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了,纸扎是我国的传统工艺,从北宋开始流行,又称为糊纸,在我们国家通常用来祭祀筹神,或者丧葬活动的,所以中国有些忌讳。但是法国人没有,在他们看来,这个就是一门艺术,是值得被观赏的。外表上来说,其实我国的纸扎工艺也是一门手工艺,结合了彩绘,剪纸,扎竹,裱糊,纸塑等手法为一体的工艺。这个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要把他做的很精美也是相当的考验功夫了。 他的范围相当的广,不止有古代的纸扎人偶,还有别墅,也就是灵厝 (冥宅),他们的用途是我们在祭祀祖先或者办理丧葬活动的时候用火烧掉,就是已经烧给我们已逝去的祖先亲人,希望他们能在地府也有个安家的地方,能够有个舒适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对于祖先的祈愿吧。纸扎的灵厝非常精美,雕花和彩绘都是栩栩如生的,里面还会放上逝者的纸糊肖像以及厝契(房产证明) ,代表这个房子是烧给这个人的,以免被孤魂野鬼给盗取。 除了我们经常看到的纸扎人偶和灵厝,还有我们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现代的车子,手提包,珠宝配饰,还有各种小吃食品,用纸扎做的这些小东西都是栩栩如生的,说他是一门艺术一点也不为过。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是做不出那么逼真的手扎工艺,所以外国人看到这么精美的纸扎品拿去办展览也是对我们工艺品的一种欣赏吧。 以上都是个人的看法哈!

中国纸扎文化的介绍
纸扎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手工艺人的艺术结晶。

中国的扎纸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又称糊纸、扎纸、彩糊等,融剪纸、绘画、草编、泥塑、竹扎和裱糊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是一门独特的中国民间艺术,从北宋开始盛行。
早在唐代礼学研究者少师王玙就说了纸马文化,“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后世纸上画神像,涂以彩色出售,祭赛既毕则焚之,谓之纸马。或谓昔时画神像于纸,皆画马以为乘骑之用,故称“纸马”。”现在很多人眼中,它只是纸扎的马。也许以后它真的会变成纸扎的马,这层纸扎的马也没了。但在它不仅仅是纸扎的马,它是汉族,白族,苗族,壮族,楚雄彝族祭祀祭祀神灵仙人所用的物品。
它有时候也叫纸扎,有些地方也叫甲马,有的地方叫神码。它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有诸多的研究著作,但说的最多的是云南的神马。
纸扎文化
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冯骥才先生曾著有《俗世奇人》一书,书中记录了晚清光绪年间游离在显赫上层和市井民间的怪异人物,描绘了解放以前中国出现的社会风土人情。小编至今还记得出现在小学课本上的那个“泥人张”的趣事:海张五讽刺泥人张,泥人张捏了海张五的泥像,并打出“贱卖”旗号,海张五花大价钱买走。要说整个故事中让人最为醉心的恐怕就是冯先生笔下那栩栩如生的泥人了。冯先生写到,“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泥人张凭借自己高超的手法和智慧,回击了海张五对自己的讽刺,而奇妙的是“捏泥人”这一传统文化在这一情节串联中的作用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实,除了捏泥人,中国还有一项传统文化享誉海内外,你知道是什么吗?纸扎,起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纸扎原是中国民间祭祀或者喜丧习俗活动时用来焚烧的纸制品,而殉葬俑就是早期纸扎的雏形。奴隶社会时期,纸扎因被人殉所替代而有所减少,后来束草拟人又取代了人殉,直至西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及丝绸之路的建立,纸扎才作为红白喜事的祭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纸扎真正成为一种流行是到了唐代道学家提出“生命二元论”后才开始的。而后在宋代宋明理学的推动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甚至发展为一种专门的丧葬行业,人们把以经营丧俗纸扎为营生的店铺称为“纸马店”,而制作纸扎的人就是“扎彩匠”。人们以竹、木、线,内里作骨,外糊纸料,再给它涂抹上鲜艳的色彩,这样一个纸扎就做成了。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后来,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推进,纸扎就渐渐从丧俗蜕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人们还将不同的纸扎分成了四类:一是神像,如入葬时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戏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明器、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兽类。各种纸扎作品凭借其取材巧妙,工艺精湛的优势,流传至今。在纸扎众多用途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1909年慈禧葬礼出殡期间,葬礼中的纸扎人随葬品做得如真人般大小,仿照的大多是当时朝中的文武官员,那场面虽不如秦始皇陵兵马俑那般壮观,却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单就葬礼上的一个法国巨轮就花费了清政府整整几十万两的雪花白银,果真是有钱任性。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当然纸扎也不例外。2016年,在新兴糊纸店的张徐沛和他的子女们的努力下,纸扎终于得以在法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凯布朗利博物馆展览。这一次中国纸扎作品的入围意义重大,昭示了国际世界对于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主办方还根据纸扎的用途,将此次展览命名为“极乐天堂”艺术展。这次的纸扎展览当天就吸引了600万外国人前来观看,参观者连连称赞:中国人太浪漫。三年后,纸扎再次登入法国国家级博物馆,被全世界的人们收藏。中国的葬礼纸扎与其说是一种祭祀形式,不如说是一种抒情方式。它们寄予了我们对死去亲人的哀思和祝福,是我们坦然面对死亡的一种积极态度。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寓意深刻,浪漫的中国人正在用焚烧纸扎的方式,向安度极乐世界的亲人们寄去“书信”,表达对他们的不舍和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