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馆现在展示什么东西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占地13.3万多平方米,以三个坑为中心进行博物馆的配套建筑。建在一号坑上的保护性展览大厅,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南北72米,东西230米,建筑高大宏伟。
三座坑共8000多陶兵马俑,组成了秦始皇时气势宏大的军阵排列。一号坑是它的主体,6000多件兵马俑呈长方形列阵,前面是三排210个武士组成的前锋,后面则是步兵、马和战士相间组成的38路纵队,其两侧及后面各有一列武士向内而立,可能是护卫。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的比例、大小都很接近;它们不同的装束和军阵中的位置,显示了各自的等级和兵种。有将军、有中下级军官,大量的是兵卒;除步兵俑外,还有不同装束、姿势各异的骑兵俑、驭手俑、车士俑、铠甲俑、战袍俑、立射俑、跪射俑等。陶俑的制作十分精美,古代雕塑家们运用高超的技艺,塑造了古代秦军将士们不同的表情和内在的性格。将军的神态威武庄重,士兵们有的机敏和悦,有的凶悍勇猛,面部造型有的还显示了西北少数民族的特征。出土的陶马昂首挺立,四蹄矫健,结构严谨,与威武的将士相配合,使人感到了昔日秦军的赫赫声威。
二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此坑由步兵、骑兵、车兵组成,共约有陶俑、陶马千余件。三号坑较小,仅520平方米,可能是整个军阵中的指挥部。
陈列室里展出了出土的万余件金属兵器中的一部分,大多为青铜制造,有剑、戈、戟、铍、殳、吴钩、弩机、箭镞等。其中吴钩和铍是首次发现,填补了古兵器的空白。出土的青铜剑,埋在地下2000多年,至今仍不锈不蚀,闪闪发光。经电子探针等分析,其表面有一层约10~15微米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很强的抗锈蚀功能。这种工艺在欧美各国的使用,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中国却早在2000年前就已掌握,可以说是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
博物馆还设有一个特展室,即著名的秦陵铜车马馆。这是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的两乘秦代大型彩绘铜马车,其大小相当于真车的一半,均为双轮、单辕,前驾四匹铜马,车上各有铜御官俑1件。车马鞍具齐全,与真车马无异。其中二号车的全部零件有3462件,包括金制零件737件,银制零件983件。铜车素雅的色彩,与金银饰件相配,十分精致华贵。这乘铜车长3.17米,高1.06米,辕长2.46米。车舆分成前后两室,前室小,后室大,中间有挡板相隔,有一个很精巧的前后相通的窗户。车的上边,罩有一个大篷盖,使车室形成一个轿状的长方形大密闭室,车身左右都有小窗户,从车内可以看到车外,而从车外却很难看清车内。在车篷盖里和前后的箱板、车外下层、门扉内外等都有非常美丽的纹饰。经过修复,现在用机械联结的链条,仍非常灵活,车的窗门,仍可启闭自如;带动轮轴,仍可自由运行,不能不令人拍手叫绝。四匹铜马的装饰也十分讲究,马鬃刷齐,中部剪有一朵“鬃花”,颈项都悬挂璎珞,呈穗状,左骖马和右骖马颈上还套有金银项圈。四匹马的脸上各饰有金当卢一件,这是马的装饰品。这辆运用铸、焊、铆、镶嵌、错磨等多种工艺手段制造的古代马车,显示了极高的技艺水平,是人类古代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两辆车埋在秦始皇陵的西侧,显然是秦始皇车马仪仗的象征。它们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皇帝的舆服制度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兵马俑博物馆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博物馆之一。它不仅有了配套的陈列设施,而且开展了多种科研和学术活动。一门分支学科——秦俑学,已在此基础上形成。由于兵马俑无与伦比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每年到此参观的中外观众达200多万人。秦始皇陵兵马俑已与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和敦煌莫高窟等古迹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将军俑的神态威武庄重
我一直都比较爱看各种展览,这种习惯陪伴了我前前后后快10年的时间了,让我收获很多。对于看展的实际意义以及该怎样看展,我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今天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1.看展的实际意义
2.该怎样正确看展看展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未来我也将延续这种习惯。接下来满满都是干货,小伙伴们不妨收藏一下。
1.看展的实际意义
看展已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放松方式之一。于我而言,看展已经成了与自己交心对话的方式,对于精神世界来说,与自己相处变成了尤为重要的日常,当我面对美术品、艺术品,我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需要再听任何人说话。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说道:“我们看到的与我们知道的,二者的关系从未被澄清。”
我们欣赏展览,更多的是接触,接受不同的艺术形态,更多地感知这个世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艺术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艺术面前人无高贵卑贱之分。在极简和丰富、秩序与随性之间,找寻视觉和心灵最佳的平衡点,藉体贴和人性化的态度打造舒适的生活享受体验感。
很多人看艺术展,最容易有的一个执念就是要看懂。仿佛不能用言语表达,不能像做阅读理解那样分析动机与内涵,讲不上几个流派主义理论,就失败了一样。其实,虽然看不太出名堂,但就是觉得真美啊,这种感觉就已经对了。逛艺术展,就和逛一个游乐场差不多,抱着放松、轻松、游玩的心态去看,其实最容易有收获。2.该怎样正确看展①选择合适的时间看展览
工作日的上午是较好的看展时间,因为人少,你可以自由而安静地欣赏整个展览。如果选择在周末观展,那么努力将时间规划在中午前,避开高峰时段。
周一是公立艺术馆统一的休息日,这一天更适合拜访画廊和私人美术馆,一些规模较小的私人美术馆会在换展期间闭馆。
游览时间尽量控制在2个小时内,常犯的错误是在博物馆里逗留太久,这会让你感到超负荷,精疲力尽。②一双舒服的鞋子是重要的前提
长时间驻足欣赏艺术品会导致你双腿酸痛,穿一双你最舒服的鞋子非常重要。夏天博物馆会有很强的冷气,女生可以多携带一件披肩。我平时都是穿平底运动鞋去的,有时还带个折叠小板凳。
③提前了解文化背景和知识
无论参观一个美术馆还是艺术展览,最重要的功课莫过于了解基础的背景资料,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家、核心展品、展品来源等,你基本可以在网络收集到相关资料。记得我第一次去看展览的时候,不知道要提前做功课,真的是看得一头雾水。
④如何更好的拍照和记录
智能手机就足够满足拍照记录的需求,过于专业笨重的单反相机反而会成为观展过程中的负担
正方形构图是出色呈现展品的拍摄方式,对于你特别喜欢的展品,可以多个角度 细节拍摄。我以前碰到一个特别喜欢的展会,就带了很多工具去打算多拍点东西,结果一个人累半死,参加展览的心情都被弄坏了。⑤如何提高观展体验假装你就是作品的主人,它本就应该属于你,只是放在美术馆而已,选择你认为有趣,或者更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观看。
保护好你在画作前的“领地”,不要被人挡住你的视线。尽量伸展上半身靠近画作,同时将脚尖保持在警戒线之后。被人遮挡视线,真的会感觉特别不爽,关键有的人被提醒后,依然装作无事人,就很生气。
最后提醒一下,我们观展的时候一定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带一些吃的东西进去,那将很容易遭到旁人的嫌弃。希望以上分享内容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伙伴们如果还有什么想交流的话都可以评论区留言给我喔~
创意之馆”的英国馆,外部由大量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组成,每根触须顶端都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看上去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所有建筑材料都可以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将为零。西班牙馆由万千柳条“编织”而成,俯瞰就像一个形状独特的篮子;展馆内部主要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纸作为材料,顶部则利用太阳能,起到节能效果。瑞士馆展馆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顶楼将种满绿草和蒲公英,观众乘坐缆车登顶,便可闻到蒲公英的芬芳。名为“感性城市”的法国馆,看上去像漂浮在水平面上,和黄浦江相得益彰,这个方案在能源方面应用了高新技术,展馆将实现能源自供。芬兰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冰壶”,从外观看就像是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梦幻城市”丹麦馆的外形恰似两个上下重叠而又倾斜的圆环,在中央下沉式的迷你海滨广场上,游客既可以在水中嬉戏,又可以在周边草坪休息野餐,感受丹麦惬意的生活气息。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雕塑原件也漂洋过海在此展出。东道主中国国家馆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整体呈斗拱状,高度60多米,气势磅礴。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科技生活新图景世博会是各国展示实力的舞台。历届世博会上,参展国都会展示出自己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因此科技馆和企业馆总是世博会上的亮点。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世博园区大面积地使用太阳能。主题馆、中国馆、南市电厂等主要场馆及部分设施上,都安装了太阳能设施。在新型环保交通工具的应用上,世博园区内公共交通将实现“零排放”,各种新型科技交通工具都将得以展示。在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上,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照明主体就将采用半导体照明。在资源循环技术方面,将利用世博园区滨江布局的优势,使用黄浦江水作为冷源的热泵和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地源热泵,并采用物理和生物技术净化的黄浦江水和收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园区绿化浇灌,节省水资源。在节能生态建筑方面,世博园区内的场馆设施在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风场、地下空间地道风、自动遮阳系统、自然透光、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技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在建筑材料上,选择能源资源消耗小和环境效益显著的绿色建材。世博会墨西哥馆最大的特色,就是展出了一批观众难得一见的文化珍品。包括代表瓦斯特卡文化的砂岩雕刻“羽毛蛇神艾卡特石碑”;来自玛雅文明时代的石灰岩雕刻“身披羽毛人物版画”;金碧辉煌的多罗雷斯圣母祭坛;代表墨西卡文化的石碑“仙人掌”;而墨西哥馆的“镇馆之宝”、最珍贵的展品则是著名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自画像。 法国7件“国宝”亮相世博园 从未同时在境外展出 4月28日,塞尚的作品《咖啡壶边的妇女》运抵上海世博园法国馆。 当日,法国7件“国宝”亮相上海世博园。这7件展品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过。这7件“国宝”均由法国奥赛博物馆提供,其中有6件为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作品。它们分别是塞尚的 《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梵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和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另外一件是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 奥赛博物馆的前身是巴黎为举办1898年世博会而修建的火车站,后改建为博物馆,以收藏19世纪法国美术黄金时代的作品为主,被誉为印象派艺术殿堂。它与蓬皮杜文化中心和罗浮宫博物馆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中心。 小美人鱼铜像是童话之国丹麦的国宝,自1913年落成以来一直矗立于哥本哈根的海边。为表达对中国的友好之情,丹麦决定让小美人鱼铜像参加上海世博会,在丹麦馆展出半年。这是该铜像首次出国展出。 世博期间,中国馆将展出从全国各地精选出的多件顶级国宝。据介绍,挑选送展国宝时都按“四大发明”和“中华民族科技发展历程”的主线进行。即将展出的国宝中,“曾侯乙建鼓底座”及“针灸穴位铜人”这两件楚文化瑰宝最为引人瞩目。“曾侯乙建鼓底座”是青铜冶炼的巅峰作品,由8对大龙及数10条小龙组成,龙身相互缠绕、镂空,并嵌有绿松石,其工艺至今无法复原,也无复制品。“针灸穴位铜人”同样不容小觑。这尊明代铜人全身清楚地标注了数百个穴位和经脉的具体位置,生动体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由于铜人此前从未公开展出,因此上海世博也成了它的“处女秀”。来自河北的西汉错金铜博山炉也将以真品亮相中国馆。该铜炉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精美的西汉青铜器之一。亮相中国馆的顶级国宝还不止于此,另有一些将在世博会开幕当天揭晓。除在中国馆展出的顶级国宝外,其他中华瑰宝也将在世博会其他展馆展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展品包括:将在城市足迹馆展示的已有7000年历史的“太阳神石刻”和商代的“饕餮纹铜鼓”;中国境内已发掘的恐龙化石鼻祖之一——许氏禄丰龙骨架化石和另一具巨型禄丰龙骨架化石;福建馆的“四大宝物”也创下了各自领域的纪录:重达8吨的妈祖雕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汉白玉妈祖雕像;价值1.3亿元的《春声赋》是世界最大的寿山石雕;“世博和鼎”是世界第一尊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孤品瓷鼎;高3.6米、直径1.5米的牡丹大花瓶是内地已知的最大脱胎漆器对瓶 各个省都拿出了许多宝物参展,数不胜数。
热门问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热门问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推荐问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 
                                    3个回答
感谢你浏览了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