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科博会(1998年):全国35个开发区保税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19个高科技园区、105所在京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成为国内参展的三大群体,展示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
第二届科博会(1999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打出了“中国中关村”的口号,以北大产业和清华产业为依托,整体展出了他们极具高新技术特色且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43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充分展示出了中关村科学城的综合科研实力和技术成果。展览之后,国家正式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
第三届科博会(2000年):展览面积大幅度增加,专门搭建了2个临时展馆,展馆开始按照行业分类,出现了专业展馆。中关村展出了“一区五园”的前景规划——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是中关村首次集体亮相。
第四届科博会(2001年):共设立了9大展场,除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为主展场外,还包括农展馆、北京展览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建筑文化中心、锦绣大地展览中心、中华世纪坛、奥体中心等北京市所有的展场,展览会总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米,是上届的4倍多,参展的企业共2,100多家,参观人数达到了53万人次。由科技部组织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成就展”首次纳入国际周展览会,通过展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在农业、能源、交通、冶金、机械、电子通讯、新材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取得的一批突破性的技术成果,促进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和扩大攻关计划在社会的影响。也极大地丰富了本届展览会的内容,提高了展览会的科技含量,充分体现了本届展览会的国家级地位。
第五届科博会(2002年):本届“科博会”主会场共设立了17个专业展示区,首次设立了专利金奖及专利技术、国际设计、机器人、电源行业等展示区,由科技部等十大部委组成的奥运科技行动计划小组首次在“科博会”主展场内设立“科技奥运展区”,运用多方位手段展示科技奥运的60项计划。在分会场还专门设立了现代农业展、现代传媒展、金融展、开发区建设成果展、建设科技展、海外科技大学推介、人才招聘会、北京教育周等展览,基本上涵盖了高新技术的各个领域以及为高科技服务的第三产业等。
第六届科博会(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科博会改在9月举办。展览规模缩小一半,但专业化程度更高,主展场共设立了14个专业展区。
第七届科博会(2004年):汇集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品,居历届科博会之首,是本届展览会最显著的亮点,也成为了媒体和参观者关注的焦点。本届展览会展出的高科技产品和展出形式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实景式、可直接触摸的布展方式,更使普通观众直接体验到高科技离普通生活越来越近。
第八届科博会(2005年):首次设立了一些新的展示内容:首次设立了“循环经济与可再生能源展区”,通过展示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与产品,展示了循环经济的新理念。首次设立了“信息安全展区”,突出了科技与安全的新思想。设立了“传媒科技展馆”,以“传媒产业化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共同参与,集中展示了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网络传播、平面媒体的数字化采编等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现代化传媒产业。
第九届科博会(2006年):首次设立了“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展馆”两个展馆,面积达到了近8,000平方米,整体展示了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城市的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最新成果及巨大的产业力量,成为本届展览会的最受瞩目的展区。
第十届科博会(2007年):以“数字奥运技术与装备”为主题,汇集了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通讯技术企业, 全面展示数字北京、数字奥运建设成果和信息化技术创新成就。专门设立了“科技奥运展区”,集中展示了自主创新技术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的应用,包括场馆工程、运动员服务保障、赛事转播、开闭幕式服务保障、赛事服务、交通及安全保障等。本届展览会更贴近百姓,展览形式多样,现场互动内容丰富,以“科技走进市民生活”为主题,设立了数字化生活、生命与健康、节能与环保、创意与设计等多个展示板块,展出了众多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高科技和新产品。
科技艺术博览会
1.设计展示 这是“参与学习”。应非常强调青少年的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以围绕主题拟定设计展示的项目名称,让青少年在动手过程中发现和学习科技,并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 如交通方面的“公共汽车站”设计展示:让青少年根据他们所居住地区的交通、人口、居民生活习惯、文化特点等情况,设计出本地区的公共汽车站模型;青少年在展示会各自的展位上,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的车站特点。这种活动形式使参与者充满自信,参观者富有兴趣,比之仅把展品放在玻璃橱窗里让人参观的做法,显得更有生气,更符合时代特点。 2.科技成果展 这是“展览学习”。可以根据一个主题,将学生个人或集体实施的科技成果汇总在一起集中展示。展品可分为展板和实物、静态和动态等多种类别。展品必须是青少年通过对日常生活观察后的创新成果。通过展示,参观者既可以对展品进行学习和了解,还能够边想边操作,拓宽自己的思路。这种学习是以展品作为主要教材来进行的。 3.专题讨论 这是“讨论学习”。组织这类青少年专题讨论活动,应注重讨论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要挑选好的讨论专题。也就是说,应结合社会的热点及人们所关心的重大问题,组织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调查研究、搜集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结合当今科技技术的发展,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组织专题讨论时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科技指导教师应由幕前转到幕后,学生应由观众变成实际参与者,自己主持,自由探讨,通过讨论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改变通常以专家评委对学生进行答辩的形式来证实学生论文的真实性、科技性的做法。 (2)采用“学科交叉”。在组织青少年讨论时,所讨论的内容不只是涉及到单一学科的知识,而往往要横跨多种学科。因为学生在讨论前所从事的调查、实验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科技、技术、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靠单一学科的科技知识去解决科技、技术与社会中的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3)组织形式可分为专题论坛(围绕一个专题)、本科及分科讨论会(一个大专题及若干个分专题)、角色扮演(不同专题与多种角色)等。 4.动手动脑展项 这是“动手学习”。它突破了以往将展品当作艺术品放在玻璃橱窗中展出的模式,通过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达到科技传播的目的。此展项利用基础学科中的典型现象,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活动,揭示科技原理,激发科技兴趣,启迪科技智慧。它面向全体青少年,是一种以动态为主的科技传播活动,也是一种让青少年参与的寓教于乐的科教活动。这些展项可以由专业人员制作,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展项设计制作比赛选拔产生。它应形成系列,如声、光、电、机械、通信、自控、计算机应用等,其中也包括“科技玩具”、“ 智力拼搭”等类别。在设计展项时,要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应具有特色。 (2)注重基础科技与当代先进的应用技术相结合。 (3)强调科技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体现“愉快科技”的特点。 (4)重视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展项中的广泛应用。 5.各类工作室 这是“实验室学习”。“工作室”顾名思义“以工作为主”,它十分强调每一个参与者的“动手做”。由于改变了课堂上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形式,工作室的成员彼此都成了工作的伙伴,大家一起动手,共同探讨,从而使青少年在工作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是一种重视过程教育,避免死背结论的科技教育方式。它能让学生了解科技家是如何寻找课题和进行科技研究的,而这些过程里正蕴涵着科技家们大量的创造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科技精神。 工作室有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实验、科技小工房等几种类型。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每一个工作室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主题,如“光可以弯曲吗”、“结构”、“最便宜的科技展品”等。 (2)操作方式十分灵活,如一个主题结束以后,还可以选择另一个主题,这就为实现STS(科技、技术、社会)教育思想提供了条件。 (3)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在各种科普活动中设立工作室。由于科普活动的种类繁多,因此活动中设立的工作室应与主题相匹配,如“高空落蛋”工作室、“航模”工作室等。 青少年参加工作室活动,除了能进行一定的交流和讨论外,更重要的是,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和实验,并在动手中学习科技。各类工作室在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模式,并在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6.各类科技活动 可根据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些独特、新颖、有吸引力的示范、观摩科技活动,如命题擂台赛,空、车、船、箭模表演,高新科技演示,“解决问题”比赛等,增强参与性和演示性。 7.科技图书节 围绕主题举办新书展示、小读者沙龙、作者与读者见面会、书评园地等活动,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举办电子作品阅读与交流等活动。 8.科教影视节 应利用影视声像手段,突破“剧场”的固定模式,运用“科技之窗”的形式,充分利用空间、时间的变化,让观众走进博览会后,时时处处通过这个流动的“窗口”得到科技教育。除选择切合主题的一些科教影视片源外,还应注重搜集一些在国内外青少年科技活动中设计制作的录像片,并进行播放,以达到宣传、学习、交流的目的。
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
1、第一届:大连
举办地:大连市会展中心
时间: 1997年。
展览项目:微型园艺、插花、微缩景观。2、第二届:南京
举办地:南京市玄武湖公园。
时间:1998年09月26日至10月10日。
城市与花卉——人与自然的和谐。3、第三届:上海
举办地:上海浦东中央公园。
时间: 2000年09月20日至10月20日。
绿都花海——人、城市、自然。4、第四届:广州
举办地:广州市珠江新城。
时间:2001年09月28日至11月28日。
生态人居环境-青山、碧水、蓝天、花城。5、第五届:深圳
举办地:深圳市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
时间:2004年09月至2005年03月。
自然、家园、美好未来。6、第六届:厦门
举办地点: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
时间:2007年09月23日至2008年04月16日。
和谐共存·传承发展。7、第七届:济南
举办地: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
时间:2009年09月26日至2010年05月。
文化传承·科学发展。8、第八届:重庆
举办地:重庆园博园。
时间:2011年11月至2012年05月。
园林,让城市更加美好。9、第九届:北京
举办地:北京永定河畔。
时间:2013年5月18日至2013年11月18日。
绿色交响·盛世园林。10、第十届:武汉
举办地:金银湖。
时间:2015年09月至2016年05月09日。
生态园博,绿色生活。11、第十一届:郑州
举办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水北调东南区域。
时间: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
引领绿色发展,传承华夏文明。12、第十二届:南宁
举办地:南宁市。
时间: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
生态宜居,园林圆梦。
13、第十三届:徐州地点:江苏省徐州市吕梁风景区悬水湖景区。
时间: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
绿色城市,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