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体现博览会的专业性,由第十届(2004年)起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改为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并分开举行。
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创办以来,展出面积由1995年第一届的4000平方米逐年扩大到2006年第十一届的80500平方米,参展商也由第一届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增加到2006年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23家。这些增长的数字表明着一种发展,更意味着中外参展商及相关行业对这一博览会的肯定和认同。可以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当今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纺织面料国际贸易展。
中国主要的服装面料及装饰面料生产厂家都把一年一度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作为其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来对待,广东、浙江等地的装饰面料企业甚至把博览会作为发布产品的最重要场所。欧洲委员会也把本博览会看作中国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纺织展,一直支持和赞助欧洲厂商参展。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在每届博览会上都以展团的形式参加,寻求贸易与合作机会。
从参观博览会的专业观众方面看,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已成为中国服装企业的设计与采购部门采样订购的首选博览会,各类面料产品的经销商、批发商及代理商等也把本博览会作为每年定货及了解国际流行趋势的第一场所。2006年博览会共吸引了97个国家和地区的52295名贸易观众参观,其中海外观众约占到了观众总数的20%,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不断增强的国际性。
每届博览会举办期间,除了正常的现场展览及洽谈外,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技术交流会,这包括相关产品最新国际流行趋势和企业新产品的介绍以及博览会组委会组织的有关行业、市场及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愈加成熟的interTEXTILE将不断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纺织品领域的贸易往来,扩大行业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和市场繁荣而努力。
中国国际纺织品博览会2023
上海博览会2023时间表如下:
1、2023年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时间:2023年3月28日-30日。
2、2023上海国际纺织博览会,时间:2023年3月28日-30日。
4、2023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时间:2023年3月28日-30日。
5、2023第二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时间:2023年3月28日-31日。
6、2023上海国际游艇展,时间:2023年3月28日-31日。7、2023中国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时间:2023年3月28日-31日。
8、2023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时间:2023年4月1日-03日。
9、2023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时间:2023年4月7日-9日。
10、2023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时间:2023年4月13日-15日。拓展资料
博览会:中文的博览会指规模庞大、内容广泛、展出者和参观者众多的展览会。一般认为博览会是高档次的,对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能产生影响并能起促进作用的展览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博览会”有被滥用的现象。
不时可以在街上看到由商店举办的“某某博览会”。展览会和博览会在汉语中是现代名词,《辞源》和一些古汉语词典中无记载。会展作用
1、带动发展会展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2、提供活动场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都想寻找机会搜集市场信息、促进产品销售,而参加会展无疑是一个契机。一方面,企业通过参加会议和展览,可以及时、准确、低成本地获取各种有效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实施恰当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另一方面,企业在展览会上通过产品尤其是新产品展示,可以诱导甚至创造消费者的需求。3、促进发展
会展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
2006年10月21日上午,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在绍兴世界贸易中心举行开幕仪式。本届纺博会采取“政府主办、协会支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展模式,由贸易展览、会议讨论、投资洽谈、商企对接、信息发布等五大活动板块组成。博览会展览面积超25000平方米,分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原料及辅料、纺织机械及制衣设备四大展区。中国纺织品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现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纺织品专业展会之一。本届纺博会以“创新、专业、国际”为主题,是广交朋友、增进友谊、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在此次博览会中,我们通过认真听取有关政府领导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参观各个展馆以及和有关参展商采购商的深入交流等具体活动,对绍兴纺织业在整个绍兴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国轻纺城快速而强劲的发展势头: 纺织业是绍兴第一大产业,全市GDP一半以上依赖于纺织业的贡献,主要纺织品如面料、化纤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绍兴是中国最先进的纺织品制造基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位于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市场客流量10万余人次,常驻的国外采购商达600余家,分别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轻纺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不断创新,业主素质不断提高,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绍兴市的纺织企业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纺织品的对外贸易,促进了绍兴地区经济的发展。轻纺城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及社会就业而且还扩大了对外的影响,给绍兴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现就绍兴纺织业的现状做如下分析: 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选择能力、研发能力、集成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行业来说,自主创新能力除了行业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合外还包括行业内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整合,以及对行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而绍兴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二)、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三)、纺织机械方面,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和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但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面料。(五)、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97:2:1,与发达国家40:30:30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50:30:20的比例相距甚远;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三、产业链整合度不高。在绍兴,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绍兴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时期也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四、面临更加复杂与严峻的挑战。(一)从200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纺织品服装配额已经被取消了,这就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一种机遇,但同时发达国家也会因此而制造一些“绿色”技术壁垒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使贸易条件越来越复杂,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二)今年1-6月,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640.32亿美元,同比增加24.49%,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4285.93亿美元的14.94%,不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我国纺织品及服装行业的对外依赖度已经超过了50%,再想通过大比例提高出口额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不管是生产产品在国内消化还是通过将新增设备低价转让以便自主淘汰新增产能,这对企业来说都是两难的选择。(三)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下调将影响行业利润的减少。针对绍兴纺织业存在的这些不足以及面临的潜在威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依赖,同时要整合和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完善行业创新体制;加大政策扶持和行业引导,优化创新环境;多头并进,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工人进行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在创新的基础上着眼于纺织产业链的全程来开发新产品、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档次,进而创造自己的品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的转变。二、实施产品的分流。实现产品结构从单一化纤面料为主,中低档产品为主向产业用、装饰用、服装用和高、中、低档多元并举转变,同时要建立适合多层次消费需求的营销网络,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提高自己适应市场化需求的能力。三、加强各行业间的整合和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协作,提高纺织产业生产链的协作能力,在协作的基础上逐步改变相关行业间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的情况,使整个生产链中的相关行业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纺织行业外交,加强与同业竞争者、合作者、相关产业、客户和消费者等的交流与沟通,消除隔阂,建立更好的关系。四、实施市场分流。实现市场结构从过度依赖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并重转变。针对欧盟、美国等设置的贸易壁垒,减少对该地区市场的依赖,转向东盟、非洲、拉美等市场,开拓市场的多元化,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寻求与国外商家的合作,在国外设立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人力资源等,减少进入壁垒,扩大市场;加强与出口国的人力资源合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使他们了解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真实情况,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缓解纺织品贸易中遇到的摩擦,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纺织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和营销能力。我国纺织行业若按照上述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出现纺织品出口“贫困化”问题。 “贫困化增长” 的出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一国商品出口必须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2)该国必须是一个贸易大 国 ,这样其大幅度的出口扩张必然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3)世界上其他 国家对该国出 口商品 的需求弹性很低,这样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将十分严重;(4)该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贸易条件的大幅度恶化才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虽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纺织品贸易还没算不上是出口贫困化增长,但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众多中小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出口把价格压得一低再低,贸易条件的日渐恶化,使得出口数量的增长与因此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长并不是呈正向同比例增长趋势。面对这些状况,企业应该积极的从自身做起,做到未雨绸缪,同时政府也应采取相关的措施,引导纺织业向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