的只有轩逸。在它身上,你能体验到宽厚的日产“大沙发”,也能感受CVT特有的平顺,就连那台代号为HR16的引擎,也被抹去了棱角,变得顺滑无比。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平顺地开这台车的话,几乎无法觉察到动力系统在工作。悬挂系统也是秉承舒适为首的设计理念,它非常柔软,能化解大多数路面起伏,但是正因为太过柔软,在处理连续起伏时,悬挂无法将车轮压在地面,反而导致多次弹跳的情况发生。如果激烈驾驶时,几乎无法感觉到悬挂的支撑性,所以家庭用车,还是慢慢开的好。
价格颇具杀伤力
2021款的轩逸属于第14代车型,它与上一代轩逸同堂销售,后者被称之为经典轩逸。从战略定位上来看,经典轩逸主攻5-10万元市场,而14代新轩逸则主打10-15万元区间市场,而且这两款车都有一定的优惠力度,,这也让轩逸面对卡罗拉、朗逸、思域等对手时有着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从市场统计上看,日产将经典轩逸与新款轩逸的销量同时累加,再加上终端售价的优势,才支撑其坐上紧凑级家用轿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这让“单线作战的”本田思域看起来非常吃亏。但是轩逸的定位与思域、卡罗拉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客观地讲,轩逸就是满足的广大国人老百姓对于日常用车的需求。也正是如此,轩逸与一众对手得以分食日渐萎缩的轿车市场,在逆流中保住自己的阵地。
车叔总结
如果你需要一个省心、省钱,还有些许品质的代步座驾,那么轩逸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拿它对比卡罗拉,你会发现其实轩逸在引擎技术与变速箱技术上都不落下风。即使面对卡罗拉双擎,轩逸在油耗上也没有明显劣势,而在舒适感上,甚至可以碾压这一代的卡罗拉。但如果你对速度与操控还有一些追求的话,那么就不要在轩逸身上浪费时间了,毕竟,这些考验“里子”的事情,还是交给别的产品去做吧。
那么为什么轩逸作为一款纯燃油车,它的油耗能够与轻混车型一较高下,传说中的第三代日产HR发动机有哪些亮点,之后的“车叔讲堂”栏目中,将会详细为您道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