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要是指天津具有百年历史的五大道地区的建筑。这个地区大约是1902年被划成大英帝国的租界。当时因为天津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离北京也近,所以有很多晚清有名望的家族,实业大亨,还有一些当时的外资公司的掌门人都选择在天津建宅子,但又因为正好赶上当时英国花园城市规划,所以这个区域被设计成贵族式住宅区。其中有各种良好又先进的生活配套设施。而想要住在这里的人们就要按照当时租界的大致要求来建房子,但基本是以当时的西方思潮为主的,其中以英式建筑最多,我看过后感觉在半数之上,还有一些西方的中世纪建筑,其中意式风情街上的风格可能是最具看点和特色的。还有一些是中西结合的,既有我国的庭院结构,又有些西式巴洛克风格的样子,其中还点缀着一些法式,德式等传统房屋,总体来说还是很多样化的,来天津旅游的人们尤其喜欢建筑的一定会来五大道参观。这里融合了当时殖民地时期整个世界发达国家的所有建筑类型,所以会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称。
如果想去参观我个人认为最美的时节是春天,也就是每年的4月份,特别的美,高大的法桐,和各种花儿都争芳吐艳,我基本每年都会带孩子在这个时节回去。这也是天津一年中最漂亮的时候。
万国建筑博览会天津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要说道天津的这张名片,我想它一定是五彩缤纷的,因为天津这座城市融汇了法、意、英、俄等8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这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绝无仅有。
在天津小洋楼集中的五大道、中心花园、意式风情区,你能领会到英式建筑、意式建筑、法式建筑、德式建筑、西班牙式建筑的独特风情与韵味,这边是文艺复兴式,那边是古典主义,还有折中主义、巴洛克式、庭院式建筑,毫不夸张地说,天津就是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
从渊源上说,天津的小洋楼文化实际是外来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变异,它洋溢着西方生活方式与西方价值观念。各国在天津的租界划定后,第一代居民就是拥有治外法权的外国人,租界当局均会按照自己国家的风格和流行手法进行规划和功能分区,确定道路与市政工程系统。形形色色的各国不同风格的建筑在租界里大量涌现,各式楼房纷然杂陈。没过多少时间,一些买办和为洋人工作的白领阶级、下野的军阀也开始到租借地来,按照洋人的样子,大兴土木为自己建小洋楼。就天津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洋楼社区。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洋楼建筑中,比较著名的有孙中山夫妇下榻过的张园、环境幽雅的静园、兼具中西合并风格的袁世凯豪华寓所、梁启超的极具意大利风格的公寓,还有富丽堂皇的庆王府等。
在这些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天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万国建筑博览会上海
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包括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不少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时间:全天,门票价格:免费。
万国建筑群优秀建筑有:亚细亚大楼、有利大楼、日清大楼、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电报大楼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鳞次栉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
相关历史;1、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2、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外滩旧景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
3、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国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