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蒙博览会9月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

2023年8月18日上午,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专题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第四届中蒙博览会以“共建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新机遇”为主题,设置五大板块10余项专题活动,进一步深化中蒙两国之间以及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务实合作。2023年9月6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
本届中蒙博览会主展面积9.2万平方米,创历届最大;预计参展企业3000多家、参展国别35个、参展省区市27个,创历届最多。届时,还将首次设置具有内蒙古优势特色的能源展区和装备制造展区等。本届中蒙博览会首次尝试以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招商招展,吸引更多企业和客商走进中蒙博览会。据了解,前三届中蒙博览会共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等444项。中蒙博览会博览会主要内容分为投资贸易洽谈、会议论坛、展览展销、文化交流四个板块。其中投资贸易洽谈板块包括:中蒙投资环境与重点项目推介会;中蒙新能源开发洽谈会;中蒙矿产资源开发洽谈会;中蒙旅游合作洽谈会;中蒙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中蒙跨境电子商务洽谈会;内蒙古—香港经贸洽谈会;中蒙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中蒙肉业合作洽谈会。
会议论坛板块包括: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开幕式暨中蒙合作高层论坛;中蒙工商峰会;中蒙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国际乳业发展论坛;中蒙跨境合作区圆桌会议;中蒙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国际马业论坛;国际蒙医药论坛。展览展销板块分为形象展示和商品展销两部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中国蒙古国博览会门票
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201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中蒙两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其他经贸伙伴的高度认可。第2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将于9月26至30日在呼和浩特举办,本届博览会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面向全球合作共赢”为主题,届时将采取展览展示、会议论坛、投资贸易洽谈等多种形式,为参会各方提供更多更好地沟通交流平台。中蒙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周开幕式晚会

2017年9月25日
地点: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
开幕式文艺演出旨在祝福中蒙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展望未来互利共赢。文艺演出会将长调、呼麦、马头琴等蒙古族文化特色艺术与国际化交响同奏,国际化的音乐与中国国粹、蒙古族音乐有机融合。演出阵容强大,演员皆为具有国家级、世界级艺术水准的表演团体。其中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及国内顶级艺术团队为主要表演团队,辅以蒙古、俄罗斯等多国演员共同参演。首届“草原之约”国际游牧音乐节
2017年9月27日
地点:内蒙古体育馆
本届游牧音乐节是顺应中蒙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势而生的。从蒙古包、房车、帐篷、热气球到低空飞行,我们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内容丰富的“新游牧”概念。第2届中国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
2017年9月26日—29日
地点: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
本届舞蹈展演旨在努力推动蒙古族舞蹈艺术发展,繁荣蒙古舞蹈艺术创作,推出新人新作,促进蒙古舞蹈文化在国际上的相互交流,扩大蒙古舞在国内外的影响。
本届展演拟邀请蒙古国、俄罗斯等优秀舞蹈艺术院团、院校及舞者和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直属艺术院团、部队系统、艺术院校等参展。2017年中蒙俄自行车邀请赛暨中蒙俄友谊骑行活动
2017年9月23日—24日
路线:草原丝绸之路公园-少数民族群众体育运动中心 呼和塔拉路-生态路-野马图路
本届骑行活动旨在为中蒙俄交流增添更多体育文化等人文内容,助力内蒙古发展对外务实合作,进一步发挥内蒙古在国家向北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赛事活动定位为中蒙俄较高水平的公路自行车比赛和较大规模的自行车骑游活动,基本采取赛事+骑游模式。所有参赛选手可获得特色纪念奖牌1枚。内蒙古旅游暨“万里茶道”国际旅游推介活动
2017年9月26日
地点:巨华国际大酒店宴会厅
推介活动旨在发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效应,加强内蒙古与国内及蒙俄旅游交流与合作,推动“万里茶道”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市场共拓、旅游信息互通、旅游客源互送,形成以内蒙古为核心的中蒙俄旅游圈。中蒙投资环境与重点项目推介会
2017年9月26日
地点:新城宾馆国宾北楼会议厅
推介会旨在向中外客商和企业家,宣传内蒙古和蒙古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及重点投资项目,开展项目洽谈。签约项目主要涉及“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境外经济合作项目。
推介会还将设立洽谈区域,面向广大投资人和企业提供蒙古国、内蒙古各盟市产业发展规划、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的综合咨询服务,并就招商项目进行对接洽谈。
中国蒙古国博览会时间
自从策克边境口岸开放以来,这里就有非常受欢迎的交易会,因为中外的人都在这里交易,人们即使不用出国也能买到很多外国的东西。很方便。什么时候开始?让我们找出答案。集市贸易时间公平交易每季(3月、6月、9月、12月)开放一次,每次允许交易20天,全年只有80天。看起来时间不多,但也比较符合游牧民族的生产力。集市贸易介绍摊贩大多来自中国西北和蒙古国边境的牧民摊贩。开市前,商贩们会用卡车把整季收集的材料运到港口边上,然后租一个摊位,为期20天,在那里可以卖自己的特产。来自蒙古的贸易商主要以皮革、毛皮和肉制品为主,而中国的贸易商的货物主要以蒙古人的日用品为主。但随着额济纳旗胡杨林的普及,口岸游客与日俱增,也使得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多了起来。公平贸易使越来越多的商人受益。除了蒙古,与中国接壤的其他国家的贸易商也纷纷而来。走进市场,展台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散发着许多国家的异国风情,现场就像一个小型的文化产品展览。这也是一个你在中国见到最多外国人的博览会。蒙古人、俄罗斯人、哈萨克人和其他跨国商人正涌向边境口岸。为了和中国人打交道,很多商人都会懂一些普通话,基本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集市主要是供中蒙两国客商直接采购销售,场地类似展览形式。如果彼此满意,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完成进一步的业务。巴扎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整合双方资源,提供潜在的大规模边贸。对于额济纳旗的牧民来说,集市是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的希望。额济纳旗作为内蒙古最西部,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自古以来就很偏僻。牧民好不容易生产出了点东西,还不能实现商业化。然边境口岸的市场带来了可能性,许多牧民抓住了机会,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随着胡杨林和边境旅游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额济纳旗。这个口岸的小市场,成了游客不出国门就能“淘宝”到中亚、北亚的特产。因为有些商品是不收关税的,所以商品的直销价格并不贵,比如昂贵的皮革、皮草,都远远低于市场价。当然这些都是初级产品,需要买回来再次加工才能使用。至于是不是正品,就要考验游客的眼力了。如果来这里旅游,可以来这里购物,这样不用出国就可以买到很多国外的产品,很多商品都很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