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馆需要带什么东西进去
我一直都比较爱看各种展览,这种习惯陪伴了我前前后后快10年的时间了,让我收获很多。对于看展的实际意义以及该怎样看展,我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今天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1.看展的实际意义
2.该怎样正确看展看展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未来我也将延续这种习惯。接下来满满都是干货,小伙伴们不妨收藏一下。
1.看展的实际意义
看展已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放松方式之一。于我而言,看展已经成了与自己交心对话的方式,对于精神世界来说,与自己相处变成了尤为重要的日常,当我面对美术品、艺术品,我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需要再听任何人说话。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说道:“我们看到的与我们知道的,二者的关系从未被澄清。”
我们欣赏展览,更多的是接触,接受不同的艺术形态,更多地感知这个世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艺术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艺术面前人无高贵卑贱之分。在极简和丰富、秩序与随性之间,找寻视觉和心灵最佳的平衡点,藉体贴和人性化的态度打造舒适的生活享受体验感。
很多人看艺术展,最容易有的一个执念就是要看懂。仿佛不能用言语表达,不能像做阅读理解那样分析动机与内涵,讲不上几个流派主义理论,就失败了一样。其实,虽然看不太出名堂,但就是觉得真美啊,这种感觉就已经对了。逛艺术展,就和逛一个游乐场差不多,抱着放松、轻松、游玩的心态去看,其实最容易有收获。2.该怎样正确看展①选择合适的时间看展览
工作日的上午是较好的看展时间,因为人少,你可以自由而安静地欣赏整个展览。如果选择在周末观展,那么努力将时间规划在中午前,避开高峰时段。
周一是公立艺术馆统一的休息日,这一天更适合拜访画廊和私人美术馆,一些规模较小的私人美术馆会在换展期间闭馆。
游览时间尽量控制在2个小时内,常犯的错误是在博物馆里逗留太久,这会让你感到超负荷,精疲力尽。②一双舒服的鞋子是重要的前提
长时间驻足欣赏艺术品会导致你双腿酸痛,穿一双你最舒服的鞋子非常重要。夏天博物馆会有很强的冷气,女生可以多携带一件披肩。我平时都是穿平底运动鞋去的,有时还带个折叠小板凳。
③提前了解文化背景和知识
无论参观一个美术馆还是艺术展览,最重要的功课莫过于了解基础的背景资料,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家、核心展品、展品来源等,你基本可以在网络收集到相关资料。记得我第一次去看展览的时候,不知道要提前做功课,真的是看得一头雾水。
④如何更好的拍照和记录
智能手机就足够满足拍照记录的需求,过于专业笨重的单反相机反而会成为观展过程中的负担
正方形构图是出色呈现展品的拍摄方式,对于你特别喜欢的展品,可以多个角度 细节拍摄。我以前碰到一个特别喜欢的展会,就带了很多工具去打算多拍点东西,结果一个人累半死,参加展览的心情都被弄坏了。⑤如何提高观展体验假装你就是作品的主人,它本就应该属于你,只是放在美术馆而已,选择你认为有趣,或者更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观看。
保护好你在画作前的“领地”,不要被人挡住你的视线。尽量伸展上半身靠近画作,同时将脚尖保持在警戒线之后。被人遮挡视线,真的会感觉特别不爽,关键有的人被提醒后,依然装作无事人,就很生气。
最后提醒一下,我们观展的时候一定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带一些吃的东西进去,那将很容易遭到旁人的嫌弃。希望以上分享内容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伙伴们如果还有什么想交流的话都可以评论区留言给我喔~
艺术品可以在博物馆办展览
当代艺术是一种明显不同于传统“国、油、版、雕”制作方式的、用观念去使用材料的、具有问题意识但并不给出答案的艺术形态,它的存在对于观众来说都是一次审美和知识的巨大挑战。
《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些列电视节目让去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大幅度的增长;Instagram(照片墙)、微信和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的美照分享也让去美术馆打卡“网红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文物展可以说是老少咸宜,而当代艺术展则更受年轻人追捧。所以为了改变人们对博物馆“收藏文物”的传统观念,博物馆在文物展览中引入了当代艺术作品,进行更多的展览策划尝试。
进入21世纪,文物与当代艺术的界限在中国博物馆的场域中慢慢被打破,它们的对话一步步地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一改观众对于博物馆总是展出文物的看法。2015年5月,南京博物院举办展览“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展出了2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59件雕塑作品。该展览大规模地引进当代艺术作品,博物馆要求作品不仅要符合南博地域特色,还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该展览中有的作品偏重于观念上的表达,还有一些作品是比较传统的雕塑形式。
一、出发前,确认博物馆开放时间与预约规则
① 留意闭馆日。
我有过好几次,跑空博物馆的经历。不说时间和精力被浪费,那种感觉,会带来巨大的沮丧。带有博物馆、美术馆等性质的机构,「周一」可能是一个固定的闭馆日,但也有例外。
如果你打算前往一个地方的博物馆,首先要在博物馆的官网或者点评等软件上,确认是否闭关。
② 热门博物馆,确认是否需要提前预约。
我曾经去到北京,以为故宫博物院就是和普通景点买完票就可以进的。但是那段时间,正在办一个盛大的展览,进馆人数巨量,发现自己在北京停留的半个月内,所有的票被提前预订了,除非通过黄牛没有其他办法。
针对故宫博物院,或者一些省份的热门博物馆,最好在出发前,提前购买或者预订好进馆的门票。
③ 留心博物馆所在地的防疫要求和必备证件。
不同地区的防疫要求不一样,有的要绿码,有的要行程卡,有的需要 48h 或 72h 核酸。为了让我们旅途顺利进行,提前在博物馆的官方查询进馆要求,避免跑空。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可以通过身份证系统识别进馆,出门携带好身份证,会更保险。
④ 在预约时间段内抵达。
博物馆对于进馆人数是会有控制的。比如你约了上午的时间段,最好就是月月时间段内抵达,如果超过时间,系统很可能会识别你已经迟到,除非有人工检票员,愿意为你特殊放行。虽然有些博物馆不会那么严格,但随着数字化的管理,检票系统的完善,很可能会卡你进馆的时间。
二、进馆时,确认游览顺序
① 查看管内地图
为了避免像无头苍蝇一样游览, 进博物馆最好先查看地图,确认展厅的游览顺序。参观顺序是策展工作人员会特定引导的,它可能依照时间顺序,或者有特定的主题顺序。按照提示的导览顺序参观博物馆,可以让更有效地获取博物馆带来的信息和策展人想传递的主题。
② 留意每个展厅序言
很多人看博物馆,直接就奔着展品去,忽略了每个展厅都会有的序言。
序言部分提示了策展的背景,以及相应的目的,已经展馆策划者的思考,先看序言,能够让我们对博物馆有更好的了解。
③在服务台留心智能讲解服务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配备着线上的导览服务。进入展馆前,可以先在前台问询,是否有导览的 app 或 小程序。通过扫码等方式,可以收听展品的讲解, 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眼前的展品,让参观变得更有意思。总之要充分利用资源,来提升参观的效率与体验。
三、参观时,尊重馆内规则
① 不对展品使用闪光灯
闪光灯可能会造成展品表面的风化或轻微的损坏,面对贵重文物,不建议使用闪光灯。有些展厅,会有禁止拍照的字样,也需相应遵循。
② 不在馆内食用气味较大的食物
博物馆属于公共场所,不在里面食用气味较大的食物、饮料,是尊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③ 不在馆内大声说话
博物馆的主题不同,有些严肃静谧的展馆,不适合大声喧哗。参观时,与亲友低声交谈,手机调至震动和静音,给你和他人都有一个沉浸式的体验。
热门问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热门问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推荐问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感谢你浏览了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