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车的定义按照《词海》的权威说法:“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用汽油机,故简称汽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但这样给汽车下定义有失严谨。一则摩托车也是自行驱动、无轨、用汽油机;二则拖拉机也使用内燃机、无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三则过去的蒸汽机车是采用外燃机;四则现在的汽车还可以用天然气、煤气、甲醇等为燃料,何况还有太阳能车、电力车等。目前对汽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此作以探究从而较科学地反映汽车的特征。 我们认为,给汽车下定义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汽车的产生与发展。汽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并且汽车的种类和用途也是日新月异;第二,以汽车原意为依据。汽车源自西方,应以西文原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予以定义。英文中的“汽车”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会动的�”构成的,这就是“Automobile�汽车�”的来历,其意思是自己会动的,即自动车;第三,汽车与其它相似机械相比是有区别的。在汽车定义中,不应完全涵盖相似机械的所有特点。 下面从蒸汽机车的出现及其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后来发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风力车。再随着机械业的发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轮车、发条车等。但这些车辆都因缺乏使用价值而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十八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成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它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769年,法国工程师兼陆军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前三轮车(题图)。当时制造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为牵引火炮。车身为木制,用三个庞大车轮支撑。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米。车的前部设有“梨”形锅炉,锅炉后部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产生的蒸汽被送入两个汽缸,推动两个活塞运动。通过简易曲轴把活塞运动所产生的力传给前轮,由前轮带动整车行驶。这辆车看上去虽显笨重,制作简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采用了机械动力,实现了自驱动,亦即现代意义上的“自动化”,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此为起点,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及美国又先后制造出运载物资、运送人员等用途更加广泛的蒸汽机车,车身和其它结构有了很大改进。到十九世纪中期,便形成了一个蒸汽机车的全盛时代(本文专指公路蒸汽机车)。蒸汽机车在人类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蒸汽机车与现代汽车相比具有自身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装有车轮,能在道路上行驶等特点。不同之处,它是以外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但外燃也好,内燃也罢,都属发动机范畴,只是形式不同。由此可见,从动力来源看,不论它使用何燃料,只要靠自身驱动,就已具备汽车的基本条件。蒸汽机车可以称之为汽车。 二、以内燃机为动力 的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Karl Benz),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主要用于人员乘坐的现代汽车“奔驰一号车”(图2),并获得了专利权。车上装有三个实心橡胶轮胎的车轮,前面一个小轮,后面两个大轮;将一台单缸四行程汽油发动机设置于两后轮之间;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靠齿轮和链条机构传给装有差速器的后轴,行驶方向靠操纵杆控制。为了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感,在车架和车轴间装有钢板弹簧悬架,使之更加具有现代汽车的特点。 以内燃机作为驱动力可使汽车的车体轻颖灵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省力。同时也使得汽车工业得到了一次技术和理念上的升华。“汽车”一词是外来语,冠之“Automobile〃�其中并没有内燃机、外燃机和使用什么燃料之意,更没有特指以汽油为燃料,其本意就是“自行驱动”。诸如前文所述的汽车定义,就不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了。 三、不同燃料和 不同用途的汽车并存 1898年法国人狄塞尔(Deisel)首次在慕尼黑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研制的柴油内燃机,使得汽油汽车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同年,美国人阿尔道夫·布什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柴油汽车。柴油汽车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开发汽车用燃料的途径。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又研制出以天然气、煤气、甲醇为燃料和以电能、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这些以不同燃料和以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动力的汽车的研制成功,既打破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汽车就是以汽油为燃料这一概念的框架,也打破了汽车就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源的观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汽车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用途更加广泛,并随之派生出了具有各种用途的动力机械,使汽车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象。诸如:洒水车、消防车、工程车、大型平板运输车、扫雪车、翻斗车以及担负各种军事任务的汽车不胜玫举(图3)。这些汽车虽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用途迥异,但都未异出汽车的整体特性,都是基于交通运输这个本能派生出来的。按照西方“汽车”初现时的界定,它们都应属于“自动车”的范畴。 摩托车是英文Motorcycle的译音。Motor是发动机,cycle是自行车�江苏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越跑越快》)。三轮摩托有两种,一种是在功率较大的二轮摩托车上加装一个有车轮的边斗而成的侧三轮摩托车;另一种是一轮在前居中,两轮在后的三轮摩托车。这就说明摩托车是在自行车或类似自行车的车体上加装发动机而成的。它的车架与汽车的车架有着截然不同。而三轮摩托车则是由二轮摩托车派生出来的。它虽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不是“汽车”。 拖拉机是一种农用机械,其用途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分离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公路上拖拉机随处可见,人们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和农用机械,这种情况在我国更为普遍。可见从用途上无法说拖拉机就不是汽车。可是拖拉机与汽车相比,在整体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汽车的车身不可分体,除个别车类中的部分车型,如:大型平板运输车,驾驶室与载物平板不共车架外,其它各类车辆,驾驶室与车厢要么一体,要么统一固装在一个车架上;拖拉机的车身�相对于汽车�是两半式,中间活络连接,驾驶室与车厢不能固装为一体,且驱动轮大,从动轮小�车头�。故此,拖拉机同样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也不是“汽车”。 综上所述:汽车属于“自动车”范畴中一个发展着的家族,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特点。汽车是一种以自身动力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驾驶室与车厢一体或固装在同一车架上,能在道路上行驶的轮式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具有其它特殊用途的无轨自动车辆。 给汽车冠以准确的定义并非易事,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汽车是一种公共事物,是属于全世界的,给它一个名副其实的解释是所有汽车人的责任。

德国人在北京车展上的讲话

德国人眼中的北京车展

撰稿|张传宇??编辑|老司机

受全球疫情影响,日内瓦、底特律、巴黎、法兰克福等国际A类车展被迫取消,本届北京车展成为今年唯一的国际性车展,担负着全球汽车产业复苏的重任,也成为车市回暖的风向标。2020北京车展以“智领未来”为主题,总展出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北京车展共展示车辆785台;包括全球首发车82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概念车36台,新能源车160台,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147台。在表面热闹的数据背后,却是各个展馆、各品牌展台冷热不均的体感。延期5个多月,终于“如约而至”的2020北京车展,究竟揭晓了哪些市场趋势?又隐藏着哪些行业暗流?通过以下三个关键词,试图刻画出我们眼中的这届特殊的北京车展。信心之展

在3月以前,没人会料到北京车展会成为2020年国际A级车展的“独苗”。彼时,日内瓦车展的预热活动如火如荼,全球车市在“跌跌不休”后,急切需要这样一针“兴奋剂”。新冠疫情的突然降临和大肆蔓延,打破了汽车行业的常规计划与安排。转眼来到2020年9月,全球车市再次兴奋起来,目光集中于北京车展,试图将全部信心和热情注入到这场“迟来的盛宴”中去。全球车市苦于下滑久已。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8月,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除中国市场同比增长以外,无一例外陷入到下滑趋势之中。美国汽车市场同比下滑20.0%;印度市场新车销量20.5万辆,同比下降19.4%;德国市场新车销量25.1万辆,同比下降20.0%;日本市场新车销量32.6万辆,同比下降16.0%。而据中汽协发布的8月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同期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11.9万辆和21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和11.6%。产销已连续5个月呈现增长,销量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10%以上。

两相对比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的快速回暖和强势增长,尤为突出和难得,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国际车企,比如大众、本田等,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其全球整体销量的三成甚至是五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观察到即使受疫情影响一波三折的北京车展,依旧受到了全球车企高层的高度重视和对待。

极星汽车CEO托马斯·英格拉特即便忍受14天的隔离,也要现身北京车展;上任没有多久的日产汽车CEO内田诚,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了活动宣讲,并且接受了路由社等一众媒体的采访。

可以说,2020年中国车市的兴衰,就是全球汽车市场的晴雨表。在“金九银十”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举办的北京车展,则关乎着2020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走向,是一场关乎全球车企业绩表现的信心之展。矛盾之展在车企们满怀信心的“鸡血”背后,北京车展也在上演着一场冷暖不一的表演。有句话说得好,hands hands,lots lots(旱得旱死,涝得涝死)。展台上的热闹与喧嚣背后,是今年各大车系、各个品牌阵营销量的冷热不均:德系、日系走势强劲,美系、韩系、法系持续走低,每个车系之间又都夹杂着矛盾与分化;豪华品牌继续向下挤压合资品牌,合资品牌也同样屡屡攻入自主品牌的腹地,跨区间圈地市场已成为常态;即便自主品牌阵营内部也是强弱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的德系豪华品牌依旧强势。全新奔驰S级,全新宝马M3、M4,全球首发的Q5L Sportback等全新车型,占据着展台的中央,成为观众围观的焦点,也使得三家品牌成为展馆人气最旺的展台。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三家品牌销量的强势:8月,奔驰、宝马和奥迪三大豪华品牌月度同比增长均超过20%。反观一些二线豪华品牌,在没有新车助力的情况下,不得不“苦苦支撑”。或者,就像捷豹路虎推出路虎揽胜50周年风云纪念版、沃尔沃发布纯电版XC40一样,通过一款个性的明星车型,来维持豪华品牌的体面与格调。2020年,是德系品牌的产品大年。抛开BBA不谈,位于W4展馆的大众品牌展台同样人头攒动:第八代高尔夫可谓是人气之王,即将国产上市的ID.4也吊足了很多人的胃口。相较之下,其他欧美品牌则难掩没有新车可发的尴尬: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斯柯达,以及法系的标致、雪铁龙均是如此。反倒是日系品牌,基于在中国出色市场表现,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很是从容。同样无量产新车发布的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破天荒”地都只是展出了一台概念车——LF-30概念车和QX60 Monograph概念车;丰田、本田、日产则把去年东京车展发布过的电动概念车,一股脑全搬到了北京车展,供中国消费者集中欣赏。韩系品牌的策略也大致如此,没有新车,就全系来凑。现代汽车将进口车型、未量产的氢能源新车在展台上一字排开,起亚则将凯酷摆在了展台的“C位”,甚至带来了一辆MPV车型——起亚嘉华。12年前,东风悦达起亚年度销量突破了万辆;12年后的2020年,东风悦达起亚上半年销量也在10万辆左右。兜兜转转、起起落落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起亚和现代,决定要在“信心之展”上重新出发、锚定当下、瞄准未来。

毫无疑问,市场给予每一个品牌的机会是均等的,但是每个品牌的发展状况却千差万别。今年北京车展上的冷暖不均,一方面是车企产品大小年所带来的市场错位效应;另一方面,背后的核心因素,还是车企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不尽相同。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同样是没有新车发布,日系、韩系的做法相比有些欧系、法系车企,也要积极主动得多。淘汰之展当整个行业翘首以盼北京车展的时候,有些车企却已经失速、掉队。据北京车展组委会透露,有十余个汽车品牌缺席本次车展。据不完全统计,雷诺、华晨、海马、众泰、力帆、汉腾、君马、宝沃、陆风、猎豹、拜腾、博郡、斯威、合创、爱驰、前途、奇点,以及理想汽车等企业都没有出现。业内有个说法,车展是汽车行业的晴雨表。虽然,每年车展都有因故缺席的车企,但今年格外多。综合来看,缺席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传统车企阵营方面,包括华晨、众泰、力帆、海马、宝沃等在内,销量式微,经营困难,无力参展;

第二,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的掉队者,如拜腾、博郡、奇点、斯威、前途等皆因资金短缺,企业停摆甚至破产,与行业渐行渐远;

第三,同样是造车新势力阵营,理想汽车由于没有新产品,所以放弃了现身车展的机会;爱驰汽车CEO付强则表示,爱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参展策略,是选择性地参加坪效相对较高的车展,以及和爱驰市场开拓成熟度相匹配的属地车展。往更深处看众多车企缺席的原因:2020年的北京车展,对汽车行业是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也是一个淘汰节点,这并非是北京车展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赶上了”。路由社认为,随着“新四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部分因排放技术、新能源技术不达标的传统车企,因为销量的式微而逐渐掉队;而部分新造车企业则因为融资窗口关闭、运营能力的缺失,最终沦为新造车运动的“炮灰”。换个角度来看,随着一些企业的不断消亡,中国汽车市场的零和博弈效应也在逐渐显露。比如在自主品牌阵营,经历过行业洗礼,脱颖而出的品牌,如长城、长安、吉利等,在产品投放、市场营销上更加得心应手,销量规模也在稳步提升。在造车新势力阵营,无论是已经IPO的蔚来、理想、小鹏,还是刚刚发布首款量产车的天际、高合,都在市场、资本、政策的影响下,显现出不错的成长潜力,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新一极。这种零和效应正在溢出整车行业,开始蔓延到零部件行业中去。北京车展上,华为、地平线等企业正借着智能汽车的崛起,强势杀进汽车供应链当中来,成为产业淘汰、转型风口的受益者、助推者。从本届北京车展展出车型的构成来看,燃油车依旧是舞台上的主角,承担着当下最重要的销量重任。正如此次北京车展的主题“智领未来”一样,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也成为大势所趋。这种当前与未来、现实与理想交错的现象,或许也在提醒车企,死守传统,即使能赢得当下,但肯定赢不了未来。不未雨绸缪,或许下一届北京车展,消失的就是你。在北京车展的三个关键词背后,是2020年被彻底打乱的国内车展节奏:原本在4月举办的北京车展被移到了9月,原本在8月举办的成都车展被迫让路,提前到了7月。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因为两个月前已经在成都车展释放了“洪荒之力”,车企眼下能拿出的东西已经不多,只能为了面子出来刷个存在感。特别务实的车企干脆选择主动“放弃”,有些企业甚至放弃了常规的展台媒体活动。按下北京车展媒体日上的冷热不均不表,从观众日依旧人头攒动的情况来看,不同于以往的车展功能定位——上半年的车展刷品牌、下半年的车展搞销售,2020年北京车展这个唯一的A类车展,车企或将集体转向现场卖车、抢订单的思路。我们也不难推断,提前“被透支”的2020年广州车展,或许也会成为年终促销卖车的大本营,为车企冲刺第四季度乃至年度销量目标而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北京车展上的车

国内四大车展除了上海车展、北京车展还有广州车展和成都车展。

1.北京车展

规模大时间,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国内车展中以创办时间早、最具权威性、规模盛大、参展商阵容强大、知名品牌齐全、展品品质高端、新颖、国际化程度高、文化底蕴厚重、媒体关注度强,观众数量众多等鲜明特色而享誉海内外。

2.上海车展

技术先进四月中旬到四月下旬上海车展的特点是,国际巨头的参展阵容之强大、亚洲或全球首发的车型以及概念车的数量均是国内车展少见的。全球首发车型的多少是体现车展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历年上海车展上,有不少车型都是全球首发或亚洲首发。

3.广州车展

参与人数多时间一般在年底,十二月左右,为的是和年初的北京上海车展错开,避免冷场。由于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影响巨大的日本三大车商纷纷扎根广州,现在广州车展影响力正日益增强。广州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以及后市场的领先。

4.成都车展

日益壮大成都车展还在发展之中,时间暂不固定。经过十余年发展的成都国际车展,近日被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认定:成都车展跻身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四大车展之一。

四大车展排行

1.四大车展中,规模最大的还数北京车展了。北京车展成立于1990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在行业内有着很高的关注度,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风向标”。

2.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城市,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创办于1985年的上海车展是我国最早的专业车展,也是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上海车展在亚洲的影响力仅次于东京车展,其全球首发车型和概念车的数量是国内其它车展所必能相比的。

3.广州车展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内第三大车展。广州车展每年举办一次,为了跟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的举办时间错开,广州车展选择在每年的12月份举办。广东省的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广州车展也成为了国内参展人数最多的车展。

4.成都车展是国内比较年轻的一个车展,但这些年发展十分迅速,如今已经成为国内第四大车展。成都车展现在还处于发展时期,有很多地方还不成熟,而且举办时间也不是很固定,不过其巨大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第四大车展——成都车展开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媒体评论:谁是中国第四大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