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首届服博览会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

2、游月娘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

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3、拜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月饼,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4、互赠月饼

潮汕地区的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之俗,还有相互馈赠月饼之举,这就促进了潮汕月饼制作工艺的发展,由最初的家庭制作发展到专门作坊制作,潮汕月饼更被称为潮式月饼而著称于世;

而意溪月饼、苏南月饼和贵屿月饼等早已闻名遐迩,与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和津式月饼并列,成为五种全国闻名的月饼之一。

5、烧瓦塔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

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

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

6、燃烟堆

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会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法定节假日延长到17:30),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汇聚潮汕文化精髓,是一座集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全方位体现和展示“大潮汕”文化的大型博物馆,也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重要文化展示交流载体。

主体建筑功能分区包括潮汕文物展示区、潮汕民俗展示区、华侨文化展示区、书画美术展示区等四大展示区域,成为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教育、休闲、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建筑,成为潮汕地区最重要的展示潮汕历史、文化的综合性文化博览建筑。潮汕博物馆介绍

南面设有近万平方米的英歌广场,这里也是潮博馆的入口。开车来的话可停在地下车库,然后经英歌广场进入博物馆。走进潮博馆,一层大堂内一艘巨型红头船绝对会吸引你的注意力。这是潮汕地区开始起航驶向世界、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大厅的设计非常有趣,主题“时光隧道”,有着自然舒展、错落有致的波浪形平台、观赏走廊,通过这些走廊可以漫步走遍全馆,观赏各楼层各展厅的内容。在二楼长廊,请记得驻足欣赏磅礴大气的大型画卷《潮汕胜景图》,由128位海内外知名潮籍画家共同参与、历时4年精心创作完成。

第一届汉服博览会

我觉得举行这些活动挺好的,有助复兴我们的汉服文化,说明我们中华大地是个文化底蕴的历史悠长的地方。

汉服是华夏56个民族服饰中的一种,华服的复兴就自然包括了汉服复兴。中国人要走向全世界,已经是必然了;华夏的文化影响全世界,也正在启航;这就包括了国文、传统、语言、吃的文化、穿的文化、等等。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更多国人必然会走向全世界,我们也将为,是中国人而感到越来越自豪和越来越满足。于此身穿华服或汉服的国人,不需要通过语言交流,就能告诉国际有人们“我是中国人!”

具有中华传统美德、怀仁天下的中国人,承受了1840年—1949年100多年的国际列强们的掠夺,使得我们的优异,几乎荡然无存;并,迎来了“第三世界国家”、“没有贵族的民族”等等的名号;直至如今也未彻底摆脱这些“耻辱”。从万恶的“耻辱”中,我们硬用了说短不短的70年,慢慢地得到了世界的重新认可。我们更有必要,重新捡起快丢失尽了的“中国传统美德和古圣先贤们留下的智慧”结合当下的创新,去迎回本来就是我们的全部。

大家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看见港台人和老外时的情形吗?“哇!好洋气喔!”,“哇老外哎!”什么时候在这些人看见你时,会迎来“哇!你看你看,中国人吖!”总不至于,你需要向他们喊道:“我是中国人!”吧!所用的语言还是英文!此时,华服能让我们在平静中,以优雅的微笑,和没有语言的方式,自信地告诉他们“我……是……中……国……人……”

并以,平等、和善、可亲、可敬的姿态,来面对他们。作为穿的文化、作为无声的形象代言,还作为“中国传统美之一”和作为走向世界的一项内容,华服、汉服、各民族服饰,都更有必要崛起和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