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记者们的问题里依然藏着大家最关心的“老话题”——中美大豆贸易的最新进展。
面对这个焦点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直接点出了关键信息:“近日发布的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里,农产品贸易正是达成的主要成果共识之一。”这句话不算长,却给关注农业进出口的从业者们吃了颗“定心丸”——毕竟,中国作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每一次合作动向都牵动着产业链的神经。
“我们会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何亚东说这句话时,现场的镜头刚好扫过后排记录的记者——本子上写着“大豆”“农产品”的字样,显然,大家都在盯着后续的落地细节。有从事大豆进口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合作的大方向明确,我们就能提前规划接下来的货源和物流”;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也留言:“希望贸易往来能更稳一点,这样超市里的豆制品价格也能更放心。”
其实,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里的角色从来都不“小”——从进口大豆满足国内饲料和食用需求,到出口特色农产品到全球市场,我们早已是全球供应链里的重要一环。何亚东提到的“维护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系”,不是一句空话:对中国来说,开放是发展的底气,合作是共赢的前提;对全球来说,稳定的农产品贸易,连着农民的田埂、企业的车间,还有普通人的餐桌。
发布会结束后,有记者追着问“接下来会不会有具体的合作清单”,何亚东笑着回应“请大家关注后续官方信息”。但对很多人来说,今天的回应已经足够——毕竟,明确的方向,比模糊的猜测更让人安心。
就像一位农业专家说的:“农产品贸易从来不是‘零和游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才是最实在的共赢。”而这次商务部的回应,恰恰给了所有人这样的信号。