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德国工业4.0:在德国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中国制造2025: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2、目标不同德国工业4.0: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会使德国在继续保持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在社会根本上,德国完善的民主法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德国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坚实后盾,更是降低社会生产成本、提升效率的真正利器。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3、主要内容不同德国工业4.0:1、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2、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3、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中国制造2025: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2、智能制造工程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3、工业强基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

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4、绿色制造工程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4.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

HANNOVERMESSE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成立于1947年8月16日,以一百二十万马克资金注册成立。时值二战刚刚结束,德国陷入困境,房屋倒塌、工业破产、食品长时间短缺。获胜的西方力量认为使德国经济恢复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外界展示他们自己的货物。

为了使企业家、工人和政治家看到经济的复苏,汉诺威市政府决定于1947年8月18日至9月7日举办展览会,于是第一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 Vereinigten Leichtmetallwerke (United Light Metal Works)的五个展馆中召开了。这次展会的目的是展出适合出口的布隆迪地区被官方称作为“德国制造”的产品,展会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21天展期中,来自53个国家的736,000名观众参观了展会。1,300名展商在总计30,000平方米的展馆内展出了他们的产品。签订的订单及商业合约多达 1934份,合计金额31,600,000美元左右。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取得巨大成功,就好像有希腊神话中主管集市与交易的赫尔墨斯神相助,因此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以赫尔墨斯的侧头像作为公司的标志,直到今天。  起初,几乎每个人都怀疑汉诺威无法与被称为“展览会的首都”的莱比锡相比。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逐步成为了德国经济奇迹的标志。 1948年,第一个电话通信在展览会和纽约之间建立。1950年,第一个国外展商参加了更名为“Deutsche Industrie-Messe”(“德国工业博览会”),1961年,官方正式采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这一名称。它迅速成为了国际技术和工业的交流平台。

自从1986年,CeBIT展会从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分出,这两个展会都成为了展览界的旗舰和新风尚的开创者。在汉诺威展览中心举办的其他的有规模的展会在世界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哪里举办

2012年共有近500家中国企业参加全部8个主题展,约占全部参展商数量的10%,展区面积约9000平方米,比上届增长近1倍。(LZ这个实在是太多了)下列是本人已知的中国参展企业:(从新闻里找到的)上汽集团白云电器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电装备许继集团中国一汽深圳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电器集团中国南车远大集团台达集团温州乐清天逸电器有限公司乐清赫兹沃电气有限公司宁波大洋壳体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不少的单个或小规模组织的中国中小企业参展商。博览会介绍: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始创于1947年8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成为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被认为是联系全世界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国际活动。本届展会于2012年4月23日至27日在德国汉诺威市举办将会是全球顶级、世界排名第一的专业性、涉及工业领域最大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它不仅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展示场地,而且技术含量极高,被公认是联系全球工业设计、加工制造、技术应用和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发展至今,该展已无可厚非地称之为“全球工业贸易领域的旗舰展”和“最具影响力涉及工业产品及技术最广泛的国际性工业贸易展览会”。展会时间:2012年4月23日-27日展会地点:德国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主办单位:汉诺威展览集团“中国元素”则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时隔25年,中国再次成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合作伙伴国。1987年中国第一次作为伙伴国出席汉诺威工博会时,只有20多家国内企业参展。而今年,共有近500家中国企业参加全部8个主题展,约占全部参展商数量的10%,展区面积约9000平方米,比上届增长近1倍。以“绿色智能”为主题的中国中心展区,还专门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中国长期以来都是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踊跃的参展国之一,2011年有超过500家中国企业参展。参加2012年展会的中国企业不仅涵盖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旗下所有的展览主题,还将在位于6号馆内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中心展区”,全面展示中国形象、综合国力和工业发展水平。汉诺威工博会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企业特别是众多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上世界舞台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